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岁月,在温州之地,建造一座豪华且气派的坟墓堪称荣耀之举。许多人一旦财富积累,首要之举便是为故去的亲人重新修建墓地,而这些豪华墓地的样式繁多,耗费亦日渐攀升。“满山遍野皆椅子坟,全球各地皆有温州身影”的戏谑,“重丧轻养”的批评,时常困扰着温州人的心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时代新风尚,坚决抵制陈旧腐朽文化的侵蚀”。针对这一要求,温州市委和市纪委监委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从党员干部入手,引领群众进行移风易俗,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共同塑造美丽宜居的自然环境。
“死人跟活人抢地方”
北新村新建的几座坟墓确实显得非常壮观。位于偏僻之地的乐清市白石街道的北新村,由于建造了俗称“椅子坟”的墓地,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闲聊时热议的话题。
哎,真让人疑惑,今后是否都得依照这样的准则行事,毕竟有人花费了一百多万!这场热议之中,也夹杂着不少忧虑之情。
南宋初期,“椅子坟”便成为财富与地位的标志,其地位日益显著。“椅子坟”的核心构造包括地面的椁室,或是坟堆,以及位于后方的环形围墙,即坟圈。围墙从后向前倾斜,形成缓坡,整体上呈现出椅子的轮廓。一座高档的“椅子坟”往往占地面积达到数百平方米。
“椅子坟”
现在,这种原本就带有攀比色彩的风俗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扭曲和失真。人们开始竞相比较哪家墓地的建筑更为豪华。墓地的豪华程度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孝心的标准。
在温州地区,最初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私人墓地的主要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外地经商赚得盆满钵满后,便回到家乡对自家祖坟进行翻新和扩建。他们认为,“既然有了出息,这是祖宗的保佑,所以回家把坟墓修得豪华一些是理所当然的!”乐清市北白象镇莲池头村的老陈头这样说道,他的话揭示了那些热衷于修建豪华墓地的人们的内心想法。
修建墓地象征着“有所成就”,因而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众人盲目的攀比风气。“墓地的豪华与否一目了然,既然别人都已经修建,那自己就算再难也要努力跟上。”根据统计,温州的“椅子坟”在最为严重的时候,一座山头上的私人墓地竟有数百座之多,墓地连绵一片,使得青山变得苍白。漫步在温州的某些山脚下,放眼望去,白色的坟墓星罗棋布,令人触目惊心。“死人跟活人抢地方”是对当时温州大规模修坟最为贴切的形容。
今年春节期间,乐清市白石街道岐元村的支先生也加入了修坟的行列,家中积蓄被一扫而空。谈及此事,他的脸上满是忧虑。在温州,像他这样被迫跟风修坟的人并不罕见,众多外出谋生的年轻人为了所谓的面子,不惜将一年甚至几年的血汗钱投入到坟墓翻修之中。“温州的青山白化何时能结束,这些花费究竟有多少?””一句改编的诗句映射出人们对修坟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离世之后,对于家境殷实的家庭而言,所需的费用往往超过百万,甚至用于墓地的开销,其价格堪比建造一栋住宅。这种“死不起”的陈规陋习,使得民众深感厌恶,然而,在不良风气的笼罩下,人们却感到无能为力。乐清市文明办公室负责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关人员这样说道。
破除“死不起”的怪象
移风易俗的过程应兼顾严控与疏导,“堵”指的是遏制那些不良的积习,“疏”则是对民声民意的倾听与尊重。
温州市积极推进“禁新”改革措施,于2017年正式颁布实施了巡查监督考核、约谈责任追究、协同工作联动、举报奖励机制以及骨灰流向持续跟踪等五项长效管理制度,以实现私坟“禁新”管理的常态化。瓯海区严格执行《私坟“禁新”五项制度》的相关规定,同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倡导民众主动遵守不得新建、翻新、修缮私坟以及将骨灰装入棺木重新安葬的规定;而乐清市则把整治丧葬风俗作为市委“六大中心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并明确指出禁止新建、翻新、修缮私坟……
针对私坟建造中的攀比现象以及民众殡葬负担加重的问题,温州市秉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原则,致力于推动生态型和公益性质公墓的建设。该市通过政府资金投入、规划以及定价,向社会提供按基本价格计算的墓穴,旨在打破“丧葬成本过高”的困境。
此次改革充分体现了民众的意愿,成功修复了山体,维护了传统习俗。这无疑是在与天地相连,与民同声。温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的周勇主任对新政策充满自豪。果不其然,政策一经发布,便迅速赢得了广泛的赞同。在乐清市淡溪镇马岙村,老党支部书记徐祥川率先垂范,村民们纷纷自发迁移私人墓地。截至2018年5月,已有32对私人墓地被搬迁至公共墓地。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坚决遏制了翻新私坟的攀比之风。温州市的纪检监察部门强化了监督和纪律执行,针对党员和干部这一群体,严格划定了丧葬陈规的“警戒线”。2018年清明节临近之时,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纪工委针对私自翻新坟墓的行为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东沙村有6座旧坟被翻新,而村干部未能尽到应有的巡查责任。为此,北岙街道纪工委对东沙村委员会的书记、主任以及网格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并要求驻村干部提交书面检查。同时,东屏街道纪工委定期与社事办、组织办保持沟通,整理出“私坟禁新”政策的党员户主名单,并通过所在村党支部与党员进行谈话,督促其整改。截至目前,已有5名党员户主接受了谈话。
自今年起,乐清市温州市的纪检监察机构已对32起党员干部违规操办丧事的行为进行了处理,涉及党内严重警告的有1人,党内警告的有3人,接受诫勉谈话的有5人,受到通报批评的有10人,接受约谈的有9人,以及有2人接受了组织上的处理。
……
在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后,温州民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改变旧风俗成为了大众的共同心声。正如一位纪委工作人员所言:“通过恰当的引导,有力有据,并具备坚实的民意基础,从而在源头上有效阻止了私坟风潮的反弹趋势。”
厚养薄葬,全新风尚引领潮流
重政策、严监督、广带头,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立竿见影。
如今,众人皆平等,不再相互攀比,无需担忧他人嘲讽,所得收入得以更多孝顺父母,生活过得既踏实又充满信心。在殡葬改革蔚然成风之际,翁垟街道的居民小钱如此欣喜地表达。
民众的观念持续更新,大规模修缮墓地的风潮得以控制。在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这段时间里,温州市柳市镇朝阳村共有4位村民离世。改革之前,举办一场白喜事的花费在35万至50万之间,其中修坟费用在10万至15万,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10万元以下,每家每户可节省15至20万元;在乐清市虹桥镇严宅村,过去一年共有7人离世,白喜事的花销也从改革前的40万至50万,降至10万至5万元,平均每场白喜事节省了35至45万元……
乐清市湖雾镇台头村生态公墓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温州并未满足于此,反而将殡葬改革推向了更深的层次:通过实施奖励措施,鼓励民众采取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态殡葬形式,从而引领了一种全新的殡葬潮流。
现今,丧葬理念倡导“简约文明”,提倡“厚养薄葬”,在温州民众中逐渐形成普遍认同。位于北白象镇东垟田村的叶天兴老人,今年已93岁高龄。在移风易俗的背景下,为他筹备的30万元丧葬费用得以节省。经过与老人的商议,家人决定将其中一部分资金捐助给村里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孝顺应当趁老人健在之时。在老人有生之年的日子里,尽孝道、报答恩情,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叶晓飞,老人的孙子,表示厚养薄葬已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新潮流,同时也是改变旧风俗习惯的关键所在。
昔日的奢华墓地已不复存在,陈规陋习得以革除,攀比之风已销声匿迹,美丽的自然环境亦得以恢复。截至2018年4月,温州市已成功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项目,共计改造坟墓XX座,同时新建公益性墓地783座,实现了禁新率100%的目标,并达成了“四边区域”(包括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河岸、山边等区域)无坟化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将绿色归还于山野的愿景。温州城乡广泛推崇“珍视生命、顺应自然规律、汇聚孝道之情、厚养薄葬、倡导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的新型殡葬习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