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又名兰,又名鹤鸣,绰号群杰,字婉华,笔名坠雨轩大师,艺名兰芳,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台州梅兰芳塑像
梅兰芳出生于戏曲世家,8岁学戏,9岁随吴令贤学青衣,10岁登台表演,后拜秦志芬、胡尔耕为师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他排演了《官潮》、《狱中鸳鸯》、《思番》等11部新戏。1949年前曾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获波莫纳学院、南加州大学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北京病逝,终年67岁。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街一个京剧世家旧宅。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的私塾读书。
梅兰芳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她正式拜吴令贤为师学青衣戏,学的第一部戏是《濮关之战》,后学了《二进宫》、《三母教子》等三十多部戏,还经常向秦之芬、胡尔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她首次在北京广和楼戏楼演出,在长生殿《鹊桥密誓》中饰演花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梅兰芳一家由百顺胡同迁入芦草园,正式加入“西连城”剧团演出,后来,西连城的主人叶春山收梅兰芳为徒。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昌钰去世后,全家迁居到扁子巷口。
1910年,梅兰芳嫁给王明华。他开始养鸽子作为业余爱好
梅兰芳与夫人
1956年5月26日至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等团体的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成了以梅兰芳为团长的规模最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日,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京为梅兰芳颁发“荣誉勋章”。7月9日,梅兰芳出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梅兰芳开创的梅派京剧,不仅是中国京剧乃至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也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派京剧的发展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当时的北京精英云集,戏楼、茶馆林立,聚集在梅兰芳的坠雨轩的“梅派”也各显神通,携手盛会,成就了梅兰芳梅派京剧。梅兰芳出生于戏曲世家,8岁学戏,9岁随吴灵贤学青衣,11岁登台表演,是青衣人,也演过女武士,后来又拜师于秦志芬、胡尔耕,学花旦。
梅兰芳墓
他钻研昆曲,练习武术操练,广泛观摩了娘亲和其他角色的表演。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精心研究、不断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娘亲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在京剧娘亲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梅派”,深受国内观众的喜爱,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梅兰芳传
1961年5月31日,梅兰芳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表演了《穆桂英挂帅》,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台演出。7月9日,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8月8日凌晨5点,梅兰芳在北京病逝,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