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名人】郑成功:从南安公费生到民族英雄

发布时间:2024-07-07 20 浏览: 71

郑成功墓在哪_郑成功陵墓值得去吗_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公元1624年—1662年),本名森,别号福松,字明彦,大木。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明弘光年间学生。明隆武帝赐姓“朱”,谥号成功,谥忠孝伯。人称“郑慈星”、“郑国星”、“国星爷”。因被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又称“郑延平”。

“他开辟了荆棘满地的辽阔疆土,是赶走荷寇的英雄。”这是郭沫若同志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时写下的文字。郑成功一生聪慧好学,15岁考中南安进士,成为南安二十名公费生之一。21岁考入南京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后来因时局所迫,他弃笔执剑,告别了治学,走上了抗清复明之路;赶走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被后人尊为“台圣王”。 他的一生充满曲折,但与其他历史人物不同,他的一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相反,由于近年来出现的新文献而变得更加清晰。

从郑成功焚烧衣物的地方,到郑成功的墓前,记者顺着郑成功的足迹,想象着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本报继续推出“走近南安历史名人”郑成功系列报道,带你探寻一代民族英雄背后的故事。

记者见证

【凤州魁星楼】少年郑成功焚青衣,弃笔从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成功的名字不但没有淡去,反而愈发耀眼。泉州市南安丰州镇与丰泽区交界处的文庙东侧,有一座魁星楼。在魁星楼前,记者看到一块刻有“郑成功火烧处”的石碑,这是郑成功从军的历史见证。

家住文庙附近的王先生是个文学爱好者,闲暇之余总会去魁星楼,给免费参观的游客讲故事。1624年7月14日,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的河内浦千里滨。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海商、海盗头目,在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吕宋附近海域势力极大。6岁前,郑成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被明廷征召为官,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今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地现为安海成功小学址。1638年,郑成功考中进士,后来又通过科举成为南安县20名“吏生”之一。 1644年,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江浙著名学者钱谦益为师,钱谦益为郑成功赐名“大木”,以鼓励郑成功。

1646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的“哭谏”,决定投降清朝,导致福建西北门户仙霞关失守,福州沦陷,南明隆武王朝覆灭。清兵猖獗,郑成功的母亲不堪忍受屈辱,在安海自缢身亡。郑成功义愤填膺,到南安文庙哭诉孔子:“我本是儒生,如今却是孤臣,我必尽心竭力供养您,您赐我儒袍,我必谢您,还望您多多关照。”之后,他到魁星楼,将自己的蓝色儒巾扔进印炉焚烧,从此告别了文人儒生的角色。 从此他招募义勇军,高举“抗清复明”旗帜,继续了三代人与满清及洋人的浴血斗争。

【凤州万义岭】郑军千军万马晾衣

万义岭,这座位于丰州的小山,若非郑成功曾涉足,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历史上。如今,不少“郑成功迷”时不时会来此山上寻访,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岁月。

石井退休干部郑孟彪是石井郑氏后裔,他多年研究郑成功文化,十分爱讲郑成功的故事。1647年,郑成功率军翻越丰州魁山,郑军将士从丰州城东门出发,行至半山腰时,遇上大雨,将士们的衣服全都湿透了,郑成功便下令军队在此休息。天气晴朗时,数千将士脱下黑色军装,铺在山顶岩石上晾干。顿时,峰峦黑如墨,“黑云”直挂天际,蔚为壮观。人们便把此岭称为“万义岭”。

郑成功陵墓_郑成功墓在哪_郑成功陵墓值得去吗

后来,“万马披险岭”的英雄故事流传开来,文人骚客常常成群结队回到万宜山,从山上的石碑、雨棚、古道、溪石等处,去感受英雄们的英雄气概。

【延平县太子庙】郑成功两度被封“王”

文人墨客寻觅郑成功遗物,总会来到位于石井镇鳌峰山下的延平王庙。据南安市郑成功研究会理事、石井延平王庙管委会主任郑欣欣介绍,这里原是石井郑家庙,1700年,康熙皇帝下旨,将被清政府毁坏的郑家庙改建为“延平王庙”。

按照郑欣欣的介绍,记者走进了“延平王庙”。庙内供奉着石井郑氏始祖郑印石的画像,殿内供奉着郑成功的金身塑像,庙内还悬挂着“三代王侯”“威武雄壮”“忠臣忠信”“三代宝物”等多块朝廷赐匾,以及名人题写的楹联。

“每个来延平王庙参观的游客,一定都知道延平王的来历。”郑欣欣告诉记者,明永历皇帝曾两次封郑成功为延平王。第一次是在明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郑成功奉旨封为延平王。郑成功谦卑地推辞,并向永历皇帝报告,要封各路将领为王,拒绝接受延平王的封号。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年),永历皇帝再次下诏派官员带着延平王的印章前往厦门,郑成功便接受了延平王的封号。后来,郑成功除了被称为“郑国兴”外,还有“郑延平”和“延平王”之称。

【郑成功纪念馆】记录了他一生丰功伟绩

站在鳌峰山脚下,仰望半山腰宏伟的建筑,记者拾级而上,看到一尊大雕像,这就是郑成功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62年,依山傍海,环境优美。纪念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大量从郑成功墓中出土的史料,无不向世人讲述着这位伟人一生的丰功伟绩。

站在纪念馆第三厅,6海里外就能看到金门岛。南明时期,郑成功怀抱明太祖的牌位在烈屿岛湖井头登陆,以金门为后勤基地,发动北伐南京、东征台湾。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料罗湾码头,登陆台南鹿耳门港,经过11个月的战斗,赶走了侵占台湾的荷兰人。“当时清军多次攻占金门,郑成功反攻清军,重新占领金门。”郑欣欣讲述着这段历史。

纪念堂右侧有后人新建的成功庙,常有远近香客前来焚香。

【海察石】郑成功训练水师的地方

石井海边有一块突出的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海视师”。岩石上的字已被风雨侵蚀,模糊不清,可能是人们为了纪念郑成功的事迹而留下的。岩石中间有一道裂痕,像刀子或剑一样。郑孟彪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据说当年郑成功在这里招兵练水师时,有一位老人大喊公道,说郑成功妻子董氏的堂兄弟侮辱了他的女儿。郑成功查明真相,秉公处理,拔出腰间宝剑向巨石砍去,大喊:“以后谁违反军法,危害人民,就如砍这块石头一样,斩首。”郑成功军纪严明,深受乡亲们爱戴。

离海察石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成功楼”,当年郑成功抗清时,就在这里屯兵,郑成功就站在“成功楼”上训练水师。世事已然大变,如今巨石周围不再是深海,而是人们安居乐业之地。站在“成功楼”上,放眼石井大海,几乎可以听到水师的呐喊声,看到郑成功挥舞旗帜,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壮观场面。

【郑成功墓】清政府篡改山名,嘲讽郑成功军队

车子沿着3公里长的水泥路直达水头镇康店村。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安息在康店村​​橄榄山脚下的陵墓里。在导游潘文静的带领下,记者沿着150米长的花岗岩铺成的道路直奔陵墓。陵墓后面,苍松翠柏、相思树、修竹、杨梅等树木郁郁葱葱。山涧新绿夺目,山花争艳,山麻雀叽叽喳喳,山风徐徐。来来往往的游客无不感叹,郑成功安息在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中。

时光倒流到1662年,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葬于台南州子尾。1699年5月22日卯时,郑成功的灵柩被葬于水头橄榄山先祖乐宅公墓。后来,清朝统治当局及其追随者别有用心地将原名“橄榄山”改名为“富川山”,暗指郑成功在反清复明中“全军覆没”。郑成功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使用“富川山”显然不妥。为此,泉州学社社长林少川建议:废除“富川山”这个错误名称,恢复民族英雄郑成功墓原名“橄榄山”。 “海外华侨、台胞、青年学生经常来这里悼念、敬献花圈。”潘文静说。

郑成功陵墓值得去吗_郑成功墓在哪_郑成功陵墓

时空视角

战略夺取厦门岛,为抗清事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果问郑成功反清大本营在哪里,厦门岛无疑是最佳地点,这里是郑成功历史活动的重要舞台,郑成功一生最重要的时光也是在厦门度过的。

从1646年郑成功起兵起义到1650年,郑成功所控制的地盘只有安平地区,难以施展威力,只能进出鼓浪屿、海城、镇海卫练兵修船。1650年正月,郑成功率部南下攻打广东潮阳县,不久攻到潮州。因清朝漳州将军西来援救,郑成功被迫撤回潮阳。八月,郑之鹏来到潮阳,向郑成功建议夺取厦门作为反清根据地。中秋节当天,郑成功率领500壮士,令甘晖、施琅、杜晖、洪正等乘4艘大船开往厦门鼓浪屿。 第二天,郑成功前去拜见郑廉,得知郑廉手无寸铁,便当晚在虎坑岩设宴款待郑廉。郑廉酒足饭饱后回到住处,埋伏在半山塘的杜晖一刀将郑廉刺死。随后,郑成功的军队迅速赶赴厦门岛,并成功占领了厦门岛。这里成为他领导反清事业的大本营。

郑成功攻占厦门后,在厦门及其附近开辟了任、义、李、直、新五条海上航线,从事国际贸易,揭开了中国海上贸易史上辉煌的一页。

郑成功陵墓值得去吗_郑成功陵墓_郑成功墓在哪

收复台湾并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如今,郑成功收复台湾已有350多年。1659年9月,郑成功率军进攻南京,失败后退守厦门。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和客观形势的变化,他决定渡海收复台湾,开辟一个稳定安全的抗清根据地。1661年2月,郑成功通过鹿耳门港发动奇袭,在涨潮时一举击溃荷兰人的拦截,成功登陆。

接着,郑成功又命令他的军队从海陆两路围攻热兰遮城(台湾城)。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荷军粮草匮乏,疾病蔓延,战死一千六百余人,官兵仅剩七百余人。士气低落,但台湾荷兰殖民者督抚寇义仍然拼死奋战。与此同时,郑军也面临极大的困难,军粮匮乏,坚固的城池久攻不下,清廷又严令海禁,妄图置郑军于死地,士兵纷纷逃窜。在重重困难面前,郑成功继续指挥正义战争,驱逐荷兰殖民者。1662年1月,经过激烈战斗,郑军先攻占了战略要地乌得勒堡,并逐渐缩小了台湾城的包围圈。城中的荷军眼看大势已去,一片混乱。 寇义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放弃抵抗,投降城池。

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终于被迫签署投降书,沦为荷兰殖民地38年的台湾从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设府兴学,台湾繁荣

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台湾地广人稀,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郑成功执政后,废除荷兰统治时期设立的官署,查册土地,设立州县,实行大陆行政管控制度。在台湾设立了第一个府、两个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州县官吏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发展、传播中华文化,为台湾繁荣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为加快台湾垦荒,郑成功还实行军事屯垦制度,组织数万官兵开垦了30多个农垦区,同时还派军队在岛上各军事要塞屯垦驻守,不仅促进了地方开发活动,也加强了岛上各处的防御力量。 此时台湾已经拥有了真正祖国的大陆军队,西方列强再也不敢轻易入侵台湾。

郑成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举措,极大地维护了台湾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到清政府统一台湾时,台湾这个原本只有几万人的“荒岛”已发展成为耕地面积两万多公顷(1公顷约合14亩)、人口二十多万的比较富裕的宝岛。如果说当时台湾还是一块玉,那雕刻它的人就是郑成功。后人缅怀郑成功的功绩。台湾郑家庙宇多达五六十座,有些地方以郑成功命名,如台东县有“成功乡”、“延平乡”,台南市有“成功大学”。 (来源:海丝商报 叶婵娟 戴晓东 朱晨晖 文/图)

郑成功陵墓_郑成功陵墓值得去吗_郑成功墓在哪

点击内容打开精彩内容

郑成功陵墓_郑成功墓在哪_郑成功陵墓值得去吗

南安全方位信息平台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