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七年(公元611年),山东农民王勃高唱激昂的《五乡辽东死歌》而起义,掀起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时代造就英雄。在隋末的农民战争中,出现了很多实力强大的将领。他们以非凡的勇敢和勇气,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其中尉迟恭、秦叔宝是其中的佼佼者。 WHO。
尉迟恭,字敬德,山西朔州人。生于隋文帝开国五年,卒于唐高宗咸庆三年。民间传说尉迟恭是铁匠,与史实不符。 《尉迟恭墓志铭》记载,他出身于将军世家。其曾祖父尉迟本真曾任北魏冠军将军,祖父尉迟蒙度曾任北齐冀州刺史,父亲尉迟嘉与隋朝邑人同等职务。
隋炀帝末年,尉迟恭见天下大乱,便参军,加入隋朝高阳地方军。多次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山西军阀刘武周起兵后,尉迟恭投奔刘武周,在刘武周手下担任军事将领三年。在此期间,他屡建奇功,在锦州之战、徽州之战、夏县之战中多次击败李世民,迅速成为天下猛将。
620年,刘武周势力失败后,尉迟恭投奔李世民,进入了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在导致唐朝建立的重大战役中,尉迟恭几乎不肯出战,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邗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唐朝建立后,尉迟恭被封鄂国公,灵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字叔宝,山东济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的出身并不像评书里那样寒酸贫穷。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也都是北魏、北齐的官员,但没有尉迟恭的祖先显赫。
秦叔宝早年入隋军,先后追随名将虎儿、张须陀、裴仁济。后来,秦叔宝投奔瓦岗村,成为瓦岗村的骨干将领之一。与程咬金、罗士信、裴行彦并称为瓦岗村四大骠骑。瓦岗军战败后,秦叔宝投奔王世充,不久又投奔李世民。先后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秦叔宝最精彩的一战是公元619年的梅凉川之战,击败了闻名天下的尉迟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叔宝被封为胡国公、灵烟阁二十四功臣。
从他们的武功、能力、以及在大唐开国战争中的贡献来看,两人可谓是旗鼓相当,难分难解。史书在评价唐朝武将时,常常将两者进行比较。例如,《旧唐书》记载:“姜德战马,鼓舞王兵,而以贿赂报恩,忠于霸主。叔宝善用马。”拉敌众寡时,可谓勇猛。” “皆谓猛将,谏臣而知变,盛唐之盛,实乎焉也。”
不过,李世民对两人的态度却明显不同。他偏袒尉迟恭,却忽视了秦叔宝。有两件事可以确认。首先,宣武门事变期间,尉迟恭被李世民视为心腹。他参与了兵变前的策划和决策。叛变期间,他英勇作战,赤身裸体作战。后又赏赐丝绸一万匹,粮食一千三百户。
秦叔宝显然是这件事的外围人物。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在宣武门事变中的存在感极低。无论是事前的阴谋,还是兵变的过程,秦叔宝在历史记载中几乎从未提及,而他却在事后得到了赏赐。全城只有700户人家。这件事可以证实李世民对秦叔宝的信任是非常有限的。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秦叔宝被他排除在外。
二是灵烟阁英雄排名问题。秦叔宝比尉迟恭更早追随李世民,其战功也不亚于尉迟恭。不过尉迟恭排名第七,秦叔宝则垫底,排名最后。很多将领无论资历、战功、能力都远远不如秦叔宝,但都排在他的前面。由此可见李世民对秦叔宝是多么的忽视和不信任。
李世民为何这么做?翻阅历史书就能找到答案。唐高祖李渊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620年平定刘武周的战斗中,秦叔宝立下赫赫战功,李渊十分兴奋。 《旧唐书》记载,李渊送给秦叔宝一个金瓶,并对他说:“你不顾妻子,远道而来来找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的肉身可以给你用,我应该把它割下来送给你。我的孩子和丝绸呢?你应该鼓励我。”恨不得割下自己的肉,送给秦叔宝。秦叔宝为此痛哭流涕,并发誓誓死效忠李渊。
纵观唐朝开国战争,秦叔宝是唯一一位受到李渊如此厚待和赞扬的将领。李渊刻意拉拢秦叔宝的意图显而易见。在唐初的武将阵营中,其实存在着暗中选边站队的现象。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都各有各的目的,都在暗中招揽、培育自己的势力圈。
比如,裴寂、萧御是李渊的忠臣,薛万彻、薛万君、罗邑是建成太子的嫡系子孙,尉迟恭、程知节等人则是李世民的心腹。李渊的话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秦叔宝被认定为李渊的心腹。李世民对于李渊和李建成一直是极其防备和敌视的。他即位后,萧御、裴寂相继被贬,薛万彻被杀,薛万钧被囚禁至死。所以,秦叔宝被他视为李渊的影响力之后,难免会被忽视和边缘化。炎歌英雄排在最后并不奇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