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正冬至日,上海各公墓迎来祭扫高峰。
澎湃新闻从上海市民政局得到消息,当天,全市共有54家经营性公墓(骨灰堂)接待了祭扫的市民,人数达到了40.27万,同时,前来祭扫的车辆数量为7.21万辆,共计有9906个墓穴进行了落葬。
数据显示,从12月1日到21日,上海各大公墓现场接待了约153.36万名预约祭扫的市民,同时处理了28.47万辆车辆,完成了25752个墓穴的落葬工作。此外,还有超过2万人次参与了网络祭扫,3228户家庭享受了代客祭扫服务。与此同时,全市30多家经营性公墓(骨灰堂)也举办了包括公益安葬和集体祭扫在内的一系列人文纪念活动。
上海市民政局声明,自12月21日起,全市各墓地将持续执行防疫政策,向市民提供祭扫服务,市民无需事先预约,可直接前往现场祭扫。
今年冬至期间的祭扫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指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各殡葬服务机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范,强化了服务保障工作。祭扫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大规模人员聚集现象,也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或引发重大社会关注的事件,确保了祭扫活动的安全、文明和秩序,达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
在今年的冬至时节,上海采取了“延长服务周期、错时引导、高峰时段预约”的举措,这些措施取得了预定的成效。
首先,分流错峰措施成效显著。在12月1日至21日期间,全市接待了153.36万的现场祭扫游客。特别是19日、20日、21日这三个高峰日,接待了90.25万游客,这一数字占到了祭扫总人数的59%。与去年冬至相比,下降了26%,削峰平谷的效果十分明显。
冬至期间,祭扫活动井然有序。得益于延长祭扫周期和实施高峰时段预约制度,各公墓在高峰日的接待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大部分公墓在冬至期间未出现拥堵、聚集或焚烧现象,墓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整体祭扫秩序保持良好。
第三,上海市民的素质普遍较高。对于冬至期间的祭扫安排,广大市民普遍表示理解和赞同,他们自发选择错开高峰时段出行,提前进行祭扫;在祭扫现场,大家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遵循工作人员的指引;无烟祭扫的方式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绝大多数市民选择携带鲜花进行祭扫,而网络祭扫也逐渐被市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