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审视黑龙江省,发现存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遗址——金太祖阿骨打陵址,此乃中国东北地区仅存的帝王陵寝。可惜的是,这座承载着王朝鼎盛时期的陵墓,现今已变成一座空洞,透露出岁月的流逝与世事的更迭。
完颜阿骨打长眠于古墓之中,时光安稳流逝。但十二年后局势发生剧变。公元1135年,其弟完颜晟觉得金太祖的陵墓显得有些狭窄,不足以彰显帝国的威严,于是将他的灵柩迁移到了新修建的“和陵”,后来又将陵墓的名字改成了“睿陵”。这一行为开创了迁葬的先例,可能也暗示了未来会有更多的变动发生。
公元1150年,完颜亮废黜金熙宗,自己登上皇位,并且立刻把都城搬到燕京,这标志着政治重心开始朝南转移。由于保守派人士的反对,他坚决拆除了上京的皇宫,另外建造了大房山的新墓地,以此显示他的魄力和意志。到了1156年,十多个先辈的灵柩被迁移到这里安葬,最终建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皇家陵区,其中金太祖和金太宗的坟墓被称作“主龙脉”,用来体现皇室的地位和尊严。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伐失利,最终死于兵变,其堂弟完颜雍即位后,对完颜亮施以贬黜和侮辱,他的坟墓也被掘开,迁葬到大房山荒僻之地,那里至今仍矗立着完颜阿骨打的睿陵,这座陵墓得以保全,直到明朝末年都没有遭到破坏。
明熹宗天启年间,满族力量在东北迅猛扩张,建立大金(后金),常常侵犯明朝疆界。明军多次交战都吃了败仗,朝廷内外普遍觉得满人强大是因为其祖先女真人的皇陵——北京金陵的龙气旺盛。因此,明熹宗命令毁坏金陵,想要截断龙气,又修建关帝庙和皋塔来压制女真人,直到清朝攻入关中,金陵才被重新修葺。
金太祖睿陵在2002年被发现,墓穴内设有石质坑道和石棺,但没有墓道入口,出土了四座汉白玉石棺。主墓棺中没有任何陪葬物品,极为寒酸,仅剩下头骨的零星碎片。这是什么缘故呢?或许是因为女真人的习俗向来崇尚简约,陪葬品非常稀少;又或者是完颜亮将都城迁往燕京,金陵的陵寝修建得仓促;再加上两次迁葬过程中的颠簸,以及明朝时期的破坏,导致棺椁的封存不严实,使得遗骸难以保存。历经历史的沧桑巨变,实在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