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段“祠堂前群殴”视频在普宁民众微信群中流传,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群人聚集在一座新建的祠堂前,祠堂门口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拆我祠堂,还我祠堂”。一名男子拿着梯子砸祠堂匾额,情绪十分激动。随后双方发生打斗,现场陷入混乱。
由于视频来源、事件原因不明,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猜测。就在大家疑惑不解之时,一封《致石州王氏宗祠重建管理机构的信》揭露了事件真相。
原文如下▼
原来,此事发生在汕尾市东冲镇石洲村。信中提到,村里去年重建“王氏宗祠”,筹备组将“王氏宗祠”改为“王氏宗祠”,引起族人不满,于是就发生了视频中的一幕。那么,为何“宗祠”改为“祠堂”会引起那么多人的不满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宗祠与祠堂的区别 其实,“祠堂”和“宗祠”(或“公祠”)都是宗祠,区别在于供奉的是第一代祖宗(先祖还是先迁徙的先祖),而祠堂则是第一代祖宗的祠堂。 (宗祠是各姓共有的,宗祠是各家各户共有的,叫房堂或私堂)宗祠或公堂是第一代祖先后裔的宗祠,各家各户的宗祠,这是古代宗祠命名的一个规矩。(所以宗祠比祠堂大,意义也不同)现今宗祠命名,有的遵循这个规矩,有的不一定遵循。也就是说,如果是“王家宗祠”,那么村里所有王家都会有一份,但如果是“王家宗祠”,那么就不是这样了。
因一个字的差异,族人之间发生争执,与重建宗祠、团结族人的愿景背道而驰。大家都是同村的族人,为什么不能好好谈一谈?为什么要打架?小编也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冷静处理,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