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鸿山街道飞凤路侧有一块空地,这里就是震惊考古界的战国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群鸿山墓葬群。鸿山墓葬群的发现和发掘以及随葬品的出土,对了解吴越历史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结构、生活水平、科技进步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2010年11月,鸿山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如今这里是在丘成墩贵人墓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贵人墓葬风格、出土文物和生活结构等,分为古墓葬的惊人发现、等级制度的尊贵、奢华的生活、贵人的玉器礼仪、乐府的辉煌、千古之谜等六大板块。
作为长江以南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春秋战国墓葬遗址目前已发现老虎墩、老坟墩、曹家坟、邹家坟、杜家坟、万家坟、丘成墩等7座春秋战国贵族大型墓葬。其中马家浜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的丘成墩遗址保存完好,墓葬呈“中”字形。出土大量青瓷礼器500余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红山遗址出土礼器大致可分为吴越文化体系和中原文化体系两个体系,吴越文化体系的礼器包括越式鼎。常见的礼器有罐、盆、盘、碗、角器、璧等。酒瓮、冰酒器、吊鼎器、平腹壶、烤炉、虎罐、盘蛇玲珑球等均为新发现的礼器。
丘成墩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和发掘的第二大春秋战国越国墓葬,仅次于绍兴阴山越王墓。该遗址出土的大量青瓷礼器、乐器、玉器等,工艺精湛,造型奇特,充分反映了越王勾践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为研究越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和科学的考古资料。
红山越国贵族墓地的葬制和等级制度,首次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性质。
江苏省博物馆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山墓葬群基础上,在超大型墓葬丘成墩原址上修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分为两个博物馆和一个陈列场所,分别是中国吴文化博物馆、红山遗址博物馆和丘成墩战国贵族墓原址。博物馆内陈列的物品基本都是仿制品,但丘成墩战国贵族墓原址真实、全面地呈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高级贵族的墓葬形式和等级规格制度。两侧补充了发掘前的原貌,铺设了玻璃栈道。墓葬结构全貌呈现,再现了考古发掘过程,科普了文物和考古知识,让人们对春秋贵族墓葬有了全面的了解,令人印象深刻,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考古资料的空白。
红山遗址作为江苏省首个作为国家级大遗址进行保护的大型遗址,是我国仅有的36个国家级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其中,兵马俑、殷商、三星堆等早已声名远播,而红山遗址被认为可以与上述任何一个重量级遗址相媲美,足见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考古价值的重要性。同时,红山遗址也是我国首批评估的12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之一,与殷商、三星堆、周口店、圆明园等大型遗址一同成为“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中的一员。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擂鼓歌唱”吗?该表演的创作灵感,正是红山遗址出土的青瓷鼓。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作为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了解吴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通过情景复原,结合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时期发现的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全面展示了吴国从建国、崛起到称霸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在青铜冶炼、造船、水利、渔猎、农业、蚕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红山遗址的发掘,为全面了解吴越两国曾经繁荣的东南霸权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为研究战国早期吴越地区的陶瓷史、音乐史和工艺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03年,无锡新区鸿山镇一处建筑工地上,一声现代化机械的轰鸣,唤醒了沉睡了数千年的鸿山遗址。鸿山国际家具城施工现场发现零星出土文物后,政府决定停工保护文物。许多文物古迹在施工过程中被发现时难以逃脱,但被完好保存下来,并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全国第一个将抢救性发掘转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市。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
红山遗址博物馆
带柄硬陶罐
起重罐
硬陶罐的柄为兽身,两端饰有兽头兽尾,饰以鸡冠状脊纹,是越国较为少见的礼器。仅从这一器物便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有多么深邃,很多都是我们今天所无法企及的。
玉凤
玉凤
出土玉飞凤共三件,造型略有不同,均为扇动双翼、即将展翅飞翔的造型。雕刻工艺精湛,两面均采用极浅细腻的阴刻,羽毛纹雕刻更是栩栩如生。堪称精美的“微雕”作品,也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微雕玉器,无锡博物馆仅存一件。玉飞凤如今已成为无锡的标志主造型。
赤峰纹双耳坠
双龙管吊坠
双龙管吊坠
中部为方筒,筒内贯通一孔,筒身两侧镌刻双钩云纹,间穿细密的斜方纹,两侧各有一透雕龙,龙回首张口,龙身弯曲成“S”形,龙身镌刻缠丝纹,间穿细密的鳞纹。
钟声
编钟 - 古代乐器
磬被定义为最古老的乐器,其名称见于《世本·左篇》,相传为尧舜时期吴举所制。其实磬起源于一种片状劳动工具,其形制后来历经多次变化,材质也由原来的石质变为玉石、铜质。商代磬已广泛流传,制作精巧,为皇家宫廷乐队所用。
句子
吊铃
吊铃
未解之谜——悬铃。悬铃作为乐器使用,现存文献中未见记载,其具体功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伯乐象马经》云:“目如悬铃”,用以形容良马的眼睛高大巨大。根据这种半球形、中空、悬垂的乐器,人们推测它可能是“悬铃”。浙江绍兴、萧山、长兴等地曾出土原始青瓷、硬陶悬铃,但名称尚未统一。但悬铃的基本特征虽然符合乐器的要求,但形制较小,数量较多,可能是成排悬挂的乐器,鼓槌来回滑动,演奏上下滑奏。这些都只是人们的推测,它到底如何使用,功能如何,至今不得而知。
釉蛇球
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釉蛇球
位于红山遗址丘成墩特大战国贵族墓东部,出土了四件釉蛇盘绕玲珑球形器。它们为泥质灰白陶,球形,中空,底部有短圈足,圈足内侧有单向凹槽。整个球由八条盘蛇相互缠绕构成,一条蛇用嘴紧紧叼住另一条蛇的尾部和身体,或蛇头昂起,眼圆嘴微张,蛇身盘绕成一圈,形成玲珑球形,栩栩如生。蛇头、蛇身饰以点状蓝釉,间以红彩点缀。
红山墓葬群发掘的七座大型土堆中,釉蛇形玲珑球仅见于超大型墓丘成墩。蛇形玲珑球在文献中没有记载,也是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其独特的造型、红白蓝陶制作工艺、点彩釉施釉技术,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陶器中的珍品。有学者根据玲珑球的造型、摆放位置以及出土墓葬的等级,推测玲珑球可能是王权或神权的象征。但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整个球体并不大,大概只有成年人的拳头大小,但造型完美,充满神秘感,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难以琢磨的。
丘成顿贵人墓原址
邱成敦贵墓
丘成墩是无锡洪山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该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但所有文物上都找不到任何文字的痕迹,墓主人的尸体和棺椁腐朽严重。墓主人的身份至今未定。专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基本判定为越国贵族墓。但这位越国贵族究竟叫什么名字?至今仍是个谜。目前,不少专家猜测丘成墩墓可能是越国士大夫范蠡之墓。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在谋士范蠡、文种的劝说下,低头苦干,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亡了曾经强大的吴国。此后不久,越国便强大起来。历史上每逢这个时候,都是大肆诛杀功臣的时候,越王勾践也不例外。
人们有这样的印象: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强大起来的时候,便淡出政坛,与西施泛舟五湖。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贾谊在《新书》中提到“范蠡携石归五湖”,这说明范蠡的命运或许没有“泛舟”那么美好,但很有可能是被勾践携石沉湖处死。范蠡最终或许也没能像文种一样逃脱厄运。
范蠡死后,勾践或迫于朝廷舆论压力,或出于个人的遗憾,仍将范蠡这位功臣按生前葬于其墓地。丘成墩墓的墓室布局为“中”字形,这在越国墓葬中极为少见。在古代,只有中原地区的墓葬多采用“中”字形墓室,而范蠡又是河南人,其墓室专门设计在中原地区也是合理的。
丘成顿贵人墓原址
不过,在越国地位与范蠡相当,且同样被勾践处死的文种,也可能是丘成桐的师父。
从出土的国宝级琉璃盘蛇玲珑球来看,不少专家推测丘成墩墓主人可能是越国一位重要的大祭司。由于丘成墩原址在良渚时期是一座宗教祭坛,选择如此具有宗教色彩的高地安葬大祭司或许并非巧合。
所有这些都是可能的,也许这些未知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未来的挖掘中找到。
考古与历史息息相关,没有考古发掘出的实物作为证据,就不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事件。考古为我们解答了很多历史疑问,但还有更多的悬念和疑点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答。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镇鸿山街道飞凤路20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后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停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