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我们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与分享,还能带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四川发现了诸葛亮墓,但在此之前,定军山脚下已经有两座武侯墓,这也让人们感到困惑。
直到墓穴被打开,大家才明白诸葛亮的目的,这座墓穴是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计划。
那么这三座武侯墓究竟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诸葛亮当年的打算到底是什么?
其实,定军山下两座武侯墓的来历,在史料记载中都有迹可循,且均不是诸葛亮墓。
其中一座墓其实是诸葛亮的后代所建,因为一直找不到诸葛亮的墓,所以才修建了武侯墓,以悼念诸葛亮,记录他的功绩。
因此,定军山下的武侯第一陵,其实只是一座空墓。
据专家介绍,武侯的另一座墓并非真正的陵墓,而是清朝官员宋俊所建,其目的是为了转移视线,掩盖自己的过失。
清嘉庆年间,白莲教发动反清复明武装起义。
白莲教信徒众多,一开始看似势不可挡,谁知到了勉县之后,却败下阵来。
于是民间便有传言说诸葛亮埋葬于此,并现身保护百姓。
为了安抚民心,嘉庆皇帝默认了这一说法,甚至拨专款让地方官员修缮诸葛祠和陵墓。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宋君这个官员亲自编导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移皇帝的注意力,避免自己在面对白莲教的时候,做出不可抗拒的行为,遭到皇帝的惩罚。
要演戏就得演得尽兴,宋军得到赐封之后,居然在定军山下修建了一座假的武侯墓。
民国时期,有官员误以为这真是武侯墓,便专门立碑,结果定军山脚下就有了两座形制、石碑一模一样的武侯墓。
1984年,四川发现一座疑似诸葛亮墓,墓前有一块石碑,碑文上依稀可见“诸葛亮”三个大字。
于是同年6月,四川省文化局对该墓进行了发掘。
最初考古人员在发掘此处时十分谨慎,毕竟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发明了很多武器,诸葛弩就是其中之一。考古专家也担心诸葛亮墓中会有很多机关。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发掘工作异常顺利,专家们还出土了距今300多年的文物。
但专家们经过考证发现,这些文物很多都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日期也对不上。
专家们越挖越心惊胆寒,对这座古墓的怀疑也越来越强烈,直到打开墓中的棺材,专家们才意识到自己又被骗了。
棺材里空空如也,不仅没有正常的陪葬品,连尸体都没有,不过在棺材的一角,专家们却发现了一把孤零零的羽毛扇。
据记载,诸葛亮十分喜爱羽毛扇,为了更好地刻画这一人物形象,在很多影视剧中,诸葛亮也都以手持羽毛扇的形象出现。
他用扇子代表人,让羽毛扇帮助他逃走,这座墓穴或许只是用来迷惑人的。
经过几千年的研究,我们仍然没有解开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个谜题。这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
1984年,四川发现了一座诸葛亮墓,专家打开棺材后发现又被骗了,里面只有一把羽毛扇。
那么这座陵墓真的是诸葛亮布置的吗?其目的又是什么?
“如今我即将离开,写下这篇奏章,泪流满面,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出都奏章》的最后一句话,充分表达了诸葛亮对少主刘禅的喜爱之情。
但尽管心里充满着不安,诸葛亮也知道自己不能在刘禅的陪伴下呆太久。
三国时期,中原群雄争霸,前期诸葛亮以君制诸侯,后刘备起兵造反,而孙权却不甘示弱,自立为王。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不得不逃往荆州,此时他经谋士的推荐,发现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
刘备三次拜见诸葛亮,请他出山,为了报答刘备的感激,诸葛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
刘备三次拜见诸葛亮,充分表明了他的诚意,诸葛亮也曾隐居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大事。
两人虽是初次见面,却成为了挚友,就这样,诸葛亮复出,用自己的惊人才能辅佐刘备征服中原。
诸葛亮渐渐显露出自己的才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刘备的事业中,就连最初并不服他的关羽、张飞也被他的才华折服,纷纷效仿。
诸葛亮最受人们谈论的,就是他对人性的利用,他对每一个对手都了如指掌,善于利用每个人的特点来安排战局。
但刘备未尽其事便走了,诸葛亮便一心辅佐刘禅登基。
聪明如诸葛亮,又岂会不知道刘禅确实不是一位能成就大事的霸主?
然而,恪守诺言的诸葛亮,因为对刘备的承诺,将自己的余生都奉献给了蜀国和刘禅。
那篇令后人惊叹的《出都奏疏》正是他临终前给刘禅的嘱咐。
短短几百字,字字珠玑,恨不得助刘禅治蜀。可惜人各有命,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诸葛亮知道长期分裂必将统一,长期统一必将分裂,到那时,他这个为蜀国奉献了多年的军事家必然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即使死亡,也很难找到安宁。
更何况,当时的强悍英雄曹操,完全是靠挖坟来筹集军费的。
诸葛亮考虑到自己死后陪葬品可能会被他人使用,而自己死后也可能无法安息,所以他必须为自己的来世做打算。
为了能够安息,也为了减少自己去世给蜀国带来的影响,诸葛亮在去世之前就安排好了他的后事。
也正是这样的安排,保证了诸葛武侯墓的秘密直到千年之后才被别人发现。
中国目前出现的诸葛亮墓,其实都是衣冠冢,更多的是纪念意义,诸葛亮真正的埋葬地至今还没被发现。
制造疑虑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死后的安宁。
诸葛亮为了保证自己死后的和平,故意制造混乱,以致他的墓至今没有被找到。
关于诸葛亮墓地的具体位置,学术界是否有了定论?这位流传千百年的传奇人物究竟有何魅力,为何被后世津津乐道?
诸葛亮临终前特意嘱咐刘禅,让他从简安葬,并安排人散播谣言,混淆视听。
关于诸葛亮的遗事,有许多传说、传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则。
其中一条就是刘禅没有遵从诸葛亮的遗言,刘禅不想亏待这位既是自己老师又是父亲的宰相,于是就安排了77位工匠为诸葛亮修建了陵墓。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77名工匠根本就不准离开工地,刘禅还安排了一名厨师专门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
为了防止自己的行踪暴露诸葛亮墓的位置,刘禅甚至早早准备好了赏赐银子,等到完工之后让工匠们打开分发。
但刘禅显然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他本以为丰厚的赏赐会赢得工匠的献身精神,却没想到,却也会让工匠变得贪婪起来。
当诸葛墓即将完工时,工匠们打开了装有赏赐银子的箱子,准备进行瓜分。
但让工匠们没想到的是,箱子上面一共只有77个积分,如果算上厨师的话,他们每个人的奖励银子都要减少,所以77人之后,大家决定杀了他,让他闭嘴。
但他们成功之后,却被厨师毒死。
原来,当工匠们正密谋杀害他人时,厨师恰好躲在附近,听到了他们的一切计划。于是厨师转身走进厨房,在食物中下了毒。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厨师、工匠相继去世,至今诸葛亮墓也成了千年之谜。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被专家认可,在专家眼中,刘禅几乎把诸葛亮的《出都上疏》当成了金科玉律。
如此尊重诸葛亮,却不尊重他的遗愿,显然是不现实的。
于是,第二种猜测就浮现出来了。
就在众人猜测之际,刘禅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假借定军山,暗中找了四个壮士,偷偷地将诸葛亮的灵柩抬出城。
因为这是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策略:“四个人抬棺材,绳子断了就埋了”。
这种埋葬方式显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确保埋葬地点很难被发现。
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按照诸葛亮的意愿,在定军山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安排四个壮士抬着灵柩南下,这就是秘密渡陈仓。
四个壮汉抬着棺材向南走了一天一夜。
因为极度疲劳,壮汉开始产生了邪念。
用新绳子把棺材抬起来直到断掉,显然需要一两天以上的时间,还不如就地把绳子割断,直接埋掉,这样既可以早点完工,又可以少受点苦。
但刘禅并不笨,仔细思考之后,他发现了不对劲,四个人提前回来汇报,显然是有什么蹊跷。
于是他找来四个人,对他们严刑拷打,等四个人承认了真相后,他一怒之下把他们杀了。
可直到四人死了,刘禅才意识到,自己一气之下甚至忘了问诸葛亮的葬身之地。
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说法更有说服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种计谋正是诸葛亮的风格。
甚至有人认为,四大壮士的行为、刘禅的态度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其目的是为了让知道其棺材下落的人死口无言。
诸葛先生对于人性的评判太可怕了。
由于平台规则,你只有和我互动多才会被认定为铁杆粉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关注”,成为铁杆粉丝后,你会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