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永庆坊附近有詹天佑纪念馆和广州铁路博物馆,4月20日我参加了以詹天佑为主题的铁路学习活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詹天佑的一生
詹天佑的祖先是商人,清朝闭关锁国后,詹天佑的祖先从家乡福州迁徙到当时唯一还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4月26日。
詹天佑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感兴趣,有一次把家里的钟表拆开研究。最终詹天佑没有成功把钟表重新组装起来,但他的父母也没有责骂他。
清政府提出新洋务战略,每年选派30名中国子弟出国留学。詹天佑想出国留学,但詹天佑的父亲詹星鸿却不愿意。詹星鸿恰好有一位朋友,澳门商人谭伯俊,支持詹天佑出国留学。经过一番劝说,谭伯俊成功说服詹星鸿让詹天佑去美国留学,而且为了表示信心,谭伯俊还答应留学归来后,将自己的四女儿嫁给詹天佑。
谭叔带着詹天佑来到香港,他顺利通过了留学资格考试,成为首批30名出国留学的孩子之一。临行前,詹天佑和清政府签订了一份生死契约,内容是,如果詹天佑出了什么事,清政府概不负责,“各人自认倒霉”。
到美国后的前六年,詹天佑学好英语和数学,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高中毕业,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这期间,他的成绩优异,曾连续两年获得数学奖学金。三年后,詹天佑刚毕业,清政府就将四批留学生全部召回——原因是清政府缺钱,保守派又说洋务运动不好。只有詹天佑和另一人获得了学位。
詹天佑回国后,所学的土木工程并未立即派上用场,他先到福州造船厂学习任教,当了几年见习水兵,后又在海陆军学校任教。
七年后,他加入中国铁路总公司,涉足铁路建设,并迅速成长。
詹天佑参与修建了多条铁路,其中最著名的是京张铁路,这是第一条中国人出资、中国人设计、中国人运营的铁路。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发明了人字形轨道,通过增加轨道长度和反向行驶,减少了火车要爬的坡度。他因此被提拔为二品官。
詹天佑还担任川汉铁路总设计师,但开工后,清政府与民间资本发生投资纠纷,发生各种动乱,清政府为了镇压四川的护路运动,调集了湖北新军,武昌城内一片空虚,革命军趁机起义,这就是著名的武昌起义。
最终,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长年积劳成疾而去世,享年57岁。
人生决定
詹天佑一生中做出过许多重要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去美国留学,回国后,他不盲目相信权威,坚持用创新的办法解决修建铁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时老师问我们,如果我们是詹天佑,我们会去美国留学吗?
其他同学都说不想去,舍不得离开父母,语言不通,只有我说: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不会错过,我要去。
但后来我得知,詹天佑家里陷入了经济危机,茶叶卖不出去,连铺面都租不起,只好摆地摊。我走了,父母没钱吃饭怎么办?我死了回不来怎么办?虽然我想出国留学学技术,但考虑到还要照顾父母,还是选择不去。要不是谭叔叔养活了我家,我肯定不能安心走。
现实中,詹天佑回来的时候,他爸都没认出他来,穿着西装,戴着帽子,辫子还没有扎呢!
但不管留在国内还是出国留学,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自己擅长的专业,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专业,然后在合适的土壤里努力耕耘。
火车的历史
老师让我们玩一个关于火车和铁路的棋盘游戏,游戏里的火车卡正好介绍了火车的演变过程。
第一辆蒸汽机车“火箭”是由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并于1814年成功运行。蒸汽机车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效率低下,体积庞大。
电力机车是罗伯特·戴维森于1837年发明的,是一种无需预接线、不需携带燃料的列车,其优点是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准备时间短、维护少、运行成本低、再生制动节能,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小。
内燃机车是1860年由Jean 发明的。内燃机车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原动力的机车,其优点是启动快、马力大、热效率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高、污染大。
高速列车又称高速火车(高铁),是指能以高速连续运行的列车,其优点是快捷舒适、稳定安全、节能环保。
磁浮列车是1922年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普发明的,它依靠电磁铁磁极变化时对车辆的排斥和吸引,也减少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阻力,优点是舒适、不嗡嗡响、速度极快。
小时候,我曾想象过,未来的交通方式是,有一种装置可以像炮弹一样把人发射到空中,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落地后,只要打开降落伞就可以了。但我母亲拒绝乘坐这种交通工具,说它太不舒服,也太不安全了。
哆啦 A 梦里有一台可以飞到其他星球的蒸汽机车,但是自从任意门发明之后就没人再使用它了。
未来可能会有配备液氢和液氧火箭推进的火车。
或者在火星上,会有核动力列车在真空管道中高速行驶!
作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民国时期就规划了两横两纵的中国铁路网,如果他知道如今中国高铁领先世界,八横八纵的蓝图即将完成,他一定会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