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0多年,三星堆“上新”了!
金面像、青铜雕像、青铜酒器、白玉中心、白玉圆环、金片、兽骨……二十日,“考古中华”重点工程会议在蓉城召开,公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新知与科研成就。新揭明的六处三星堆文明“祭坛”,已出土五百件以上珍贵器物。
三星堆考古在出土一、二号坑后三十五年,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个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次又有哪些重大成果?那个神秘的“三星堆”具体指哪三处堆积物?为何该遗址会被称作“二十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考古成就之一”?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
三星堆这次出土了哪些新文物?
最新发现的第五处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别致的黄金面容,这件面具比三星堆第一号和第二号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容显得更加厚重,也显得十分特别。
在编号为三的祭坛洞穴里,出土了数十件工艺精湛且保存状况尚可的铜制礼器。
发掘现场集中发现了100多根象牙。
在编号为五的坑洞和编号为八的坑洞里,工作人员还发掘出了若干细小的象牙造物,部分装饰品上面镌刻着十分考究的云雷图案。
考古人员在4号坑中还发现或来自中原地区商王国的玉琮。
考古工作者从墓穴中的深色灰烬里,找到了难以用眼睛看到的丝绸遗存,这一成果表明古蜀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关键发源地之一。
另外,于第六个墓穴中找到一口从未见过的木匣子,该匣子与墓穴宽度相仿,已经碳化得相当厉害,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与墓葬相关的痕迹。研究人员打算借助检测手段来确定这个匣子里面原本盛放着什么物品。
三星堆到底是哪“三堆”?
在四川方言里,"堆"指的是人工砌成的样子,三星堆便是三个用土堆砌而成的台子。这三个黄土台子,坐落在东经104.2度,北纬31度的位置。它们往东北方向看去,能望见一片弯月似的台地,三者之间被马牧河隔开。因为这个景致,当地人便给它取了个"三星伴月"的美名。三星堆那三座土堆在一条直线上分布,如同排列成一线的三颗亮星,不过根据分析,此处原先应当是一道长条形城墙,极有可能是后期人类活动挖出了两个破口,才变成了如今这三个独立的土堆。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布局位置图。
该地点最初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被人知晓,源于当地村民燕道诚在1929年挖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处玉石器的埋藏点,1934年,原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国人葛维汉首次进行了科学发掘工作。
为何“三星堆”如此神秘?
有关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尽管获得了诸多制作精良的青铜制品、金饰以及玉石文物,却始终未能发现任何文字记录。因此,人们只能借助《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这类文献,获取一些零碎且带有传说色彩的信息。正因如此,三星堆的文化内涵显得格外深奥难解。
为何三星堆遗址考古如此重要?
古蜀文明,在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中被提及,诗中有“蚕丛及鱼凫,建国何等幽深”的描述。根据学者的考证,三星堆遗址的年代或许与传说中的前四代蜀王对应,具体时间跨度是从四千八百年前至两千六百年前。因此三星堆的出土让原本仅被当作传说的古蜀文明有了确凿依据,补全了古蜀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这段缺失环节。
三星堆博物馆模拟的古蜀人祭祀时的场面。
此次考古新发现中,一些器物展现了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联,同时,它们也彰显了古蜀文化在文明互动过程中,如何汲取并改造外来元素,形成自身特色,这为深入理解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区域,尤其是中原地区、江汉平原的文化渊源,以及探讨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增添了重要的物质证据。
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尚未结束,其中诸多谜团仍需我们继续探索,这个神秘的“三星堆”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何种意想不到的发现?我们满怀期待地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