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南侧,有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石墙斑驳,青砖黛瓦的建筑。习惯了高楼大厦的市民,立刻就会被卷入历史的记忆中。这是上新街。据了解,这条街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征地拆迁的开始,它将失去破败的面貌,迎来新的生命。
搬迁步伐忙碌
10日,记者来到这条因征拆而备受关注的街道。上新街北起罗源街,南至文化西路。南高北低,高差达数米。由北向南行走,有步步上升之意,故称“上新街”。该街道属于济南市市中区。据查询,该街形成于民国初年。 1924年《历城县志续修》所附《济南城厢图》中,街道南段标为上新街,北段标为半边店街。后来门牌号重新整理、变更后,统称为上新街。
上新街北端,有一家著名的牛肉饼店。相信很多济南人都排起长队来品尝它的美味。牌匾上的“百年老店”四个字,也诉说着这条街古老的历史。时间已经快中午一点了,店里有几个顾客一边吃饭,一边谈论收藏。确实,此时此刻,来来往往的废品收集车、忙着整理家中物品的居民、聚精会神测绘的工作人员、随处可见的收集标语,无疑都围绕着一个主题。
上新街47-1号的签约现场,鲜红的标语也围满了院子,工作人员进进出出。 “已经有人来签合同了,早签的话会有奖励的。”院子里值班的保安说道。
在改造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也在忙着给市民讲解。所有的忙碌,都关系着这条老街的未来。
许多古建筑
沿着这条短短的街道,从北到南,时不时就能看到醒目的标志。该标志由济南市人民政府设立,上书“济南市历史建筑普查建筑”。其中,上新街42号,挂着这样的牌子:“上新街42号传统民居,建于民国时期,硬山墙屋顶,砖木结构。是一座传统的北方民居建筑。”
44号旁边就是马家旧宅。 “马清宗先生故居”四个字醒目而厚重。不过此时门是锁着的,所以没有机会看到它的内部结构。据了解,马庆宗是中国著名摔跤运动员。
继续向南,上新街46号、48号、50号、52号、54号的传统民居共同构成了原来的沙家大宅。狭窄的巷子两边,是不同的庭院。有的院落还保留着门楼、石头底层、青砖上层。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仍保留着昔日的辉煌。上新街25号也是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此时大门紧锁。从外观上看,上新街35号的景园保存较为完好,为硬山墙屋顶,砖石结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庭院,门楼高大雄伟,正中匾额上书“靖远”二字。门口的拴马石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墙内,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上新街64号、66号、68号、70号、72号、74号、78号等传统民居,形成了另一个院落——田家大院,由多个形状相同的院落自东向西并排组成。上新街108号院子尤为独特。这是一栋红色外墙、西洋建筑风格的别墅。上新街120号是方荣祥故居。它建于民国时期。主屋为硬装砖木结构,门楼为如意门形。据了解,方荣祥(1925-1989)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样板戏《白虎行》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当然,整条上山街最宏伟、保存最完好的就是万紫会旧址,高大的院墙、琉璃瓦的门楼和建筑。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品牌。
期待新的生活
据了解,11月22日,上新街城市更新项目房屋征收决定书正式下达,该项目正式启动居民拆迁工作。这是济南市首个批准下达征收决定的城市更新项目。据调查,上新街城市更新项目共征用房屋606间,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
记者漫步在新街,看到居民们不时在打扫卫生。一名居民开着自己的三轮车,车内和车顶都已经塞满了。 “我马上就要搬出去了,我们提前收拾一下吧。”该居民表示,虽然这条街在游客看来古色古香,但由于住在这里的房屋比较老旧,基础设施落后,居民们早就盼着拆迁。
方荣祥故居内,居民正忙着打扫卫生。记者看到,房屋整体结构保存完好。这位居民告诉记者,这个院子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每户实际居住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 “地没有硬化,一下雨就沾满泥。”
征地签约现场,“一把尺子丈到底”的标语十分醒目。记者了解到,部分居民已经完成了签字手续。征收完成后,该区将采用“拆、改、留”的方式,对暂时不具备独立排水系统的住宅楼进行全部征收,并对居民进行搬迁安置。未来,上新街区发展规划将体现“新文化潮流、新商业产业、新建筑形象”的“三新”理念,保护文化遗产建筑和历史建筑,打造沉浸式历史文化氛围。文化区。同时引进时尚潮流的商业企业,将其打造成时尚国货中心。
济南上新街征拆是否包括老舍故居?这是一个误读
11月22日,济南市上新街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房屋征收决定正式下发,该项目正式启动居民拆迁工作。这是济南市首个批准下达征收决定的城市更新项目。也因此,这条老街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有说法称,上新街征拆就包括老舍故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10日中午,记者来到上新街。这条百年老街有很多历史建筑,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的。沙家府、田家大院、马家老宅、方荣祥故居、静园等一些老建筑保存还比较完好。这些历史建筑的存在,让这条街更具历史感。据改造报告称,一些老建筑也将得到保留,危旧建筑将恢复原状,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历史作用。
记者了解到,有传言称,城上新街征用的范围还包括老舍故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老舍故居不在这条街上,而是在南新街上。”该居民强调。
“虽然距离很近,两条街道的名字也很相似,但根本不是一个区。南新街属于历下区,上新街属于市中区。”在南新街上,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在南新街58号,记者还找到了老舍故居。 2006年,老舍先生故居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整修,成为老舍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出示健康码后,记者顺利进入老舍纪念馆。庭院不大,但很精致。院内有一尊老舍先生铜半身像。目前,庭院已改造成三个展厅,分别展示老舍先生的日常生活、生活、一生的创作和济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