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江漂流。
丹江又名淡水,发源于商州市西北凤凰山南麓,经商州市、丹凤县,在商南县王家店乡月亮湾出陕西,后流经河南、湖北,在丹江口注入汉水,全长443公里,是汉水最长的支流。丹江漂流自古以来险滩众多,沿途风光秀丽。李白、白居易、杜牧、王玉珍等大诗人都曾泛舟丹江,并留下了赞美丹江风光的诗句。明代徐霞客北游太华后,南下武当,即从洛南县经老君峪,从龙居寨起航,在龙居寨以下漂流丹江全程。在《徐霞客每日游记》中,他记录了长江两岸的秀丽风光。
2.上虞古道迪化文化旅游风景区。
上虞古道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以国道312线(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为依托,以中华本土文明为基调,以先秦上虞古道历史文化典故遗迹、秦楚融合区生活方式、秦岭丹江自然生态资源为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历史文化创意体验空间、旅游观光空间、文化再造空间,提前形成由六大文化旅游景区组成的复合协同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区。
3.凤冠山自然风景区。
凤冠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北部,海拔861米,又称鸡冠山,远看形似一只即将打鸣的雄鸡。“鸡冠插汉”为商洛“八景十景”之一。凤冠山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是丹凤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2003年委托长安大学规划院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规划论证,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修门道、修窟、油漆装潢、开辟惠岩泉、乌真池、增设诗词观亭、迁迁道教遗址紫阳宫、建关山书院、兴建葡萄、杏、桃、柿等八大种植区、设置碑林、山村游乐等。
4.丹凤桃花谷风景区。
桃花谷景区位于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紧邻沪陕高速公路。景区明代设巡检署,清代设丹水县。自古商密国建立以来,商业活动频繁,水陆交通发达,是“水阙通荆襄,骡马入兰关”的大型水陆码头,其古骡马道历来是长安生活物资的主要补给线。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商洛花鼓、“韩二黄”的发源地,孝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刺绣、织造等手工艺发达。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园和水利风景区,在“庙台晨曦映瞳、北岸碧烟潺潺、红岩落日三舟、周公古寨桃花红、龙口分江清海、雄狮抢月生怒风、碧岩秀水天谷浴雨、东岗夜唱雪中”八大景观的基础上,开发了竹文化、桃花文化、古镇文化、商业文化;初春时节,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竹林松林交相辉映,景区历史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有机融合,是休闲旅游、欣赏陕南民俗文化的理想之地。
5、王百东故居。
王百东(1910—1938年),陕西省丹凤县上镇仙神庙村人。1927年初,冯玉祥、孙连仲率领的国民革命军路过龙居寨,王百东毅然参军,随军到河南讨伐军阀吴佩孚。不久,冯、蒋、王三人勾结镇压工农革命。他愤然离军,到河南荆紫关学商业。当听说杨虎城在南阳办教导队时,他高兴地再次参军,并于1930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杨子衡所在大队任警卫排长。1932年,中共陕西省委派王百东到三原县渭北游击队任第二班长。他三次到三原县南部,一次到富平南部地区,与绅地主作斗争,扩大革命武装力量。次年,红二十六军南下商洛,在蓝田张家坪遭受严重挫折。为重振军威,迅速发展壮大的渭北游击队改编为二十六军第四团。7月14日,红四团成立,在三原吾子区小道口举行收旗大会。王百东任第一连教导员,后任该团政委。 8月14日,在照金陈家坡出席中共陕甘边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总指挥部,王太极为总司令,高岗为政委,王百栋为参谋长。先后参加指挥了旬阳攻占张宏、奇袭甘肃合水等战役,并用缴获的武器弹药装备当地游击队和赤卫队。1934年11月,王百栋回到商洛开展工作。
6.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
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从商州区陈园街道办事处凤山村到商南县白浪镇月亮湾村,包括丹江河漫滩及河道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属于商洛市所辖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两县。湿地公园水体主要为丹江干流及丹江支流、老君河、子鱼河、武关河、银花河,以及县境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库、庙沟水库等,总面积1.28万公顷。丹江全长443公里,是汉江最长的支流。湿地由于受冬夏季风和青藏高原环流的影响,以及秦岭对南方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干夏湿,气候特点干湿分明,干旱、连绵、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天气时有发生。
7. 船夫行会大厅。
船家会馆位于商洛丹凤县龙居寨,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凤县博物馆也坐落于此。因建筑华丽,又称“花庙”或“花戏楼”,即“丹凤花庙”。花庙、花戏楼——船家会馆是一幢非常漂亮的古建筑,坐北朝南,面朝丹江。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做工精细,雕刻精美,在清晨的阳光下,屋顶上的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因建筑宏伟华丽,内供奉丹江水神,故俗称“丹凤花庙”。山门为三开间牌坊形,颇具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南侧的花戏楼为特殊建筑,高36米。二楼没有采用柱子支撑,而是用巨木形成多边形框架层层堆叠,逐层向上收缩,形成锥形笼状结构。
8.四皓碑林园。
四好墓位于丹凤县上镇西侧。从丹凤县乘车至上镇或西安或商州(每5分钟一班),票价1元。到达上镇后,步行至四好墓,只需3-5分钟。四好墓在州西约3里处,紧邻金济园,位于陆集村。陵前有高大的墓冢,立有四块短碑,碑上刻有四位郝++++的画像,显得古朴。很多名人路过此地时都留下了题词。“四位白发老人,南山边挺立……飞声蔽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丹凤县上镇四好墓时留下的诗句。四昊是四个白发苍苍、须发斑白的老者,分别是东原公汤炳、夏皇公崔光、周叔、鲁里公子、齐里姬吴氏,他们都是秦朝的文人,后来为了躲避焚书坑儒的风波,来到了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见万山苍茫,田野无边,泉石碧绿,草木深情,与喧嚣的咸阳京都相比,这里真是人间净土。
9.丹凤烈士陵园。
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鸡冠山麓,总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园内青墙环绕,松柏苍翠,名贵鲜花常年盛开,景色秀丽,幽雅宜人。陵园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前花园、后花园两部分组成。高耸的牌楼大门,庄严雄伟。13米高的丹凤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在园内。塔顶雕刻着一位手持冲锋枪,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日夜守护着园内英雄们。前花园中间的影壁上,“颂扬先烈,警醒后人”八个大字金光闪闪,蔚为壮观,引人注目;园门龙墙上镶嵌着八扇读书窗;后花园里矗立着中共中央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山烈士纪念亭。
10.武关,秦、楚两国的界墙。
武关,即秦楚界墙,位于陕西丹凤,曾是关中的南大门,现存残垣断壁,几座老屋,几株古树,弥漫着久远的气息。人们来到此地,常常会感叹,流连忘返。武关以东五公里处,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秦楚界墙。五公里内全是沟壑坡地,但好在田野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偶尔还能看到惊兔孤鹰。山间一段似墙非墙、似楼非楼的山体,便是秦楚界墙。所谓秦楚界墙,纵贯南北,乍一看,融入山体,甚至就是山体,但仔细看,明显比山体高,仿佛是依山而建的屏障,只是原有的墙体已经坍塌,形成一种若隐若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