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民众手捧鲜花,冒雨前往半坛山墓地悼念。记者郭良硕摄(实习生赵唐宁睿)
本报记者马振华报道,清明节前两天,每天有十多万市民前往汉阳半坛山公墓祭拜。然而,这座祭拜人数最多的公墓却面临土地危机。长江日报记者昨天获悉,半坛山公墓10年内或将无地可用,推行生态节地安葬迫在眉睫。
半坛山公墓工作人员介绍,长期以来,该墓地以埋葬为主,可用的墓地面积不断减少,目前可用面积不足100亩,按照目前平均每年新增墓葬3500座计算,约需征地7.7亩。如果未来不迁走旧墓,墓地仍以埋葬为主,10年内半坛山公墓可能将无地可用。
据民政部门介绍,半坛山公墓是我市历史最悠久的公墓,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堪称我市公墓发展的风向标。随着公墓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越来越稀缺,半坛山公墓推行生态安葬,不仅倡导环保,更有现实意义。
据了解,为节省土地、延长墓地使用年限,近年来半坛山墓地不断推出多种形式的生态葬。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生态葬比例已由过去的不足1%上升至近3年来的10%,但总体比例仍然较低,需进一步转变传统厚葬观念,推行生态葬。
市民政局相关人员认为,为缓解墓地短缺问题,推行生态节地葬势在必行。我市每年死亡人数6万余人,平均每座墓占地约1平方米,每年消耗殡葬用地6万余平方米。壁葬、树葬等生态葬平均每座占地约0.3平方米,仅为传统葬地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