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秦始皇陵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一直带有一种奇异而神秘的神话色彩。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墓穴挖至极深的泉眼,然后铸铜加固,安放棺椁。墓内建有宫殿、楼阁,内有奇珍异宝。墓内还安放了弓弩和箭矢,如果有人挖盗墓穴,触动机关,就会成为后来的陪葬品。墓顶上用夜明珠镶嵌的天文星座,墓内有水银湖,象征江河大海,地形有山川、河流、九州诸岛。还用人鱼膏做灯烛,以期愿望长久。下葬后,秦二世下令,将宫中修建陵墓的无子宫女和工匠全部埋葬在墓内。 后人对司马迁神奇的记载和描述曾抱有怀疑,但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司马迁的记载基本可信,秦始皇陵已与兵马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13岁即位后,便开始在骊山修建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陵墓才完工。秦始皇第二任皇帝胡亥又续建了两年,共耗时39年,将自己的陵墓命名为骊山园。骊山陵修建最盛时,曾招募70多万平民,陵墓的主要材料均从四川、湖北等地运来。
秦始皇把陵墓选在骊山脚下,是因为这里背靠骊山,脚下有渭水,山南有蓝田玉,山北有黄金,左有浠水,右有巴河,风水极佳,子孙后代可以世世代代长寿幸福。
秦始皇陵地图坐北朝西,陵外墙大门开在东侧,与一般陵墓坐北朝南截然不同,彰显了秦始皇一统西方、横扫天下、一统天下的威势。
据调查,陵墓及陪葬遗址东西、南北长15华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陵墓占地面积近8平方公里,分内城、外城。陵墓位于内城南半部,呈漏斗状,高76米,基座为方形。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秦始皇陵应在陵后,即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