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118-088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118-088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清军入关后为何挖开了天启皇帝的陵墓?背后原因成谜

发布时间:2025-09-15 22 浏览: 41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农民起义军中的闯王李自成带领部队成功拿下了大明朝的都城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选择了上吊结束生命。

没过多久李自成试图说服山海关驻守将领吴三桂归降却未能成功,他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在山海关边的一片石遭遇激战,吴三桂为了保全自身选择向清军投降,促使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带兵进入关内,面对清军和吴三桂部队的联合进攻,李自成在山海关遭遇惨重失败,紧接着清朝顺势攻占北京。

清朝在占据了中原地区后,马上就对付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反抗力量,另外还试图赢得明朝遗留下来的官员和地方豪强的支持,对外宣称是为了给崇祯皇帝伸张正义,并且对位于北京明朝的皇家墓地实施了看管。从此以后明朝的皇家墓地处在清朝的看管之下,不过清朝却单独挖掘了崇祯皇帝的哥哥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德陵,既然已经声称要保护明朝的皇家墓地,清朝为何要挖掘天启皇帝的德陵呢?

清廷之所以掘开了天启的德陵,根本原因在于一位女性,这位女性便是后世誉为中国古代五大美后之一的懿安皇后张嫣。

懿安皇后张嫣是天启帝的原配,也是正宫皇后,史书记载她容貌极美,被誉为明朝最杰出的皇后之一,清代才子纪晓岚根据前人笔记编纂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描述,张嫣身材高挑匀称,脸庞宛如观音,眼睛似秋天的波浪,脸色像朝霞映照下的白雪,又像刚绽放的荷花,头发像春天的云朵,眼睛像秋天的湖水,嘴唇像红色的樱桃,鼻子像悬挂的胆结石,牙齿洁白细密……

根据纪晓岚的记述,这位张皇后身形丰腴,面色皎白,双眸十分动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神情和蔼,堪称是难得的理想女性。

历史上情况确实如此,天启对张皇后是瞬间倾心。天启刚登基时,就准备举行婚礼,全国范围内挑选皇后,通过初选、复选、终选等多个环节,最终河南开封张氏也就是张嫣、北京大兴王氏和南京段氏三位佳丽进入了最后的角逐。

张嫣的父亲张国纪为官刚正不阿,是东林党的核心成员,而天启继位后却非常信任乳母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客氏和魏忠贤都对东林党人怀有敌意,因此客氏曾极力反对选张嫣为皇后人选,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的妃子赵选侍却支持选张嫣为皇后,双方因此陷入僵局,最终由朱由校亲自审阅张、王、段三位公主,由他亲自决定皇后人选。

张嫣、王氏、段氏三位佳丽来到皇帝面前,皇帝立刻看中了容貌出众且面容和善的张嫣,马上下诏将张嫣立为皇后,王氏和段氏封为妃嫔,张嫣因此成为朱由校的正宫皇后。

天启帝朱由校并非贤明君主,他实际上是一位被帝王身份埋没的匠人,专精木工技艺。若非身居帝位,他断不会面临生存困境,凭借精湛的木工手艺足以养活自己,其作品更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天启并非愚钝之人,他在木工技艺上的造诣远超其治国功绩,试问智力平庸者能否雕琢出巧夺天工的木作?他头脑清醒,只是将精力倾注于木工,以致朝政被魏忠贤与客氏掌控,他们陷害贤臣,导致国家陷入困境。

天启当政期间,财政困难,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东林党人矛盾重重,边疆方面,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国内则各地农民纷纷起事,山东爆发白莲教叛乱,陕西发生王二之叛乱,西南地区奢崇明也发动了起义。

天启执政那段日子,基本上就是明朝遭遇内外困境的时期,可即便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年代,天启依然毫无建树,他整天沉迷于木工活儿和寻欢作乐。

他的皇后张嫣却是一位德才兼备、品行端正且胆识过人的女性,张嫣不惧怕魏忠贤和客氏,她敢于同他们对抗,她时常规劝天启亲近贤良之臣、疏远奸佞小人,甚至当天启前来找她时,她在桌上放置一本《赵高传》用以暗指魏忠贤祸国乱政。

张嫣勇于纠正天启的作为,然而天启却毫无改变,张嫣因此成了魏忠贤和客氏的针对目标,张嫣曾经怀有皇子,却因魏忠贤和客氏暗中施计,最终生下的是死婴,这也使得张嫣之后再无生育能力,魏忠贤和客氏继续不断设计陷害张嫣,妄图让天启废除她的皇后身份。

天启虽然行事看似荒诞,然而他对张嫣的情感却非常真挚,魏忠贤多次试图加害张嫣,天启却总是漠不关心,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天启对张嫣抱有真爱之心。

天启非常疼爱妻子张嫣,同时也很关心弟弟信王朱由检,魏忠贤多次想害信王,都没得逞,这说明天启虽然行为出格,但并非不明事理,他对妻子和弟弟都很好。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病情恶化临近死亡,魏忠贤与客氏企图在天启离世后继续把持朝政,便挑选了两位已怀孕的宫女,谎称她们怀的是天启的骨肉,意图让她们分娩后若生下男孩,便促使天启将其立为储君。

魏忠贤的计谋被张嫣看穿,她向天启进言,说即便两名宫女真的怀上了皇子,也会造成国君年幼、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不如让天启年长的弟弟朱由检上位,这样就能防止国君年幼、国家动荡不安的情况发生。

荒唐了一辈子的天启,终于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听从了妻子张嫣的建议,于是他颁布命令,让信王朱由检进入皇宫,天启向朱由检说明了情况,决定让他继承皇位,朱由检当时感到十分震惊,他坚决地表示不接受,张嫣再次出面,强调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劝说朱由检接受天启的安排。

朱由检最终接受了天启的临终安排,天启在咽气前对朱由检说过,他的弟弟应当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这表明他打算把皇位传给朱由检,后来天启还特别提醒朱由检,魏忠贤一向谨慎勤勉忠心耿耿,可以托付他处理重要事务,这是希望朱由检在他去世之后还能继续任用魏忠贤,天启最后还谈到张嫣,中宫陪伴他七年,经常直言进谏,让他受益匪浅,今后她年纪轻轻就守寡,实在令人同情,希望朱由检要好好对待中宫。”这意思就是希望他去世后,朱由检能善待嫂子张嫣。

天启去世之后,朱由检登基成为崇祯皇帝。崇祯即位后,确实依照天启临终时的嘱咐,对嫂子张嫣非常恭敬。张嫣作为皇嫂的身份,无法担任太后,所以崇祯赐予张嫣皇嫂的尊号,称为懿安皇后。

但崇祯仅依照天启临终嘱托优待张嫣,却未遵循其继续信任魏忠贤的遗愿,新皇登基后不久,便将魏忠贤领导的阉割派系一网打尽,魏忠贤最终上吊身亡,而与魏忠贤勾结的天启乳母客氏,也被崇祯下令施以鞭刑处死,至此阉割集团彻底覆灭。

崇祯当皇帝时,张嫣一直备受他敬重和优待,崇祯待嫂嫂如同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去问候张嫣,他也担忧嫂嫂独居会感到孤独,于是常常让周皇后陪伴张嫣聊天消遣,可以说崇祯对嫂子张嫣的所有待遇都十分周到。

张嫣于崇祯朝依然刚正不阿,她对于崇祯信任弄虚作假的周延儒感到非常不悦,接着她就请周皇后规劝崇祯不要亲近周延儒这类奸诈小人。

周皇后果然向崇祯提及周延儒品行不端,不宜委以重任,崇祯对后宫干预朝政深为反感,便询问周皇后如何得知周延儒的为人,周皇后最终只能表示这是皇嫂张皇后的看法,崇祯闻言沉默不语,尽管他厌恶后宫干政,但对皇嫂却无法置喙。

周延儒后来欺骗崇祯,声称已经击败了清军,但最终真相败露,崇祯终于意识到自己被蒙蔽了,非常愤怒,于是赐周延儒自缢而死。这表明张嫣在政治上很有远见。然而崇祯刚愎自用,张嫣作为皇嫂也不能像当初匡正天启那样直接规劝崇祯。

天启传给崇祯的大明,早已腐朽不堪,满目疮痍的大明帝国,崇祯的才能面对这种困境也无法力挽狂澜,所以崇祯统治十七年间,终究没能阻止国家倾覆,大明最终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

李自成军队进入京城那天,崇祯决定去死,在去死之前,崇祯先让周皇后去死,接着又杀了女儿,然后到仁寿殿和皇嫂张嫣告别,希望张嫣立刻去死殉国,以免受侮辱,做完这些事,崇祯就跑到景山去上吊了。

关于张嫣的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是崇祯与张嫣诀别之后,张嫣当即悬梁自尽;

崇祯皇帝和张嫣分别后,她并未死去,等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打入紫禁城,河南籍的李岩在仁寿殿遇见了张嫣,因两人同是河南人,且李岩早知张嫣贤惠,一直受百姓敬重,所以他对张嫣深深鞠躬行礼,让人好好照看张嫣,后来张嫣趁看守疏忽,最终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论哪种说法,张嫣最终选择了以死明志,为国捐躯,与崇祯和周皇后以死殉国的结局相同,但他们的遗体得到了李自成的周全安置,李自成让人将崇祯和周皇后合葬在了崇祯生前钟爱的田贵妃墓穴里,然而张嫣离世后,她的遗体却被忽视,一直留在仁寿殿内无人问津。

直到清朝顺治攻入关中,李自成兵败被迫离开北京,顺治进入关内后,朝廷出于笼络人心的考虑,对明朝皇陵实施了保护政策,同时顺治对崇祯皇帝的忠烈行为表示高度赞赏,颁发命令重新修建田贵妃的坟墓,将其转变为崇祯皇帝的陵墓,并且正式命名为思陵。

顺治对张嫣这位深受百姓爱戴的贤惠皇后离世深感敬佩,因此顺治颁布命令安葬张嫣遗体,又将其安放在丈夫天启的德陵里面。

天启皇帝驾崩时年纪尚轻,所以生前未能着手建造自己的陵墓,等到他去世后,朝廷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崇祯皇帝继位后根本无力筹措资金为兄长建造陵寝,当时的工部尚书薛凤翔向崇祯呈报了工程预算,按照最简单的标准建造德陵至少需要一百多万两银子,然而崇祯皇帝仅能拨付五十万两,这一情况令人倍感惋惜。

后续施工时开销骤增至两百万两白银,张嫣为给夫君天启建造陵墓,耗尽个人所有积蓄,更将娘家资产悉数投入,但依然远远不够,最终众多朝廷官员见状,纷纷捐助以助天启陵寝建设,东拼西凑总算勉强筹齐了所需款项,即便如此德陵仍耗费五年多光阴,至崇祯五年(1632年)才得以建成。

顺治进入关中时,距离天启皇帝在德陵下葬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德陵当时已经封闭,所以清朝的军队不得不重新打开德陵的地宫,把张嫣安葬在里面,让她陪伴天启皇帝永远长眠。

清军打开地宫后,把张嫣安葬进里面,同时考察了德陵地宫的布局大小,所以德陵对清朝皇家陵墓的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崇祯皇帝的思陵原本是田贵妃的墓穴,后来临时改建而成,所以天启皇帝的德陵可以看作是明朝建造的最后一座帝王陵寝。

天启的德陵在明朝皇陵中最为简陋,规模也最小,这主要是因为崇祯无钱为哥哥建造壮丽的陵墓,导致德陵修建时处处节省,地宫内的建筑也相应减少,清朝的皇陵就是以德陵为参照,整体规模和建制都比明朝皇陵显得单薄,显得不够气派。

写在最后

所以说清军攻入关中之后之所以要开启天启的德陵,并非意图毁坏陵墓,而是打算将天启的皇后张嫣安葬于其中,以便让她与皇帝合葬在一起。

张嫣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她身上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应有的美德,包括贤良淑德、品行端正、心地善良和勇敢坚强,她也是明朝末期在百姓中享有极高声望的皇后,她作为皇后表现出色,能够规劝引导皇帝,甚至在后来小叔子即位后还能间接影响他,只可惜她的丈夫木匠皇帝天启能力不足,更为不幸的是她遭遇了明朝衰败的时代,最终她以悲剧的方式离世,清朝的顺治皇帝对她殉国的行为表示敬重,因此将她安葬在德陵,让她和丈夫天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重逢。

清廷将张嫣安葬于德陵之后,便开始对明皇陵加以维护,天启的德陵自那时起一直未曾开启,张嫣和她的丈夫天启至今仍安息在德陵之内。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118-088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118-088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