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确立处世之道 明德之志——《恩施县禹氏宗谱》“家族传承”的精神文化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24-08-09 18 浏览: 33

《家传颂》是应《恩施建军禹氏族谱》(叶州县河南厅,2017年修订)修订组总撰稿人余祥志先生的邀请而撰写,手稿撰写于2017年夏初。为帮助叶州县禹氏族人了解其内涵与外延,并产生预期效果,特对《家传颂》在创作后期的精神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达到预期效果。

1.《家族传承赋》全篇系列解读之第二部分

《恩施建军余氏族谱》第一卷(叶州县河南厅,2017年修订)所收录《家传赋》全文,请参阅《余家的天空》2018年5月5日刊载的《余永超为《恩施建军余氏族谱》撰写的《家传赋》全文呈现、题目解读及书法欣赏》一文。

原文:古人云君子以道为本,本立则道生,道生万物,天道万物,今闻天命,国家兴盛富强,亿万人民富裕,人以祖宗为本。

丛氏祠堂位置_丛氏祠堂图片_于氏祠堂

作者篆书作品《根立道生》

注:君子以道立身,道立身则道。出自《论语》:“君子以道立身,道立身则道。”意思是君子以做人的道,道立身才能天下之德。道生万物。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以天为本,人以祖宗为本。出自《礼记》:“万物以天为本,人以祖宗为本。”意思是敬天敬祖。

解读:古人云,君子以做人之道为本,天下之道立,方能生万物,万物本顺天意,人立道兴,修德顺天意,故修家谱是尊祖敬天、孝父孝祖、传承优良、教化子孙的传统正道,是盛世民族复兴之本。

2.《家传》主张立基、尚德、修德、明志

1、立身处世、艰苦奋斗是做人的根本。《易经》讲天地之道,主要讲人。道的本义是道路,后来本义引申为法则、道理、途径、方法等相关义项。做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活动规律和规范,其核心就是“仁义”二字。所以君子要勤于传家之道、求真守真、诚实守信、修身立志、尊祖敬祖。“君子要立身处世、修根立本”(唐孙过庭《书法》句)。中国传统精神就是人要修身立志,以求道为目标,以求齐家之道、以求治国之道、以求平天下之道。此时道指诚,指正,指修身,指齐家,指治国,指平天下。孟子说要修义,就是要立义。人要有志气,要重气节,重气节,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君子要敬祖,要敬畏祖先。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尊重传统,铭记祖先,用祖先的美德来滋养自己。君子要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人间有福,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

丛氏祠堂位置_丛氏祠堂图片_于氏祠堂

作者正楷作品《天道酬勤》

2、天地之道,以勤勉和仁慈为本。天地之道是指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老子的“道生万物”是指天地万物的实体,天地万物皆源于道。天道酬勤。《周易》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卦“天道酬勤”揭示了勤奋可以扭转人生的道理,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工作,努力进取,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地道酬仁。《周易》卦“地为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转祸为福,鼓励人们向善待人。恩,就是以诚相待,不欺不欺;恩,就是待人宽厚,乐于助人。积善则德,圣心备至。积善则财源广进。积善之家,福气必多。天地人之道,立,德之道、事业之道、家之道、宗之道等方能生发。

于氏祠堂_丛氏祠堂位置_丛氏祠堂图片

于氏祠堂_丛氏祠堂图片_丛氏祠堂位置

作者草书作品《德行天下》

3、启德之道,以道德为本。荀子的《劝学》云:“积善以成德,神明足矣,圣心备矣”和清代学者施襄在的名言“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都说明了提倡启德之道的重要性。人们要明确树立忠孝礼义的基本美德,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经商之道,以信报德,信誉使人富足;做事之道,以优报优,优则强盛;育人之道,以教化解疑,立德育人;为官之道,以廉洁奉公,为民执政。家之道,赏善罚恶,罚则兴旺;宗之道,赏善罚恶,和则兴旺。

4、编撰家谱之道,在于教化与启迪。我认为,传承与启迪是古往今来编撰家谱的基本功能。传承功能是指家谱在传承祖先恩德、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家族精神文化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教育功能是指家谱在教导子孙不忘先贤遗志、汇聚敬死积德正能量、激励子孙立志、奋发图强等方面所发挥的内在动力。

本族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余氏族谱》序言记载:“本族始自仓吉,先列穆,与晋、汉同姓。汉定国公出自其家,大朝从晋传至唐。志宁公传德,代代相传,从宋传至明。本族远祖林公、乾公、让公,均出自江南镇江府金坛县。”为族谱延续做了表率。序言中提到,有三位宰相的经历被记载下来。余定国是西汉宣帝年间的宰相。他承父(于公)志,教子(于勇)成才,以法明志,不偏不倚,为君献策,济世济民,是一位亲民的宰相;于志宁是唐高宗年间的宰相,他以德明志,廉洁为民,政绩卓著,是一位盛世有突出贡献的著名宰相;少保于谦是明代景泰皇帝的宰相,他以诗文(石灰咏)明志,勇于担当,为民解忧,一心报国,是一位救世宰相,民族英雄。我们族人先祖于琳,为人正直,头脑清醒,为官清正,在于谦的冤案中,侥幸逃脱了灾难。随后他靠攒草为生,在余家坝建立家族,以耕读为本,传诗传书,亲爱邻里,在后人中创造了明清两代授衔百余人,清代“四十八状元”,现代人才辈出等名声,成为“千户望族”之祖,受到当地推崇,后人敬重。继承先祖优良传统,我们族谱的第一原则就是“尊老谱牒,孝敬祖先”。恩施建军余氏族谱展现了我们家族的发展历史和整体人文形象。通过编纂族谱、明确宗谱、立堂号、立县、立族徽、立族旗、立族规族约、立精神文化、筹划修复于家坝于家祠堂等活动,敬重祖先,感恩先贤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家传赋》倡导和谐宗亲聚会,以便更好地缅怀祖先功德,继承前人遗志,弘扬优良传统,为民族团结进步树立宗亲模范形象。

《恩施州吉安县余氏族谱》通过梳理家风,汇聚了家族的灵魂,也就是家族的精神文化。《家传赋》承担着梳理、提炼家风和家族精神文化品质的重任。《家传赋》提倡家族的精神守护,传承家族优秀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质。

恩施州吉安县余氏族谱是一部家族历史、人文、伦理道德的教科书。族谱中的族规、族训是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尺度。《家传颂》提倡家族规范化,首先号召全体家族成员遵守族训、族规,人人争做遵守法规、崇尚社会公德的模范。

恩施县余氏族谱,是振兴家族、继往开来的动员令。翻阅家族发展史、古代学人名录、碑刻材料,发现祖先们都有过辉煌的人生榜样。我们既要以先贤为荣,更要动员起来践行传承。谨言慎行、胸怀宽广、砥砺前行。胸怀大志、志存高远,修身治国、改道易路。家家户户:孝顺父母、勤俭节约,诗书流传。每一位族人:树立美德、建功立业、发声呐喊,为家族振兴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光发热。

丛氏祠堂位置_于氏祠堂_丛氏祠堂图片

作者行书作品《自立天下人德》

总之,恩施州建县余氏族谱是叶州余氏家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家族的有形珍宝,更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收藏和传道励志价值。基于此,《家传颂》的创作力图成为叶州余氏家族立身处世、践行道德、树立志向的经验总结,成为家族精神文化品质的综合体现和文字表达,成为全体家族成员立志、励志的风向标。

(图/文:余永超)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