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疆土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盛世。唐代工艺美术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木器、雕刻、玉器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装饰艺术的成就,创造了继汉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例如,被视为中国传统装饰典型形式的“唐草”(即卷草纹)便形成于这一时期。唐代艺术浓郁华丽,却又活泼清新,不仅开辟了中国艺术的新潮流,而且对后世乃至海外民族的艺术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为这个繁华的时代感到无比自豪。
尽管如此,过去在工艺美术研究中,唐代玉器领域却鲜有探讨,甚至一些工艺美术史专业书籍对此只字未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史料记载不多,二是能够确定为同一年代的具体器物不多。但近三四十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发掘的深入和科学鉴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唐代及前后时期的玉器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和公众欣赏艺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传世玉器外,还发掘了许多出土有唐代玉器的墓葬、窖藏,如唐武王杨妻墓、越王李珍墓、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西安枣园唐墓、郭家滩唐墓、广东韶关张九龄墓等均出土了重要玉器。从总体上看,唐代玉器的种类比较繁多,磨制、雕刻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装饰题材丰富多样,艺术风格鲜明成熟。
明代高濂在《顺命八记》中对唐宋玉器给予了高度评价:“唐宋以来所制玉器,种类繁多,有烟筒、笛子、凤簪、乳绳、龟鱼、帐幔、娃娃、树石、灶顶、帽顶、提把、袋挂、按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像、灶、瓶、钩纽、文具、器皿、杖头、杯、碗、扇坠、梳背、玉冠、簪子、带环、刀骨、猴、马、牛、羊、犬、猫、花卉及各种玩具等。磨法如雕,细入丝毫,无隙瑕疵,极其精巧完美。”
可见当时的玉器种类丰富,装饰题材多样,工艺精湛,结合现存实物来看,高濂的描述不无道理。
从玉器的功能来看,唐代玉器大致可分为佛玉、宫廷玉、珠宝玉、器皿玉、观赏玉、丧葬玉六大类。
佛教玉器包括玉佛像及相关内容,用玉制作佛像的习俗早已记载于史料之中,可惜唐代玉佛像已无存世,但流传下来的几尊唐代玉飞天像,可以一窥当时佛教对玉器的运用。
图6-1 绿玉飞天仙子
如图6-1所示,“蓝玉雕飞天”为清宫旧藏。飞天仙人身着长裙,袒胸露足,肩披绶带披肩,身形祥瑞。飞天仙人是佛教中的神祇,又称“香神”、“香音神”、“音音神”,即八仙中的乾闼婆。人们常把音乐崇拜的仙人统称为飞天仙人。据说飞天仙人能歌善舞,是佛菩萨降临的祥瑞之兆。也是佛教装饰中最具特色的形象之一,因而成为各大古代石窟寺装饰中不可缺少的题材。
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奏乐飞花,形成天乐花雨的美妙景象。唐代诗人有诗云:“仙人天乐同来,花雨香云逐来。”从历史角度看,不同时期的飞天造型各有特点,早期飞天造型较为粗犷雄健,唐代飞天造型虽也有早、中、晚三期之分,但总体上与其他时期的风格不同。
唐代飞仙造型较为写实,体态曼妙柔美,丰腴圆润。此件玉飞仙雕工精湛,艺术风格明显体现了唐代特点:其艺术处理的重点是轻盈飘逸。可见飞仙造型从头到脚形成富有韵律的波浪曲线,双臂的上下舞动犹如舒缓乐曲中点缀的清脆声响。绶带裙褶的处理与飞姿完全一致,将柔美曼妙的飞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同于西方以翅膀飞翔的技法,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人物、彩带的艺术处理,将飞翔在空中的感觉表现得活灵活现。再加上有祥云作支撑,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壁画、石雕相比,玉飞人有其独特之处,小巧玲珑,温润有光泽,令人赏心悦目。
图6-2 白玉镂空飞天唐
另一件《白玉空心飞天》(图6-2)为白玉雕件,基本造型与前件相同,但手法不同,飞天仙人右手托莲,左手执珠,肩上飘带随风飘舞,姿态轻盈动感。
宫廷玉器是指朝廷制度所用的玉器和印章、匾额等,其中玉带饰物装饰多样,艺术性极强。据《新唐书》记载,隋朝以后及唐初,大官的带扣多以金制。显庆元年(656年)以紫为三品官服,用金玉带扣十三件。带扣即指腰带上的饰物。
图6-3 唐代胡人带匾绿玉壶
用玉作带扣的习俗源于西域各民族,唐显庆以后,在汉族中盛行,并规定为宫廷制度。因此,唐代玉带扣的装饰上仍可见到浓郁的西方特色。很多装饰直接表现了西方的人物和事件。如西安出土的“带扣绿玉胡人捧壶图”(图6-3)、“带扣绿玉胡人弹琵琶图”(图6-4)、“带宝供奉绿玉胡人”(图6-5)等玉带饰上均刻有波斯图像。
据研究者考证,这些玉器中不少是由西域玉匠所制。(见杨伯达《隋唐明代玉器略论》,《中国玉器全集》5)。目前出土或传世的唐代“玉带饰”有素面无纹和饰纹两种形式,装饰手法多为隐线雕饰和局部阴线刻饰。
图6-4 翡翠胡曼弹琵琶,唐代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了7件玉带扣,其中两件饰有花纹,一件饰有乐师,一件饰有狮子纹。均以凸、阴线雕琢,造型饱满雄伟,生动逼真。图6-6为其中一件“狮纹玉带扣”。狮子低头行走,四肢圆润富有立体感,颈部鬃毛、尾巴以阴线表现,整体形象比较逼真。狮子在我国古代称为“狻猊”,中国原无狮子生产,汉代以前,没有狮子形象作为装饰,直到汉代,才出现石狮雕刻题材。
据《尔雅·师受》记载,最早的狮子是西域疏勒王赠给东汉舜帝的礼物。中国早期的狮子带有明显的西亚风格,较为写实。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以狮子为主题的装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图6-5:绿玉供品:唐代人手带镯
在佛教中,狮子被视为守护神,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在佛教装饰中十分常见。后来,狮子逐渐影响到世俗装饰,与龙凤一样,成为中国传统装饰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一个外来装饰纹样之所以能被中国人广泛接受,就是因为它根据中国人的审美经验,转化成了中国风格。
其实到了唐代,狮子造型的中国化改造已基本完成,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视鬃毛的装饰,给人以可爱、淳朴的心理感受。但这件带盘上的狮子造型依然写实,西方风格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图6-6 唐代狮纹玉带匾
首饰,包括玉簪、发簪、发夹、步摇饰、梳篦、手镯、戒指,以及各种玉佩、挂件。这类玉器多以花鸟纹饰为主,精湛的磨雕工艺,晶莹温润的玉质,给人以亲切秀丽之感。图6-7为一件“绿玉鸟捧花坠”,器身镂空,绘有一只飞翔的寿鸟,嘴中衔着一枝折断的花叶。这是唐代装饰中常见的题材。后世模仿此种玉器风潮甚盛,但唐代花鸟玉器传世不多。
另一件“青玉花鸟纹簪子”亦为唐代珍稀玉器。玉簪呈青白色,细长透明;玉雕为簪头上的装饰,簪嵌残缺。玉雕内容为一只凤凰,头戴牡丹。镂空造型中以阴刻为主,雕饰凤、鸟、花、叶等细节,整体纹饰彰显出雍容华贵之态。(图6-8)
图6-7 唐代玉鸟捧花
图6-8 唐代绿玉花鸟纹簪
玉梳在唐代也是妇女头饰的一种,因此其上的装饰也受到相应的重视。装饰主要集中在梳背上,有的采用镂空雕花,有的则采用线雕。如“绿玉镂空梳”呈半圆形,梳背镂空雕花叶纹。(图6-9)
图6-9 绿玉镂空梳篦
器物有玉碗、玉杯、玉杯、玉盒等。从唐代玉器的传世和出土数量来看,数量虽少,但足以让我们欣赏到唐代玉器的精美。出土玉器有金扣玉杯、八瓣花形杯、玛瑙羚羊头杯等;传世玉器有绿玉人物纹椭圆杯、绿玉流云杯、白玉单柄椭圆杯、白玉莲花杯等。
图6-10为“蓝玉云纹单柄杯”,杯色青白,局部带黄褐色斑点。杯口椭圆,平底,单柄。杯内壁素净,无花纹,杯外表面饰以浮雕云纹,柄上部为浮雕立体云纹,整个器物被云气包裹,有种飘逸、仙气十足的奇妙境界。
关于云纹再说几句。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云纹是一个典型的题材:一方面,从云纹的生成、演变特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装饰艺术的传统内核;另一方面,从形式上看,云纹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构成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体系。从规整的几何云纹,到变化多端的流动云纹,到了唐代,飘逸华丽的云纹定型,云纹的形态进入了符合中国人审美理想的完美境界。集动静、丰腴、飘逸于一体。
在装饰的运用上,云纹也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主纹饰,也可以作为连续的点缀或底纹。定型的云纹形式影响深远,在宋元明清时期的装饰中频繁出现。此件玉杯上的云纹,即为连续排列的云纹。
图6-10 唐代云纹绿玉杯
“白玉单柄椭圆杯”也是一件工艺精湛的玉器。它以白玉雕琢而成,圈足,通体无纹。一侧有单圈形耳,耳上部饰以花瓣纹。造型古朴大方,器壁薄,但表面光滑有光泽。(图6-11)
图6-11 唐 白玉单耳椭圆杯
赏玉多为小型立体雕塑,可置于案头或架上,供雅致欣赏。此类玉雕多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生动、朴素而略带夸张,也不乏精湛的工艺。
玉雕《蓝玉人骑象》(图6-12)是其中较为精彩的一件:此件作品玉料为青白色,描绘一头跪地的大象,一男子盘腿而坐,骑在象背上,身着束腰窄袖长袍,脚穿长马靴,右手托于脑后,面容微胖,抬头向上,仿佛在问候近处的某人。整件作品造型完整,动态的人物姿态与稳定的三角结构,形成动静统一。
在制作上,雕刻家以明快简练的刀法,将对象表现得生动自然,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图6-13、14均为“白玉狮子”,一蹲一蹲,十分传神。随着佛教艺术影响的深入,以狮子为题材的艺术品越来越多,狮子的形象也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西方式写实风格,转变为符合中国观念的形象,进而定型为具有独特意义的中国象征。
在中国人心目中,狮子代表吉祥、辟邪。狮子鬃毛变成了螺旋状,据说和释迦牟尼佛头上的蜗牛发型有关。狮子胸前还挂着一口小铃铛,与狮子的性质明显不同。
图6-12 玉人骑象像 唐代
图6-13 白玉狮子(有数) 唐
图6-14 唐代白玉雕狮
与上述玉饰一样,“玉卧鹿”也可以说是圆雕,造型丰满圆润,四肢蜷曲,腹部着地,粗颈扬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可爱又自然;玉匠巧妙地利用玉皮的不同颜色,雕出圆盘状的鹿角和尾后的灵芝。这种手法与“玩彩”有些相似,也是创意工匠常用的技法。(图6-15)
图6-15 玉卧鹿
丧葬玉器是指专门用于陪葬的玉制品。这类玉器以生活题材为主,一般体量较小,雕工粗糙,但仍生动有趣。如广东韶关张九龄墓出土的“青玉猪”即为一例。这是一块青白玉雕件,长度只有五厘米,圆润的猪身,寥寥数笔便刻画出猪的精神形态,将猪的稚嫩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朴实。(图6-16)
图6-16 玉猪汤
总之,唐代玉器以实用、欣赏为主,传统礼器用玉已很少使用,因此玉器的装饰、造型便成了玉匠们大显身手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