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愚自新生活研究院 收录于#社会文化洞察 23
当我们谈论墓地时,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它可能是鬼故事、恐怖电影,以及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我们的悲伤。
但当一对外国情侣说要去墓地时,他们可能只是想找个约会或散步的地方。
因为对生死的看法不同,很多外国人并不认为亲朋好友的去世是过度悲伤的事情,所以国外很多墓地都是游客可以随意参观的公园。
他们还擅长将墓碑做成雕塑,豆瓣话题#我见过奇特的墓碑#中,在北冰洋边缘立起一座逝者的墓碑,旁边建起一把木椅,既与世隔绝独立,又迎接着远方人的陪伴。
世界尽头,会有一个人想念你。
还有一对夫妇,为12岁的女儿,刻上了一块特殊的墓碑,希望女儿永远有鲜花、鞋子和最温柔的目光。墓碑上还写道: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想念你醒来时可爱的笑容,
还有你在屋子里跑来跑去的声音。”
墓地也可以很温暖。图/@鱼船
这些逝者或许都是匆匆走过这世间的普通人,但充满诗意的墓碑却给过往行人的心灵带来久违的平静。
我们该如何缅怀逝去的人们?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死,人们与逝者的联系是否会更加紧密?
公墓,
这也可能是浪漫的开始
在文艺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里,一个经典的场景就是男女主人公在墓地里散步。
他们走进了一片没有标记的墓地,但感觉却像是进入了一座小路分叉、兔子在干草堆里跳跃的花园。
女主角十几岁的时候就来过这里,她听说这座墓地里埋葬的大多是无名之辈,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或许是遭遇了海难,被冲到了多瑙河岸边。
这比她去过的任何博物馆都更令人印象深刻,那里展出的“历史”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宏伟壮观,但却难以接近,仿佛被放在厚厚的保护玻璃后面。
但这里草木繁茂,鸟儿鸣叫,花儿芳香四溢,仿佛沉睡的人们真的只是在花园里小憩。
他们还见到了一位女孩,她死时只有 13 岁。她活了 10 年,但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女。“如果没有人知道你死了,就好像你没有真正死去一样。人们可以为你做出最坏或最好的假设。”
浪漫的人不仅在墓地坠入爱河,还会在那里结婚。
2007年,一对美国夫妇在墓地举行婚礼,订婚礼物是一辆1965年生产的古董灵车,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许下“只有死亡才能分开你我”的誓言。
有的新婚夫妇想要的不只是爱情。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对新婚夫妇为了让逝去的父母“在场”,选择在父母的墓地举行婚礼。
这些非传统的婚礼之所以能够举行,是因为很多外国墓地并不阴森冷清,而是具有建筑之美的社交场所。
他们甚至不想表现“庄严”,在危地马拉,黑、白、灰色的墓碑很少见,亲朋好友会用死者最喜欢的颜色粉刷自己的坟墓。
墓地也能像童话故事一样吗?图/
也有墓地直接在墓碑上写上“喜庆”二字,如罗马尼亚的梅里墓,是由当地一位木雕师所创立,他一生为村民雕刻了700多块色彩鲜明、欢快的墓碑,连照片都是卡通头像。
为了让人们缅怀逝者,他也会用幽默的诗句来记录他们生前有趣的性格或者尴尬的时刻。
“我的岳母正躺在十字架下。请不要叫醒她。
否则,只要她再活三天,躺在坟墓里的人就会是我了。”
“我叫史蒂芬,我身边总是带着烈酒,我也曾因喝酒而犯过错误。
我老婆要离婚,我喜欢交朋友,我们可以边喝酒边谈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长眠于此的,并不是重要的人物。他们可能是穿着围裙的村妇,可能是每天砌砖的泥瓦匠,也可能是无所事事的酒鬼。但从墓碑上看,他们走遍人间的痕迹丰富而鲜明,并未因他们的死亡而黯淡。
拥有极致浪漫的墓碑,
它是什么样子的?
但说到最富有诗意的墓碑,没有人能超越诗人和艺术家。
墨西哥作家瓦莱丽亚·路易塞利在其著作《虚假文件》中,分享了她参观圣米歇尔公墓的经历。该公墓位于意大利威尼斯附近的一个岛屿上,是俄罗斯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安息之地。
“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岛屿,与威尼斯之间隔着一条水道和一堵墙,就像一本巨大的精装书:一本坚硬、沉重的字典,里面的单词静静地躺在那里,像尸体一样腐烂。”
谁会想到里面有一座墓地?照片/假身份证
瓦莱丽亚认为,一个人可能只有两个永久的住所:童年的家和坟墓。所有其他的生活空间都只是第一个住所的灰色延伸。
因此这位大文学家非常讲究,他死后的居所也必须符合他的性情。
约瑟夫·布罗茨基。照片:“虚假文件”
奥斯卡·王尔德的安息之地和他本人一样充满乐趣,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它就被世界各地的崇拜者所亲吻。
王子总是被宠爱,尽管剧作家曾说过“一个吻就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承受得起那么多的吻。
但当地政府实在看不下去,罚款也无法阻挡粉丝们致敬偶像的热情,只能在2011年对其进行清理,随后又加盖了两米高的玻璃幕墙。
不知道还活着的王尔德会不会喜欢这道透明屏障?图/
伟大的建筑师从不回避参观墓地;他们将陵墓视为真正的艺术品。
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为布赖恩特家族设计的墓园堪称世界经典。他在《空间流动的诗学》一书中说道:“我决定遵循一种乡村情调,正如布赖恩特所期望的那样。每个人都会快乐地来到这里;孩子们在这里玩耍,狗儿在这里奔跑。所有的墓园都应该这样。”
他从波德莱尔的诗歌《快乐的死亡》中汲取灵感,用水、植被、教堂、小巷等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场景,希望表达一种“快乐的死亡”。
墓地变成了一个公园。
这座城市提供了典范
将墓地改造成艺术品或公园并非易事。
学者闫毓芳在对伦敦墓地公园化的研究中发现,将脏乱差的墓地变成美丽的户外休息室需要一场多方博弈。
这场发生在19世纪末的运动最初是由一位名叫哈里·琼斯的教区牧师提议的,经过各方努力,伦敦一些废弃的墓地成功被改造成公园。
这一举措随后被其他一些教区效仿,但很快遭到一些学者和政要的反对,他们质疑其卫生条件,并认为“所有放置在土壤中的尸体都会污染上方和土壤中的土地、空气和水”。
伦敦的墓地经历了一场改革。图/
传统伦理道德也受到了挑战,因为许多人无法接受游客在亲人的坟墓周围跳来跳去。
但随着人们自然环境观念和生死观的提高,这项运动不断得到发展,近百座曾经杂草丛生、蚊虫密布的墓地,被改造成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的绿地。
特别是在19世纪以后,许多欧美公墓的发展经历了乡村花园式公墓、草坪公园式公墓、战争纪念式公墓和森林式公墓四个阶段。
如今,伦敦的墓地不仅埋葬了人类,还埋葬了已经去天堂的狗。
中国的墓地有没有可能走向个性化、花园化?
受传统习俗影响,多数中国人上墓地只是为了祭祀、烧纸钱,加之对鬼神的畏惧,除非是清明节或逝者的忌日,否则不会踏入墓地一步。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墓地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占据地球的面积,如果说是人们很少踏足的禁地,墓地只会越来越稀缺。
如果我们将墓地变成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我们所爱的人是否也有可能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爱戴?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墓碑都看作是一首概括他一生的诗,世界是否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生前徘徊于鸽舍与格子间,死后注定被安置在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里,里面除了你的名字和照片之外,其他一切都和别人一模一样,那未免有些孤独。
墓碑上哼唱《玫瑰人生》的女孩让悲伤的葬礼变得治愈。图片/“小天真者”
参考:
19世纪末伦敦的墓地公园化运动,闫毓芳,城市史研究,2019.08.31
不仅仅是死者的归来:白里安家族墓地的诗意表达,余文悦,2018 年 5 月
墓地改造为主题公园研究,王思思,2014.6
结尾
撰文:玉子
封面:Birdy
今日话题
你想让墓地变成公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