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郑家沟南的顶祖山上,距临淄齐古城约7公里。墓葬东西两侧并列,依山而建,高约二三十米,长约120余米。相传为春秋时期齐桓公、齐景公墓葬。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周围分布着数十座古墓。齐桓公墓上的土颜色各异,据说是诸侯们从全国各地带土来送葬,所以颜色混杂。齐桓公(公元前685-643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王,春秋五霸之一(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邯公、楚庄公)。
荀子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是五君中的第一霸。他姓姜,名小白。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他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在内乱中被杀后,他与王子纠争夺王位,被尊为齐桓公。
桓公主张尊王攘夷,南征北战,打败北方蛮夷,平定南方强楚,努力平定叛乱,救魏、兴,经过九次统一诸侯,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他的重信是桓公能成为霸主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681年,桓公打败了鲁国,和鲁庄公结盟。会盟坛上,鲁国的曹沫用匕首挟持了桓公,要求归还侵占的土地。在压力之下,桓公答应了。后来,桓公改变了主意,想杀死曹沫,而不是归还侵占的土地。管仲认为这样做会失去诸侯的信任。于是,桓公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鲁国,他的名声大振,诸侯们也都相信了桓公。
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平定东周王室内乱,多次会见诸侯,其中四次带兵出征,史称“车会”。
公元前651年,周桓王甚至派使者到葵丘会见,并奖励他的儿子。在内政方面,桓公任用贤人,听取谏言,重用管仲。然而管仲死后,桓公却重用易牙等小人,导致政治混乱。
齐景公(?-490),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姜姓,号储久,齐庄公异母弟,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朝政混乱,贪图享乐,刑罚严厉。后来,他任用颜婴为相,稍加节制,又任用穰居领兵击退燕、晋两军。#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