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先生墓位于国家植物园东北部的银杏松柏区内。它背靠山,坐北朝南。周围有低矮的石墙,墓地遍植松柏。
花园北墙正中,是梁先生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李夫人的坟墓。墓碑、墓顶和祭坛衬墙均由土黄色花岗岩雕刻而成,没有任何描述事件的铭文。晃晃一先生,他的死因就是这么简单!
在缅怀梁先生的同时,他也不忘参观“母亲树”。主墓基东侧后方,有一座小睡碑,是梁先生的后人为纪念梁先生的第二任妻子王桂泉而立的。碑后植有一棵白皮松,枝叶茂盛,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树是有情的,这棵树被称为“母树”。
王夫人原是李夫人娘家的陪嫁女。李太太体弱多病,全靠“王姑娘”帮她做家务。李夫人病逝后,王夫人才得以挺身而出。
国家忧虑、家庭动荡之际,王夫人与梁一家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支持丈夫、照顾妻子、教育孩子,无论地位高低,全心投入。在她的精心培养下,梁先生的孩子们已成为社会的栋梁。梁氏子女称李夫人为“妈妈”,称王夫人为“妈妈”。
王夫人身上闪烁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令人敬佩。
主墓基西侧还有一棵树,是从梁先生的家乡移植的。树干并不粗,树冠可以遮住阳光。如果你站在树下,炎热的夏天就会有一阵凉风吹来。正如王先生的大功德一样,他将造福子孙后代。我不认识这棵树,就称它为“想家树”。
梁启超墓是梁启超墓地的主体,他的许多子孙都安葬于此。我看到了考古学家梁思永、导弹专家梁思礼等人的墓,却没有找到建筑史学家梁思成的墓。
梁启超墓由其长子梁思成设计,设计主题为“云台之上”。但梁思成并没有葬在这里。其墓在八宝山。
这是北京植物园更名为国家植物园后我第一次参观。走在安静的梁启超墓地,他的《少年中国》总是一一在我耳边响起。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是在我这个年轻人身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独立,国家的独立;年轻人的自由,国家就会自由;青年进步,国家进步;少年强则天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