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州一定要去参观陈家祠,因为它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
明天一早就要去广东了,到有着“慢节奏、悠闲生活态度”的古城梅州,参加“丝路奇迹、梅州传奇”活动。今天就来发一组广东古建筑陈家祠的照片吧!
陈家祠又称陈家书院,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亲捐资兴建的“宗族祠堂”。祠堂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4年),主要为参加捐资的陈氏子弟前往省城备考科举、候任、纳税、处理诉讼等提供临时住所。
去年初春去广州出差时,曾到“陈氏书院”参观,可惜当天天气不佳,不但下着雨,天空还阴霾弥漫,无法拍下全貌,只好用长焦镜头拍一些细节,值得一看!
陈家祠以装饰精美、气势宏伟著称,是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荟萃,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石膏塑、陶塑、铜铁铸造、绘画等装饰艺术,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工艺精湛,是一座光彩夺目的民间装饰艺术殿堂。
陈家祠装饰种类繁多,遍布祠堂内外的屋檐、厅堂、庭院、廊庑,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湛,笔法简练粗犷而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殿堂融为一体,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木雕是陈家祠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主要在屏风门、龛盖、花盖、斗拱、飞檐、牛腿等室内建筑上。当天室内光线太差,基本没有拍照。
石雕主要运用在易受日光、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上,如石狮、鼓石、台阶、栏杆等。花岗岩的浅灰色调与砖木结构建筑的深沉主色调形成对比,相互映衬,层次分明。
砖雕众多,但最精美的当属陈家祠正面墙上的六幅卷轴式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4米,由青砖一块一块雕琢后连成一体。画面立体多层次,内容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卉瓜果、动物、铜钟鼎铭等。我拍的这一幅叫《凤杏柳凤》,画面两边还有不同字体的诗文。这种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砖雕,在同时期也是少见的。
灰雕是珠三角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民间艺人以石灰为主要原料,加入发酵好的稻草或草纸,经过反复捶打制成草灰或纸灰,然后根据建筑空间和装饰部位的需要设计图案,在需要装饰的部位现场制作。一般先用稻草灰堆砌造型,再用纸灰精细雕琢表面,待其干燥到一定程度后,最后涂上各种色彩。
陈家祠内石膏雕塑也较多,主要用于屋基、山墙脊、廊顶、厢房及院廊、东西殿顶等处,规模为岭南之最。从陈家祠内石膏雕塑装饰题材看,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以及瑞鸟瑞兽、花果瑞兽、吉祥人物等构成的各类吉祥图案,也有山水、楼阁等山水纹饰,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
最后还有陶塑,又称“花脊”,由泥塑制成后经煅烧而成,是用来装饰寺庙、祠堂、会馆等大型建筑屋顶的特殊工艺,主要流行于我国岭南地区,体现了浓郁的南粤民间建筑装饰风格。
本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刹余香”两度入选“新世纪广州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