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主人卒年与汉书记载不一致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4-09-07 09 浏览: 58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学术界普遍认定为侯李僖的第二代。墓中出土了一块《告地》木碑,上面记载的生肖纪年为“十二年二月乙巳初一戊辰”。见下图: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十二年二月乙巳初一戊辰”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十二年木简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墓葬的具体埋葬年代。《地宣》木简纪年从“十二年二月”开始,纪年之前没有皇帝的年号,所以有两种可能。我们先说第一种可能。墓葬所在的湖南长沙市,西汉时期属藩属国长沙管辖,所以纪年十二年可能是某代长沙王的十二年。而根据《史记·惠景侯年表》记载,第二代侯李僖卒于汉文帝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65年。这与《地宣》的十二年纪年相矛盾。所以长沙王十二年很有可能就是汉文帝十五年。查阅史书可知,当时的长沙王是吴姓长沙国最后一位荆王吴杼,他在汉文帝三年继位。长沙王吴杼十二年相当于汉文帝十四或十五年。这似乎解释了两个纪年法的矛盾。事实果真如此吗?下图为湖南省博物馆向地球布告说明展板

湖南省博物馆展示土地申报展板

下图为湖南省博物馆展示的《汉书》记载的李僖卒年表

湖南省博物馆展示《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李熙去世的时间线

我们知道,如果长沙王武卓十二年与汉文帝建安十五年为同一年,那么除了纪年方法不同之外,这一年的月份、日子、属相一定是相同的,因为当时社会实行的颛顼历法是通用的、唯一的,无论中央王朝还是诸侯国都实行这种历法。从理论上讲,如果《地谕》上的“十二年二月一日,月末日”的属相是长沙王武则天十二年二月某日的属相,那么如果用汉文帝的属相,应该是“十五年二月一日,月末日”,两者肯定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十二年”,一个是“十五年”。所以我们查一下朱桂昌先生编纂的《颛顼历》,发现汉文帝十五年二月初一,也就是农历的初一,不是“乙巳”,而是“丁巳”。这与《地宣》中的“乙巳十二年二月一日”不符,这可以否定《史记》中墓主葬于汉文帝十五年或长沙王武杼十二年(公元前165年)的说法,见下图《颛顼历》汉文帝十五年按农历月份计算

颛顼历 - 汉文帝十五年

最后只能选择第二种可能,该墓葬的葬年为汉文帝十二年。我们把《高帝书》中“十二年二月乙巳日始,戊辰日始”的干支纪年与《颛顼历》中汉文帝十二年的干支纪年作一对比,发现汉文帝十二年二月初一的干支纪年为“乙巳”,与《高帝书》中的“十二年二月乙巳日始”相吻合。再看当年二月二十九日,二十四日的干支纪年正好是“戊辰”。那么墓葬的埋葬日期就很明确了,就是“汉文帝十二年二十四月二”,二月是汉文帝十二年的五月,年份换算成公历就是公元前168年,也就是2187年前。见下图《颛顼历》中汉文帝十二年干支纪年图

颛顼历 - 汉文帝十二年

但由于李熙的活动和埋葬地都在当时的藩属国长沙,而西汉各藩王都可以有自己的纪年,与中央王朝的皇帝纪年并列使用,因此《史记》和《汉书》的作者很可能明知李熙死于“十二年”,却误认为李熙死于长沙王武主十二年,而非汉文帝十二年。而长沙王武主十二年恰好是汉文帝十五年,即公元前165年。司马迁作为中央史官,不得不将诸侯王的纪年换算为中央皇帝的纪年,于是出土的纪年木简与史书上关于李熙去世的记载产生了矛盾。殊不知,李熙与其父第一代吴侯李苍作为中央驻长沙的代表,在丧葬纪年上,依然严格遵循当时中央皇帝的纪年,这也说明了侯氏家族的政治立场。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