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十三陵,昌平还有很多地方在历史上也非常辉煌,今天我要跟大家聊聊沙河的辉煌过往!
沙河至今已拆除,成为一片废墟。
还有哪些文物古迹?这些古迹如何见证沙河的历史?这些古迹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朋友很惊讶。不会吧!我每天都路过沙河,知道沙河有一座北大桥。
如果你只知道这些,那你就出局了。
沙河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沙河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沙河,为三江交汇之处。
明朝以前,这里无人知晓。由于周围河流纵横,一些渔民在这里捕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小渔村。后来,明朝永乐皇帝朱棣
迁都北京,在昌平天寿山上修建皇帝陵墓。
天寿山皇陵与北京城之间,必经沙河。当时没有汽车,皇帝都是骑马或坐轿子。到了沙河,正好是一天的路程,皇帝就在这里休息。第二天,他又到了天寿山,也就是今天的十三陵。皇帝在这里居住,并修建了行宫。从此,沙河辉煌的一页就此开启。
陵墓是一座重要的古迹,从北京到陵墓,必须经过南北沙河,修建陵墓的材料必须经过这里,皇帝和大臣到十三陵祭祀时也必须经过这里。过去这里只有两座木桥,春天搭起来,夏天大雨来临前拆掉收起来,一不小心,木桥就会被洪水冲走。
明正统年间,朝廷在南、北沙河上同时修建了两座大石桥,一座是南沙河上的安济桥,俗称南桥。建国后,修建沙河水库,安济桥被拆除。如今,南沙河仍在,明代延平八景之一的安济泉流美景就在这里。
想看安济桥,只能看老照片了。安济桥是一座九孔石桥。
另一座是北沙河上的朝宗桥,俗称北大桥。
为七孔石桥,至今保存完好。岸边曾有水兽,近年不知所踪。(图片来自网络)
桥岸上矗立着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石碑,上书“朝宗桥”三个大字。
朝宗桥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桥上仍然有车、有行人,依然十分坚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工艺水平。
以前沙河水量很大,永乐皇帝修建的宫殿被冲毁,修葺之后又被冲毁,所以就荒废了。朋友们可能会问,皇帝来到沙河住哪儿呢?答案是住的帐蓬,帐蓬是皇帝过夜的临时帐篷。多年之后,明朝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重量级的皇帝,他就是嘉靖皇帝,一位追求完美的皇帝。
当他来到十三陵祭祖,站在沙河宫遗址上,想到永乐皇帝所建的宫殿如今只剩一片废墟,心里就有些难受。第二年嘉靖皇帝再次到此驻足时,内阁大臣严嵩猜出了皇帝的心思。
严嵩不凡,不然,他怎么能当了二十多年的内阁大臣呢?于是上书请求筑城,重建沙河宫,恢复祖基。嘉靖皇帝大喜,于是在南、北沙河之间筑了一座城。
城内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皇宫,这座宫殿有些特殊,正殿并不是皇帝居住的,而是用来存放逝世皇帝和妃嫔的棺材,皇帝来到沙河宫,就得在两边的配殿里住宿。
该宫曾遭受过多次灾难,现为沙河中学所在地。
城始建,即名巩华城。
匾额上题字的是谁来写的?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严嵩。说实话,严嵩的书法确实不错。庆幸的是,我们还能欣赏到500年前严嵩的书法。
最初,巩华城驻扎着1000名守军,但城内却配备一名将军。要知道,明朝的将军并不多,大概也就二三十个吧!1000人只配备一名将军,可见巩华城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
最初,巩华城内并没有平民居住,直到明万历初年,才允许平民在城内定居。谁不想住在城里,与皇帝为邻呢?于是巩华城一下子热闹起来。经过500年的历史变迁,巩华城早已是一片废墟。
如今当地政府已投资对巩华城进行改造。
嘉靖皇帝一生笃信道教,哪个时代都不缺谄媚者,于是便有官员在恭华城修建了第一座庙宇——太清宫,祈求皇帝保佑长寿。嘉靖皇帝很高兴,皇帝自己也没说让手下的人来做这件事。太清宫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了一块在昌平一带非常有名的石碑。
是一块药方碑,上面刻着药方,背面是四个大草书字“道济群生”,字迹优美,别致。此碑原藏于昌平公园。
有了城,就要把城里的守护神请出来祭拜,于是就有了城隍庙,如今城隍庙已经不复存在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回族穆斯林来到了恭华城,需要进行礼拜,于是昌平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沙河清真寺就诞生了。
如今,该寺保存完好,沙河其他寺庙要么面目全非,要么已不复存在,唯有清真寺尚存。
看来真主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哈哈!
古代中国人信仰众多,所以庙宇也很多,最后民国时期,商人集资修建了沙河最后一座庙宇——关帝庙,又名财神庙。
关公为财神,经商的商人十分崇敬关公,希望得到关公的庇佑。现今关公庙的主体部分还保留着。
只是在周围建了一堵墙。
明朝灭亡后,恭华城不复存在,但沙河宫作为清朝皇家财产仍保留下来,顺治皇帝到十三陵司陵祭祀崇祯皇帝时,就住在沙河宫。
后来孝庄太后又到河北宣化赤城泡温泉。
那里有一眼泉眼,被誉为塞外第一泉。
孝庄皇后温泉沐浴处至今还在。
现在周围都是温泉度假村。
康熙皇帝也曾居住在沙河陪伴他的老夫人。
这还不算完,康熙皇帝的两位皇后去世的早,康熙的景陵还没有修建,所以两位皇后的灵柩一度放在沙河宫。第一位皇后的灵柩被放在了7年。是谁呢?索尼娅的孙女、康熙皇帝的原配妻子赫舍里,
原本是政治婚姻,但两个人感情深厚,赫舍里死后,她的遗体被安放在沙河宫。据史料记载,康熙初三年,皇帝来恭化城看望赫舍里八十多次,这份感情非同一般!那时没有汽车,要骑马、坐轿子,从远处赶来,看着冰冷的棺材,再回去。想想都让人感动。
后来清朝皇家将此地改造为毛毡厂,1900年八国联军来犯,炮轰巩华城,焚毁衙署,沙河不再光彩。
沙河为三江汇聚之地,风水佳,八角形似“水”字,故清末民初的新疆王杨增新是一位倔老头,也是一位治疆有功的边疆官员。
后来他不幸遇刺,其家人便选择在南沙河畔修建了杨增新的墓地。
该墓地的神道教纪念碑至今仍然存在,矗立在高速公路的东侧。
让来来往往的人们知道,这里埋葬着一位伟人——杨增新。记住,千万不要以为南沙河大桥旁边的纪念碑就是南大桥的纪念碑。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沙河后来成为政商名流聚集之地。这里还留有两座老宅,透过这两座房子,依然能感受到沙河昔日的辉煌。一座是王家的。这座四合院位于太清宫街上。
它是昌平保存下来的等级最高、建筑最好的四合院,据说它的祖先是清朝的一位将军,从大门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民宅,里面的照壁、二进门全部都是带缝的磨光砖,非常精致。
门前的鼓石几年前险些被盗。
后来主人只好用砖块、石块、水泥,在里面砌上了精美的鼓石。
另一户是刘家,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做法律顾问,跟着领头人来到这里,后来发了财,在沙河做生意,买了一个店铺,后来就建了这栋房子,现存的门楼基本保存完好。
门楼是这所房子的门面,建造门楼的花费不比三间房少,门楼上铺着砖,砖上刻着“行善积德大乐,桃月吉祥”的匾额。
看到了吧!有钱了,什么事最幸福?答案告诉你:做好事,帮助别人是最幸福的。哈哈,值得有钱的朋友深思。
沙河几年前就被拆毁了。
今天,我们期待着五百年的沙河重现昔日的辉煌,到时候永乐皇帝和嘉靖皇帝会不会笑呢?哈哈,开玩笑的。
沙河有历史,沙河有古迹,沙河有故事,如果你对沙河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作者:大槐树,出生于70年代,已不再年轻,土生土长的北京昌平人,民间史迹的记录者。
我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老物件,用相机记录古迹的美好,作为漫游世界之路上的探路者,我喜欢把自己旅行中看到的风景推荐给大家。
我也有新浪博客,搜一下:大槐树下乘凉真好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自己拍摄的原创,整理照片和文字,编辑成文章,展示给大家,分享给朋友们,希望对旅行的朋友有所帮助。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
注:请尊重版权,我作品中的照片及内容若被官方、商业或个人用户使用,请注明出处,最好在微信留言告知,如需原图,请联系我并支付相应费用,谢谢,请谅解。
由于目前苹果手机打赏功能已关闭,如果您使用苹果手机并且想要对文章进行打赏,请长按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打赏!
感谢大家的关注、转发、点赞、打赏,你们的支持就是创作的动力,大槐树微信的精彩,有你们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