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同志
王艳同志家灵堂
王艳同志和家人合影
中国红网北京2017年5月14日电(赵鹏阳)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北京市纺织工业局局级退休干部(副部级救治),因治疗无效于2017年5月12日凌晨1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燕同志病重期间及逝世后,有关部委、部队、单位的领导同志、生前朋友、革命后代纷纷到医院或家中看望、吊唁。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对王艳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深表哀悼。王艳同志的子女陈曦、陈然、陈慈及亲属对前来吊唁的人员表示感谢。
王艳同志告别仪式定于2017年5月21日(星期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
王岩同志,汉族,1920年8月出生,河北省藁城县贾石庄镇人。 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艳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建设。 1938年5月,参加河北省藁城县八路军120师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后被分配到县妇女部任宣传部长。同年11月,她随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前往延安,先后进入延安抗日女大学生队和中华女子学院。在此期间,她参加了陕甘宁边区郊区女子大学工作组,积极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 ,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发动妇女支援抗日前线。 1942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经济考察队队长。 1942年,在陕西省富县与陈先瑞同志结婚。 1943年3月,任陕甘宁边区延安柳林区委宣传科长;同年10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二系学习。在陕甘宁边区的经历,使她的政治理论和工作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她从一个年轻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
抗战胜利后,王燕同志离开延安,随主力转战。 1946年1月,任太行区武安县委宣传干事;同年10月,任太行军区武安县第二区区委委员。 1947年8月,任民主联军第38军留守部队队长。 1948年11月调任陕南行署民政科科员; 1949年2月,任陕南军区陕南公学生活指导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王炎同志为太行区地方建设和陕南解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艳同志历任陕南军区妇联妇女委员、宣传部长,陕西省妇联福利部副部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任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军事学院组织科副科长兼第十九兵团政治部组织干事,赴朝鲜作战。朝鲜有军队。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王炎同志随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回国。后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组织安排,1954年调到地方工作。同年3月,任轻工业部建筑总公司干部科科长; 1956年任建设工程部金属局、机械局人事处处长; 1959年7月任建设工程部综合测量院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1961年任建设工程部地质公司人事处长; 1969年1月至1973年11月任北京市纺织工业局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 1974年辞去工作,1982年退休。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她为人民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王岩同志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和政治动乱的斗争,他政治敏锐,面对重大是非头脑清醒、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王岩同志具有强烈的党性意识、强烈的革命事业感和工作责任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虽然她的工作换了很多次,职位也升迁了很多次,但她从来不计较自己的职位,也不付出任何代价。 ,在各个岗位上快乐、无私地努力工作。用党纪严格约束自己,教育子女,遵守法律法规,清正廉洁,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
王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党员、一个老八路军、一个老革命人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随着她的去世,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一位好人。干部。王炎同志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好传统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值得我们深深铭记。
王艳同志安息吧!
1941年,汪言在延安拍照
王艳与丈夫陈贤瑞抗战时期合影
1944年,王艳(前右一)在延安的窑洞前旋转。
王艳(左一)与孩子们
王艳、陈贤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王艳与杨得志、李志敏夫人在朝鲜战场合影
王艳在北京
王艳与陈贤瑞在北京公寓前合影
1990年,王艳和丈夫陈贤瑞在家
王艳90岁生日与家人合影
2007年,王艳与家人及工作人员在安徽六安
2014年11月20日,在北京天台宾馆举行的“纪念红二十五军重建暨长征出发80周年座谈会上”,王艳(左一)与韩合影贤楚的妻子刘智、罗旭东等人
王艳同志在北京的住所
王艳同志的子女,左起:陈曦、陈慈、陈然
将军后裔合唱团成员前来家中吊唁
红25军后裔回家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