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丝带诉说哀思。 记者 崔引 摄
编者按:清明时节又至。今年,我们的关注点转向了树葬这一新兴的环保葬法。继海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之后,树葬以其温馨与诗意,成为了一种新的节地生态葬法。有人因一首诗而对树葬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从而刷新了自己的生死观念;也有人提出,应以树葬的方式来安息那些特殊的亡者。无论他们选择树葬、海葬还是花坛葬,他们均成为了殡葬新潮流的先驱。我们记录下这些故事和这些人物,实际上也是在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
若得重生,愿化为一株树木,屹立不渝,不显喜怒哀乐之态。其一半根植于泥土之中,安详而静谧;另一半随风摇曳,翩翩起舞;还有一半,为他人提供荫庇,另一半则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三毛的《来生我愿做一棵树》这首诗,经盲人艺术家董鲁达的朗诵,更显温馨与力量。
昨日,以“来生愿化一棵树”为主题的鄞州区省级树葬示范园正式启用,同时,宁波市第二届集体树葬仪式亦在此地隆重举行。位于苍翠欲滴的双峰山溪边,人们在春日的暖阳下,怀着宁静与淡泊之情,以诗意的姿态,向逝去的亲人告别。
现场
芬芳桂花林下安息
鲜花、丝带诉说哀思
待我离世,愿将我化作一棵树,平凡却绽放花朵。花开之美,令人赞叹,纵使花瓣飘零,叶子凋落,即便枝叶稀疏,仅剩枝桠,若小鸟乐意,便在我枝头筑巢,若孩童愿意,便可在我的头顶偷取鸟蛋……王海桑的《树葬》以如此诗意,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离别画卷。
生态树葬区位于一片宽敞的山林平台上,那里有20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它们笔直而强健。双峰山屹立在后,山泉潺潺,流淌在树林一侧。环顾四周,桂花林在轻风中轻轻摇曳,树梢上飘扬的黄色丝带和承载哀思的卡片随风轻轻摆动。在桂花树下方,是一片大约10平方米的绿意盎然的草坪,这里安放着逝者的骨灰,它们在此得到了宁静的归宿。
悠扬的旋律缓缓奏响,仪式主持人宣告安葬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在礼仪人员的指引下,家属们步入桂花树畔,礼仪人员揭开草坪,逐一打开地下排列整齐的墓室,家属们缓缓将亲人的可降解骨灰容器轻轻放入。接着,家属将三捧黄土献给亲人,并撒下鲜艳的山茶花花瓣,祈愿亲人得以安息。待礼仪工人将土填回并封闭墓穴后,家属们依次献上菊花,向亲人鞠躬,表达最后的告别之情。
仪式结束后,家属们从携带的包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表达思念的卡片,将它们悬挂在桂花树上。随着风的吹拂,这些飘动的卡片仿佛在低声倾诉着无尽的哀愁。“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母亲,愿来世我们还能成为您的孩子……”
未施放烟花鞭炮,未进行纸钱焚烧,以音乐、鲜花和彩带点缀,使得这场生命之别显得格外宁静与温馨。在树葬区的平台低处,伫立着一座树葬纪念墙,上面已刻有两组共计八位选择树葬方式逝者的名字。
园中采摘的山茶花瓣,今日清晨新鲜采得,源自自然,终将回归自然。工作人员补充道,陵园还精心为家属准备了树葬纪念册,采用环保的绿色纸张。这本小巧的册子详细记录了逝者树葬的具体位置,便于家属日后寻访,成为永恒的追思之物。
记者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因为一个细微的举动。在第二届树葬仪式上,家属与嘉宾们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引,整齐地排列在树葬纪念墙前,他们向首批树葬者敬献了洁白的菊花。这一举动既是对于先行者的缅怀,也蕴含着对那些与桂花树为伴的长者的深深怀念。
讲述
被诗歌直击心灵
4兄妹齐聚宁波送别母亲
实在没想到会是如此,那份庄重感十分浓厚,我们这些家属都深受触动。去年五月,78岁的张玲玲老人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的遗愿,四个子女为她选择了树葬。本以为丧礼会尽量从简,然而在仪式现场,他们还是被这份温馨与朴素所打动,不禁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四位兄妹拥有一个独特的姓氏,姓滑。他们选定了良辰吉日来安葬母亲,大哥特地从上海疾驰而来,姐姐则从江西远道而来,与在宁波的弟弟妹妹们汇合,这次聚会,实乃一家人在离别之际的难得团聚。
滑茹,年届五十二,言其妹也。她提及,母亲学历颇高,曾于国有企业担任工会职务,思想境界颇高。生前,她酷爱园艺,曾言及丧事宜简,不保留骨灰,不设坟茔,不立墓碑,主张生态葬法,以净化大地,复还青山绿水。起初,老人家偏爱海葬,因宁波早已普及此法,报纸亦常作报道。在去年的冬至时节,宁波举办了首届集体树葬活动,面对这一新颖的安葬方式,四兄妹认为它更符合母亲的意愿,于是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报名。
仪式上赠送的两首诗篇美妙至极,令人深受触动。大哥滑建青和大嫂向工作人员咨询,能否提供一段视频,其中包含盲人艺术家董鲁达朗诵的片段,以便他们回到上海后能够时常回顾,以此缅怀母亲。他们不禁好奇,这两首诗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大哥沉思片刻,眼中泛起泪光,缓缓说道:“聆听此诗,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感悟。”
生态
篮球场大小的桂花林
可安葬960位逝者
由二十株桂花树构成的树葬区域,与其它墓园区块风格迥异,在嘉陵同泰中独树一帜,与山水园林完美相融。若非留意到平台侧畔那面树葬纪念墙,恐怕会误以为这仅是一片供人观赏的桂花林。实际上,这片面积相当于篮球场的桂花林,每棵树下均可安置48位已故者,总计可容纳960位逝者安息。
若以墓碑形式安葬近千名逝者,即便每人仅占用1平方米,亦需近千平方米的墓地面积,更遑论周边所需的人行道和绿化区域。相较之下,树葬的环保和节约土地的优势便一目了然。
鄞州区省级树葬示范点同泰嘉陵的树葬区,目前正为鄞州区户籍人士提供免费的穴位服务。此外,该区域也对全市公众开放。对于安葬补贴,我们将依照各区制定的生态葬补贴政策进行受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区域还实施了凭借生态葬手续即可享受免费政策的规定。
引领
树葬公益宣传片上了电视
宁波树葬示范点全省领先
宁波电视台二套已从昨日起播放了树葬公益宣传片。同泰嘉陵董事长沙力向记者透露了树葬推广的最新进展。他指出,前两届集体安葬仪式中,共有8位先行者选择了树葬,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树葬理念的持续宣传和推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宁波市民接受这种新型的丧葬方式。同时,他们还将根据报名情况,每年组织多场集体安放仪式。
去年开春之际,鄞州区荣幸地被选定为全省九个树葬试点区域之一。依照省政府关于推进殡葬改革、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树葬工作的文件指示,鄞州区民政局委托了国家级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同泰嘉陵,负责鄞州区树葬示范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到了同年11月,同泰嘉陵的省级树葬示范点顺利建成,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树葬仪式。在今年的市民政局清明节通气会上,记者获悉,宁波的树葬示范区在全省范围内堪称榜样。
鄞州区民政局副局领导欧阳锡祥表示,树葬方式有助于解决传统墓地占地过大、青山绿水被破坏等问题,不仅与现代殡葬理念相契合,还能有效减轻民众的经济压力;它既能满足人们对逝者安息的内心期盼,又能节省土地资源,美化生态环境。记者滕华,通讯员朱韩燕、周煜。
树葬 王海桑
等我死了,就把我葬成一棵树吧
葬我成一棵普通的树
但要会开花。会开花多好看呀
哪怕然后落花,哪怕然后落叶
更哪怕落叶落得只剩下树丫和枝丫
如果小鸟愿意,就在我的手上来筑巢
如果孩子愿意,就爬在我的头上偷走鸟蛋
我不会再说些什么
我已经是一棵树了
我是一棵树了,我愿意住在许多树中间
这样你们就可以手拉手,于其中
散步和思考,野餐和恋爱
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事
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所以,等我死了
就把我葬成一棵树吧
仅仅这样想,我已幸福得不知所措
所以,在我死去之前
我要自己刨好树坑,那是我的家
我要自己选好树苗,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