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名为定陵,是明代十三座帝陵中规模较小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经国家批准并积极发掘的陵墓。
据史料记载,定陵修建历时六年,耗费白银800万两,其地宫位于地下27米,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
编辑搜索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个字符)
据记载,工作人员打开定陵地宫后,在中殿发现三张宝座,分别为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三张宝座前,安放着一个容量达数百升的青花瓷大缸,缸内盛满灯油,以保证长明灯能“千年不灭”。
不过由于地宫中氧气不足,古人封住地宫后没多久,长明灯就会熄灭,所以罐中的灯油基本没有减少多少。
编辑搜索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个字符)
万历皇帝的遗体安放在后殿,棺床为汉白玉石打造,上面安放了三副棺材。
陵墓中央为万历皇帝,左右分别安放孝端皇后和孝静皇后的棺椁。
当年的新闻是这样报道万历皇帝遗体的状况的: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体虽然已经腐烂,但骨骼完好,头发柔顺油亮,骸骨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财宝、玉石首饰、丝绸锦缎……
编辑搜索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个字符)
定陵出土了包括万历皇帝的明代龙袍、皇后的凤冠和嫁衣等一大批国宝。
编辑搜索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个字符)
但由于在地宫中保存了几百年,其质地已经变得十分脆弱,这些文物在运输过程中,或者离开地宫后,受到光照后,大多已经失去光泽,开始褪色,有的甚至已经完全破碎、毁坏。
最终,仅留下了3000余件文物,而且大部分的保存状态都不及出土时。
编辑搜索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个字符)
正是有了定陵的经历,恩来同志才亲自立下“百年不动帝陵”的规矩,并多次拒绝郭沫若发掘武则天乾陵乃至秦始皇陵的申请。
此后,我国的墓葬发掘大多是在发现盗墓者,或者在工程施工中不慎触犯墓葬后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编辑搜索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