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石棺是指残存的带有雕刻的石棺或崖棺(石棺),雕刻技法有浮雕、线刻、镂空深浮雕等。
它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一种与丧葬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因其形象题材广泛、雕刻精美,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雕塑艺术中的一颗稀世珍宝。
中国画像石棺遍布全国各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石棺中,形形色色的画像代表着当时流行的丧葬观念和墓主人的主观愿望,也体现了古人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得到庇佑的朴素追求。
中国石棺,上面刻有棺材内容
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1. 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场景
此类石棺艺术的一大特点,是描绘中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此类石棺中占比最大的,是“官宦出行”的场景,如四川彭山县东汉三号石棺上的车马出行场景:路上,两辆战车疾驰而过,各有一名车夫,两名武士独自骑马护卫战车,可见战车主人身份显赫。
自驾旅行
四川彭山县石棺3号 东汉
此外,还有宴饮、乐舞、杂技等题材,如四川宜宾的石棺上就雕刻有杂技浮雕:八个杂耍艺人,动作各异,有飞三剑、跳四球、手捧圆环、倒立、口含珠子等,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生活情趣,十分生动。
杂技
东汉-四川宜宾石棺
该类肖像画再现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场景,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02. 反映历史故事和孝子英雄的内容
古代画像石棺中,不少都反映了历史故事。如四川泸州11号石棺、山东邹城市郭里镇石棺,都再现了秦始皇“汜水捞鼎”的情节,这是画像石棺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题材。四川射洪县的同一石棺上,刻有“秋虎戏妻”、“季札挂剑”、“师旷弹琴”三个历史故事,实属罕见。
泗水老鼎
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西汉石棺
从南北朝到唐宋辽金元时期,以“二十四孝”为主的孝子故事成为画像石棺的主要内容,如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上刻有蔡顺、郭巨等人物画像,体现了古人对孝道的尊崇。
蔡顺
北魏:河南洛阳孝子石棺
03.体现未来社会的理想生活场景,即天堂世界
对于生者来说,最梦寐以求的便是死后进入天堂。因此,古人便将自己对天堂的想象刻在石棺之上。这类石棺艺术中,最典型的题材便是“阙”门。如四川简阳3号石棺的右中部,便刻有单檐素面双阙,阙顶上一对凤凰昂首相对而立,双阙中上部铭文为“天门”二字。
天门
东汉-石棺3号,四川简阳
四川新津县崖棺内仙人打六博图,表现的是世外桃源的生活场景。云端之上,两位仙人,发髻高髻,长翎,正在打六博,其中一位仙人惊讶地举起手,两人之间摆放着拱盘、桌子等物件。
仙六宝
东汉-四川新津崖棺
04. 巫术、动物、神灵、怪物、仙女和恶魔传说或图腾
汉代,巫术盛行,尤其在灾祸频发之时,人们常常祈求巫术以躲避灾祸。因此,描绘民间巫术活动的石棺浮雕也很常见。如四川泸州九号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最左边的人举手握蛇,左边第二人手握铃铛;中间两人均身着秦晋服饰,手捧不同物品,似在跳舞祈神。
巫术祈祷
东汉-四川泸州9号石棺
此外,石棺上还雕刻了一些驱鬼避邪的灵兽,如山东邹城市郭里镇西汉石棺东立面,左立面雕刻一条长尾四爪的青龙,张口喷须,似腾云驾雾;右立面雕刻一只白虎,长翅展翅,前腿伸开,后腿腾空,似奔跑。
青龙与白虎
西汉-山东邹城郭里石棺
05.装饰图案
一些装饰纹饰在石棺艺术中作为肖像主体的陪衬,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代表富贵吉祥,或代表庄严威严。山东临沂青云山2号石棺西壁,肖像四周的装饰为对称的树叶、亭台楼阁、菱形边框等复合图案,营造出庄严的气氛。
西汉 山东临沂青云山
第二口石棺的装饰纹饰
有些装饰纹饰本身并不表达任何意义,是民间艺人用来填补空白或加以修饰,以区别于平板石板,以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如四川东汉石棺上就有很多柿萼纹。
东汉-四川泸州9号石棺
柿萼纹
石棺画像是我国墓葬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石棺画像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技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如今它已以其独特的风格、高超的工艺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为古代世界雕塑艺术史提供了更加珍贵、丰富的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