红山越国贵族墓葬按墓封规模大小、墓葬结构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个等级。按随葬品种类、质地、组合关系等,7座墓葬又可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层为丘城,为长方形斗状墓冢,东西向,长78.6米,宽50.8米,高5.4米;墓为竖坑式,呈“中”字形,长56.7米,宽6.3米,深3米,方向110°,分为墓道、墓室和后室,墓室又用木板分为主室和南北配室;坑墓道南壁上留有长方形龛,墓道底部及后室后部均有排水沟。
随葬品达10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观赏玉器和陪葬玉器;成套的仿青铜礼器和乐器,均为青瓷;有少见的釉蛇形球形器;除陶角形器、璧形器外,还有成对的青瓷角形器、璧形器。
第二层为虎丘,为长方形漏斗状(?)土丘,东西向,长约56米,宽约43米;墓床为长条形木板铺于平地,上部及周围已被火烧,残存长8.6米,宽6.6米,墓葬方向约110度;
随葬品约500件(已整理370件,大量随葬品已散失,有大量残片,其形制已无法考证),其中不仅有玉器,还有成套的仿铜乐器,既有青瓷乐器,也有硬陶乐器;角形器、璧形器均为陶器;仿铜礼器均为硬陶,生活用品为硬陶、泥质陶器;
第三层为万家墓,墓为长方形斗状土丘,东西向,长42.6米,宽35.9米,高3.8米。墓为木构平地,长16.68米,宽5.07米,110度。封土后火烧墓室;
随葬品约500件,但未使用玉器;乐器仅见硬陶乐器组,未见青瓷乐器;角、璧器均为陶器;仿铜礼器、生活用品均为硬陶、泥陶,与老虎墩相同。
第四层为曹家墓、杜家墓,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斗状土墩,墓坑长8~9米。
曹墓封土长35米、宽26.9米、高3.5米,墓坑呈狭长形,长8.75米、宽2.25米、深1.95米,墓穴朝向112度,随葬品93件,有生活用品、陶角形器、璧形器、玉器等。
杜家墓封土长42.6米、宽35.9米、高2.8米;墓坑狭长,长8.05米、宽2.4米、深0.8米,墓向112度。随葬品74件,有生活用品、陶角形器、璧形器等。
第五层为老坟墩、邹家墩,墓葬为长方形包子状,东西走向,墓葬长2~4米。
旧墓封土长13米、宽10米、高2.5米;墓坑呈长方形,长4.75米、宽3.25米、深0.2米,方向112°;随葬品52件,有青瓷、陶器生活用品,还有挂钟等陶制乐器。
邹家墩封土长34.5米、宽23.5米、高1.5米;墓坑呈长方形,长3.88米、宽2.34米、深0.35米,墓面向112度。随葬品46件,有青瓷、陶器日用品,还有陶璧、玉器等。
以往由于考古资料的匮乏,对越国墓葬的研究仅限于越王墓、贵族墓和平民墓的划分。由于红山越国贵族墓地的发掘,首次将同一墓地内不同等级的越国贵族墓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对越国贵族墓葬进行重新认识和划分,无疑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