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明华是60年前深入台湾的红色女特务,曾被谢冰莹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去世30多年后,她的骨灰才被送回大陆,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的背面,没有她生平的传记,只有三个字:“归来!”
肖明华
萧明华(1922—1950),女,浙江嘉兴人,早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抗日战争爆发,随父母到重庆,1941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校。1947年到北平参加地下工作,194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6月,被中共冀中敌工部派往台湾从事情报工作,其公开身份是台湾师范学院教师。
图:肖明华墓碑
“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
萧明华1922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她随父母到重庆,1941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校,任小学教师。
1943年秋,萧明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
摄影:肖明华
抗战胜利后,肖明华在朋友的帮助下,考入北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继续深造。在校期间,肖明华结识了在重庆认识的教育心理学教授朱芳春。当时,朱芳春已经参加我党的地下活动,他经常向肖明华推荐一些革命理论书籍,激发她的革命热情。
萧明华即将毕业时,他的导师、时任台大中文系主任的台静农先生,十分了解萧明华在国语注音教学和发音应用方面的造诣,曾数次写信恳切邀请萧明华来台任教。
图:台湾
1948年6月中旬,萧明华准备赴台,她甚至放弃了毕业典礼,临行前,她专程回家乡看望年迈的父母。
黎明前夜,肩负重任的肖明华隐藏对家人、故土的眷恋,义无反顾地奔赴海峡对岸……
六次发出重要信息
初到台湾,为了隐瞒工作,萧明华选择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学校给她提供了一个僻静的院落作为宿舍。随后,萧明华联系了《国语报》寻求工作。
不久,她的领队和老师朱芳春也以余菲的化名来到台湾,与肖明华以夫妻形式进行地下工作。
照片:南京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6月,余飞回京汇报在台工作情况,上级指示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军事情报,以配合解放军的军事行动。
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克服困难,六次发出重要情报,为我沿海岛屿的解放发挥了重大作用。
地下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1950年2月4日,萧明华邀请三弟萧明珠到家里做客祝寿。正当他们高兴地庆祝兄弟情谊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两个陌生人以邀请余飞演讲为借口,毫不客气地走进房间。
小明华面色平静,笑脸相迎,陌生人没有察觉任何异常,也没有发现于飞,只好气冲冲地离开。小明华立即叮嘱哥哥,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要紧张,记住“我们只是兄妹,没有别的关系。”
图:肖明华(右一)与肖明珠一家
哥哥走后,肖明华立即尝试联络余飞等人,将得到的情报发了出去。当战友劝她躲起来时,她摇头说:“我不能动,现在情况不明朗,动了就会暴露。”
两天后,肖明华深夜在宿舍被抓,被抓时,她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从容地取下挂在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发出危险报警信号。
“姐妹们,愿你们早日获得自由”
萧明华首次被捕时,被关押在有“阎罗殿”之称的台湾“保安司令部保安处”。
一份文件记载,“阎罗宫”里残忍的“小鬼”对她施以电椅、老虎凳、捆绑、吊挂等酷刑,五天五夜不让睡觉,企图让小明华因长期劳累而失去自控能力,不能正常思考判断,进而从她虚弱的身体里套取情报。小明华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忍受了凡人所无法忍受的酷刑。
一位曾在敌看守所做过杂工的男子回忆,他亲眼目睹了肖明华遭受的酷刑。她的双手被绑在房梁上,尽管满脸是血,手和胳膊多处骨折,但她依然坚强不屈。昏迷醒来后,她只是对正在执行死刑的狱卒轻蔑地笑笑。
在这样年轻力壮的女人面前,杂工感到羞愧难当,赶紧找个借口离开了窝点。
1950年11月7日夜里,“军法处”看守所办公室里的灯又亮了,敌人正在为第二天的处决做准备。
11月8日凌晨,漆黑的牢房门打开了。
肖明华从容地站起,整理好头发、衣服,向狱友们告别:“再见,姐妹们,愿你们早日获得自由!”她昂首挺胸地站在戒备森严的军警中间,听完“军事法庭”的“宣判”,从容地坐下,平静地拿起笔,给亲人留下最后的嘱托……
图:肖明华遗书
随后,肖明华被穷凶极恶的敌人捆绑起来,装进车里,押往马场顶刑场。刑场沙丘旁,宪兵命令她跪下。一向温柔娇弱的肖明华,突然挣脱两名宪兵的束缚,跑到沙丘顶上,仰头高喊口号……
随着枪声响起,年仅28岁的肖明华双目圆睁,倒在沙丘顶上。
她盛年忍辱负重,深入敌后,家人在她死后三十多年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她在遗书中写道:“别把我的遗体带回家,留在台湾就好!”她那钢铁般的性格让人敬畏。
30多年后,1982年9月16日,萧明华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上面刻上了回京的日期。终有一天,她的骨灰会埋在台湾。
嘉兴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