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穿男装的现象在史料记载和考古壁画中经常见到。唐代男子一般穿帛头、圆领长袍、靴子。这套服饰本该是只属于男性的,但唐代女子也有穿。在唐代墓葬壁画或者陪葬女俑中都有女子穿男装的直接证据。这说明女子穿男装的现象在初唐就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在高宗时期就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有学者对唐代不同时期妇女穿男装的服饰特点作过简要探讨。
唐高宗时期,妇女的袍子长度过膝,但不超过踝骨。她们穿窄领袴,多为条纹袴,腰间束皮带,有时也束腰带,穿靴子或线鞋。有的妇女的服饰与男子完全一样,头戴帛头,着圆领袴,腰间束皮带,穿靴子。同时,有些妇女的头饰与男子不同,妇女的头发露在外面,或用头巾包住。
乾县章怀王李贤墓前甬道东壁出土 托盆仕女图
西安李爽墓东壁吹笛人像
武则天时期至唐玄宗开元初年,妇女穿男装的样式基本沿袭高宗时期,但开始模仿男子穿圆领短袖的作法。同时,圆领袍的领口、襟口、袖口都装饰有花边,开衩处也有了新的装饰。
开元中叶以后,随着唐人崇尚肥胖之美,妇女所穿的男装也开始变得肥大,半袖、宽肩的现象更加明显。开元末至天宝末,圆领长袍逐渐加长至踝部。中晚唐建中至天佑年间,妇女所穿男装腰间的皮带开始改为布带,开始出现妇女穿男装不再包头、不穿靴子的现象。
山西省万荣县薛静墓出土男装侍女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第17窟北壁
由于圆领袍便于携带,唐代以后逐渐成为妇女服饰,如《宋仁宗皇后像》中就有身穿圆领袍的宫女。到了明代,圆领袍已成为贵族妇女的正式服饰,在明代画像中经常可见。
参考:
张山:《唐代妇女着男装现象初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年第2期。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敦煌壁画全集8晚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编):《唐墓壁画珍品》,三秦出版社,2011年6月。
《中国墓葬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墓葬壁画全集2:隋唐五代》,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运城市河东博物馆编:《盛唐之风:唐代薛静墓石棺线雕艺术》,文物出版社,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