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这片秦汉文化的摇篮,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它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关键通道。在这座遍布秦砖汉瓦的迷人小城中,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氛围浓郁。相信通过我的介绍,这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咸阳,能够为你带来独特的体验······
一、汉阳陵
汉阳陵,亦称阳陵,是我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安葬着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他们虽同茔却异穴。陵园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横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个县区。该陵园的修建历时长达二十八年。汉阳陵博物馆已经落成,它巧妙地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以及园林景观相结合,打造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文化旅游景区,并且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广的博物馆。
阳陵陵园的布局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葫芦形状,它由帝王的陵墓、皇后的陵墓、南北两区的陪葬坑、刑徒的墓地、陵庙等具有礼仪性质的建筑物,以及陪葬的墓园和阳陵邑等区域共同构成。帝陵面向东方,坐落在陵园中央略偏西的位置;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以及一号建筑基址等,均匀分布在帝陵的四个角落;嫔妃的陪葬墓以及罗经石遗址,分别坐落在帝陵的南北两侧,呈现出左右对称的格局;刑徒墓地和三处建筑遗址则位于帝陵西侧,南北方向上依次排列;陪葬墓园以棋盘状分布在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旁;而阳陵邑则被安置在陵园的东部尽头。陵园整体以帝陵为核心,四周拱卫着四角,南北方向对称,东西两侧相接,整体布局井然有序,结构紧凑严密,彰显了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和严格的等级秩序。
阳陵帝、后陵均呈现“亚”字型结构,其座西朝东的方位在汉十一陵考古中尚属首次。这一发现大致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是朝南还是朝东的长期争议,推翻了汉代帝陵遵循昭穆制度布局的观点,成功破解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帝陵陵园的南门阙是已知最早发掘、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出阙遗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门阙的起源与演变、门阙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以及我国古代建筑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南阙门遗址还出土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砖制围棋盘、陶制脊兽以及最大的板瓦等珍贵文物。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陶俑的尺寸仅有真人三分之一,全身赤裸,双臂缺失。研究表明,这些陶俑在制作完成之初,均穿戴各式鲜艳的服装,其手臂为木质制成,能够通过肩部的圆孔灵活转动。然而,历经千年风雨,衣物与木臂均已腐朽,如今仅剩下一具裸露且残缺不全的躯干。兵马俑行列中夹杂着女兵身影,她们大多面容姣好,身姿曼妙,然而也有几位颧骨高耸,面容奇特,或许正是那个时代的异族士兵。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庄重与刚毅相比,阳陵汉俑展现出了平和与淡定,这正是“文景之治”时期社会宁静祥和的写照。
帝陵之东南,地势突起,形似缓坡。考古钻探揭示,该遗址平面呈近方形,外围环绕着壕沟。遗址核心区域最高点立有一方巨石,当地居民称之为“罗经石”,测定其方向为正南北。研究推测,此石可能在阳陵建设过程中用于标定水平、测量高度以及指示方位,堪称现今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测量标石。该建筑遗址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其布局井然有序,规模巨大,堪称阳陵陵园内最为关键的礼仪性建筑之一。
园区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费用:在淡季(即1月、2月和12月)为65元,旺季则上调至90元(此价格包含幻影成像项目,额外需支付10元),持有学生证者可享受半价优惠(但幻影成像项目需另行购买门票)。
乘坐游4路公交车,您可以直接从张家堡前往汉阳陵;该线路的发车时间从早上8点30分至下午5点整;沿途会经过城市运动公园;此趟车次的票价为二元。
西安至汉阳陵:乘坐西安新安医院附近的游10路公交车;该线路的发车时间从早上6:30至晚上18:00;沿途经过交大商场、兴庆公园东门、东门、西闸口南口、北门、龙首村、张家堡等地。
咸阳至汉阳陵的交通便捷,只需乘坐5路公交车便可直接抵达;发车时间从早上8点至晚上18点,期间不断有车次发出;沿途经过抗战路、古渡公园、石油助剂厂等地,确保每趟车准点对开,票价仅需6元。
自驾游者可以选择沿西铜高速公路向北行驶,直至抵达渭河大桥,之后转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专用线路,便可顺利到达目的地。
二、茂陵
汉茂陵,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寝,坐落于西安市西北部的兴平市城东北方向。始建于公元前139年,竣工于公元前87年,历时长达53年。其封土呈覆斗状,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依然保存完好。茂陵的陪葬墓中,包括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众多历史人物的墓葬。作为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为丰富的陵墓,茂陵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
赵秉文这位金人曾作诗曰:“渭水桥畔空寂寥,高坟之上麒麟卧。千秋功业骨已朽,咸阳原上尘土落。”他的诗句描绘了咸阳原的历史画卷。穿越时光的长河,人们仿佛能透过这些陈列的苍凉陵墓,目睹咸阳原的兴衰更迭,听见古陵主人的战马在嘶吼,阅读咸阳古陵文化的璀璨篇章。
咸阳,地处关中腹地,位于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成为西汉皇陵的核心聚集地。西汉时期,历经11位皇帝的统治,共有九座皇陵坐落在咸阳原上,其中最为尊贵的五座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以及昭帝的平陵。这五座陵墓在古代都设有专门的陵邑进行管理,因此人们习惯将它们统称为“五陵原”。古诗记载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与“五陵裘马自轻肥”,描绘了昔日那些居住在五陵地区的纨绔子弟,他们沉迷于斗鸡走马,横行不法,恣意妄为的情景。
西汉时期共有十一座帝陵,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要数汉武大帝的茂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样庞大规模的帝王陵墓,唯有骊山的秦始皇陵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茂陵之南立有两座石碑,其中一座用以标识。第一座碑上刻有铭文,正中写着“汉孝武帝茂陵”字样。碑文上方题记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敬书”。碑文下方则注明:“大清乾隆丙申年孟秋,兴平县事顾声雷立石”。另一座碑上同样刻有铭文,正中写着“茂陵汉武帝刘彻之墓”。
公元前139年,茂陵工程启动,耗时长达五十三载。《晋书·索綝传》中记载:“汉天子登基后仅一年便着手建造陵墓,全国三分之一的贡赋,其中一部分用于宗庙祭祀,另一部分招待宾客,剩余的则用于陵墓的建造与陪葬品的收集。”由此可知,汉武帝调动了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用以支付陵墓的建造费用和随葬品的搜集。在建造过程中,曾从各地征召了三千多名建筑工匠和艺术大师,其工程之宏伟,令人惊叹不已。
汉武帝的陵寝之中,梓宫由五层棺木和两层椁室构成。这五层棺木被安置在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分为椁室,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由扁平的立木叠加形成“门”状结构,南面设有缺口;外层则采用黄肠题凑。这五层棺木所用的木材包括楸木、檫木和楠木,这三种木材质地坚硬细腻,且均能抵御潮湿,防腐性能优异。梓宫周边布置了四道特殊的门,还建有便于休息的房间和以黄肠木为构架的房屋。这些便房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存放“中便坐”,即非正式的座位。《汉书·霍光传》中颜师古的注释引用了服虔的话:“便坐,指的是非正寝的座位,位于一侧,便于接待宾客。”简言之,便房是对生者居住和宴饮场所的模仿,将生者视作最宝贵的物品与死者一同埋葬于墓穴之中,以便于在冥界得以享用。“黄肠题凑”这一构造,采用柏木的心材,环绕着棺木之外,因此得名“黄肠”。木材均朝向内部,因此称为“题凑”。汉武帝逝后,他所用的黄肠题凑,其表面经过精心打磨,显得异常光亮,制作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
茂陵地宫中藏有众多无价之宝。《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驾崩后,霍光独揽大权,私藏了大量金银财宝,以及各种珍禽异兽,如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等,共计一百九十种,全部埋藏其中。”而《新唐书·虞世南传》亦提及:“武帝在位时间甚长,至其安葬之时,陵墓中已无法再容纳更多物品。”从上述记录中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较长,且正值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其墓葬中的陪葬品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了大量的牛、马、虎、豹、鱼、鳖以及各种飞禽,甚至还有活物一同被埋葬。此外,还有康渠国国王赠予汉武帝的玉制箱子、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所阅读的三十卷杂经,这些都被精心装在金制箱子中,一同被埋入了陵墓之中。
这座汉代陵墓中最为雄伟、宽敞的帝陵,堪称“汉兴厚葬”的典范。其建造工期长达五十三载;耗费的财力占据了当时皇朝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陵墓的高度“超标”,四周的周长超过千米,形似倒置的斗,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的金字塔”;其中的陪葬品数量众多,以至于再也无法增加;陵园内建筑遗址随处可见。
茂陵之中,群雕兽像与人兽相搏的艺术形态,承载着汉武帝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我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承前启后的“国家瑰宝”。在这十四件造像巨雕中,有十二件作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宝”。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知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均对其赞叹不已,称之为“叹为观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批巨型雕刻中,“马踏匈奴”、“跃马”、“起马”这三件作品,历来备受学者和游客的赞誉,人们普遍认为这些马的形象或许源自汉武帝的旨意。汉武帝对宝马的痴迷,早已传遍天下。在我国历史上,为了追求宝马和良马而创作诗篇的皇帝,汉武帝堪称首屈一指。
三、昭陵
昭陵乃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息之地,位居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之最,坐落在陕西省礼泉县西北方向22.5公里处的九嵕山之巅。陵园周长达六十公里,占地面积达两百平方公里,拥有180多座陪葬墓,享有“天下名陵”的美誉。它不仅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广阔、陪葬墓数量最多的一座,拥有180多座陪葬墓,而且还是唐代帝王陵墓中的典型代表。
自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安葬起,至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的建设历程长达107年,期间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产。昭陵不仅是初唐迈向盛唐的实物史证,更是研究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文物库藏。
祭坛东西两侧的庑房中摆放着六尊石刻骏马浮雕,它们声名远扬,广为人知。古有诗句赞曰:“秦王铁骑定江山,六骏功勋显赫,画作亦称佳话。”这一主题正是李世民亲自挑选的。隋朝覆灭之后,为了统一分裂的局势,稳固唐朝新建的政权,他南征北战,驰骋沙场,所骑乘的六匹马,与他的战功紧密相连。据传,当时负责营建山陵、担任工部尚书、同时也是知名工艺师与美术家的阎立德负责设计了图样,这些图样由技艺高超的筑陵石工精心雕刻而成。这六尊石雕骏马是在平面上绘制图案,雕刻师们细致地刻画了马匹的形状及其细节,并通过突出高肉来形成浮雕效果,这种技法又被称为“高肉雕”。每侧各放置三尊,它们均背靠后檐墙矗立。
六骏分别被命名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马呙”和“白蹄乌”。这些珍贵的艺术品现收藏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飒露紫”和“拳毛马呙”这两匹骏马,在1914年不幸被盗,随后被运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昭陵六骏镌刻于贞观十年,每尊高达2.5米,横宽3米,全为青石雕刻而成,形态各异,神情生动,线条简练而充满力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我国唐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这些昭陵石刻在品类、造型和题材上,既未采用生前仪卫的形象,也未运用吉祥、辟邪的寓意,独树一帜,每一件作品均为写实,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意义,堪称不同寻常的杰作。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昭陵附近,设有陪葬墓180余座,其中不乏显赫人物,如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秦琼、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等,以及长乐公主、韦贵妃等,更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位墓主。
昭陵地面建筑虽已遭受严重损毁,且多次遭受战火摧残,然而陵园内却依然保留着众多珍贵的古迹与文物,其中还蕴藏着众多古代美术工艺品及其他宝贵文物,等待人们去发掘。在昭陵博物馆中,众多墓碑与墓志得以展出,这里收藏了丰富的有关唐代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史料,充分展现了初唐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
门票:20元
沿S107道路前行约450米后,转向西偏南方向,驶入X214道路,继续行驶约12.8公里,便可抵达昭陵。
开放:8:00——18:00
四、乾陵
乾陵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侧的梁山之上,距离乾城大约6公里,是关中地区唐代十八座皇陵中的一座。
乾陵,这座位于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无与伦比的合葬陵墓,见证了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传奇一生。这里安息着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以及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被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始建于公元684年,历经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工程终于告一段落。其气势恢宏,壮观无比。陵区建筑参照了京师长安城的布局。城墙环绕四周,南面设有朱雀门,北面为玄武门,东面是青龙门,西面则是白虎门。
乾陵,亦称乾陵,乃唐高宗李治的安息之地。此陵墓实为帝后合葬之墓。自郭沫若提出观点后,当代人多视其为二帝合葬之墓。然而,此看法与古代,包括唐朝人的看法并不相符。因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交还于李氏皇族。武则天为了能在离世后有所安息之地,亲自宣布废除自己的帝位,并向儿子唐中宗李显提出,希望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与其合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对此请求表示同意。因此,按照礼制,乾陵依旧保留为一帝一后的合葬陵墓。
乾陵的显著特色之一,便是朱雀门外神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石人群像,它们井然有序、庄重地坐落在陵墓之前。西侧有32尊,东侧则有29尊,总计61尊。这些石人残像的高度介于米与米之间,其尺寸与真人相仿。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作“蕃像”或“宾王像”,亦或是“六十一蕃臣像”。这些石像与真人尺寸相当,服饰各异,有的身着束腰长袍,有的则是翻领紫衣。尽管如此,它们都成对站立,双手向前平举,显得格外恭顺,宛如在此列队,恭候皇帝的到来。
乾陵无字碑为何无字
有人认为,武则天树立“无字碑”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辉煌,寓意她的功绩和品德之高,已非文字所能充分描绘。自公元655年成为皇后起,直至公元705年被迫退位,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整整五十年。若从唐高宗驾崩之时计算,她执掌和参与国家最高权力的时间更是长达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卓越非凡的女皇帝。
第二种观点提出,武则天之所以树立“无字碑”,是她深知自己罪孽深重,觉得不刻碑文更为妥当。首先,武则天通过拍马屁的手段赢得了信任,从地位低微的“才人”一路攀升至掌握实权的皇后,最终篡夺了皇位。其次,她培植亲信,组建宫廷中的奸党集团,以李唐“朝廷”的名义,铲除异己。最后,她任用严酷的官吏,推行告密和滥用刑罚的恐怖统治。第四,唐代初期,社会经济走势呈现出类似马鞍的形状,武则天执掌朝政时,恰逢这一走势的谷底。第五,在她的统治时期,安西四镇一度失落,这对国家的整体统一构成了威胁。因此,武则天未能留下自传,只能通过“无字碑”为后世树立一个基调。
第三种观点提出,武则天是个深知自己能力的人,她立下“无字碑”之举显得尤为明智,将功过是非留给后世评说,这无疑是上策。毕竟,武则天既有值得称道之处,也存在需被否定的方面。武则天执掌朝政之时,贞观年间所形成的经济繁荣态势持续发展;在应对唐高宗驾崩后错综复杂的局势时,她展现出了非凡的个人能力;在采纳忠言和选拔人才方面,即便是那些持有封建正统观念的士人,也对她赞叹有加。然而,武则天身上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为了稳固个人权力,她启用了一批严酷的官吏,甚至不惜滥杀无辜,对佛教信仰虔诚,生活奢侈,浪费无度。尤其在统治的晚期,朝廷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涌现出一批武则天所纵容并支持的特权新贵族。她被迫将权力交还,将政权归还给唐中宗。她深知,对于自己的一生,世人将会有各式各样的看法,无论是碑文上的赞誉还是批评,都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她选择树立一座“无字碑”,让后世之人自行评判。
六十一蕃臣像为何无头
乾陵之独特之处,莫过于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两列石人群像整齐地伫立于陵前,显得格外庄重。这些石人残像与真人尺寸相近,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蕃像”、“宾王像”,亦或是“六十一蕃臣像”。这些大小与真人相当的石人,服饰各异,有的身着袍服束腰,有的则穿着翻领紫袖。他们并肩而立,双手举至胸前,神态极其谦卑,宛如在此列队恭候皇帝驾临。然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石像均无头颅,由此引发诸多疑问:乾陵为何选用这些无头石像来守护?若你细加观察,会发现这些石像颈部的痕迹表明,它们的头部曾被砸毁。那么,这些石像头部的消失,是人为破坏所致,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呢?
关于石像缺失头颅的缘由,各执一词。有人认为,这些石像的头部在明朝时期被当地民众所砍。明朝早期,一位外国使者游览乾陵时,惊觉自己的先辈竟被树立于此守护唐朝皇帝的陵墓,深感有损国家尊严,亦是对个人名誉的侮辱,自尊心因而受到极大伤害,于是心生毁掉这些石像的念头。然而,他担心此举会激怒当地居民,于是心生一计。每晚,他都会前往乾陵周边的农田,故意踩踏庄稼。次日,他又会煽动民众,声称这些石像在夜间化为妖魔,开始破坏农作物。为了守护庄稼与粮食,他鼓动大家必须将这些石像彻底摧毁,砍掉它们的头颅,防止它们再出来为害农田。当地民众对这个外籍来宾的言论深表赞同,于是情绪激昂地立刻将这些石雕的头部予以破坏。
门票
实行一票制,景点的捆绑,旺季全票122,学生票61
旺季(3月-11月)122元/张
淡季(12月-次年2月)98元/张
开放时间
3月至11月为旅游旺季,期间景点开放时间为每日8点至18点,国家法定节假日亦正常营业。
12月至次年2月为淡季,期间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节假日期间正常办公。
玩法:访古
交通
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您可以选择乘坐游3路公交车直接前往乾陵。该线路每日仅有一班,早上8点从西安火车站东广场发车,下午15点从乾陵返回。整个行程大约需要2小时。车票价格为单程18元。在黄金周期间,会根据需要增加车辆。而在每年的1月至3月淡季期间,该线路将暂停运营。
乘坐西安城西客运站或咸阳汽车站开往乾县的长途汽车,到达乾陵县城后,再换乘公交车前往景区。
3、自驾车由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行40公里即到。
4、景区内除有仿古马车可到各景点外,还可以骑马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