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大同博物馆文化大讲堂邀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王音老师做客大同博物馆,做题为《北朝晚期墓室空间布局与政权礼制营造——以北魏洛阳至北齐都城陵墓为中心》的学术讲座,以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上举办,由大同博物馆副馆长曹晨明主持。
王音,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考古、艺术考古。
王教授从北魏洛阳时期的墓葬结构以及东魏、北齐两朝都城的墓葬结构入手,以区域为单位对该区域内的墓葬进行了类型学分析,通过分析北朝墓葬的空间布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历史研究成果,总结出墓葬结构中等级制的形成与变迁,并分析了相关的文化因素及其传承变迁。
王教授总结认为,从墓葬结构、规制等方面看,北魏迁都洛阳后形成的官墓文化具有创新性,其面貌与中原汉晋制度和平城墓葬文化均有不同。在贯彻汉代礼制原则方面,北魏政权的礼制比前汉更为严格,具体执行也较为彻底,从而形成了都城洛阳墓葬相当统一的面貌。如墓葬坐北朝南、棺椁位于墓室西侧的布局是绝对主流。到了东魏、北齐时期,邺城、晋阳地区墓葬的布局较北魏晚期已有明显变化,虽然仍有许多棺椁位于墓室西侧的墓葬,但较北魏洛阳时代已明显减少。
北齐统治者出身于六卫,虽然宣称抵制北魏的极端汉化政策,但其墓葬结构和规制仍多以北魏为准。邺城地区的东魏、北齐墓葬与洛阳北魏墓葬基本相同,如坐北朝南,以方形或近方形的单室砖墓为主。但官制推行不如以前浓重,仅体现在王侯以上墓葬中。晋阳地区的北齐墓葬结构分为汉族系统和鲜卑系统,个人按照本民族习俗和意愿布置墓葬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如保留了北魏平城时代墓葬的一些特点,梯形、矩形土洞墓、石封门、墓室二层平台等较为常见。这是晋阳地区墓葬与洛阳、邺城地区墓葬在文化风格上最大的区别,徽化风格浓郁。
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王老师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互动,一一解答了听众的疑问,大家纷纷表示讲座内容丰富,受益匪浅。
文:张艳红
审稿人:罗东风 王丽霞
责任编辑:王雅玲
责任编辑:王丽霞
联系我们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