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名人墓地暗藏历史线索?香港,乱局中的特殊瞭望台

发布时间:2025-06-10 10 浏览: 43

从殖民地建立者到投身于中国巨大变革的革命者,从南方的文学巨匠到东渡逃难的银行家……在这香江之地长眠的众多名人,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他们最终安息的那片狭小土地,宛如埋藏在泥土深处的历史线索,见证了这座微不足道的小岛在世界局势中扮演着“瞭望台”的重要角色。

何佩然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的采访时提到,香港以其开放和公正的特性,在局势不稳时,总能吸引资金和人才,接纳各种政治观点,成为观察中国乃至世界的“窗口”。自19世纪中期起,在多次战争期间,香港都扮演了避难所的角色,汇聚了众多等待时机的大咖。

自香港开埠以来,首座墓地便位于繁华的跑马地闹市之旁,那便是位于山脚的“快活谷”墓园。它仅以一堵薄墙与喧嚣的黄泥涌道相隔,外界尘嚣喧哗,而那些曾经的都市建造者则在园内寻求永恒的宁静。跑马地香港坟场,曾以“殖民地坟场”和“红毛坟场”之称闻名,园内古树参天,繁花似锦,设有教堂和喷水池,与一般华人对“坟场”的认知大相径庭。

吴泳攀作为生态讲解员,带领记者来到了跑马地坟场中“第一位居民”——响尾蛇号舰长布雷迪的墓碑前。这位布雷迪船长于1841年在香港的新坟场“快乐谷”安息,墓碑上刻着的下葬年份依然清晰可见。“这一事件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前,表明英国人早已有了在香港进行殖民的打算。”吴泳攀解释道,这也证实了跑马地的香港坟场被命名为“快乐谷”的时间要早于赛马场的建立。

香港的坟场于1845年正式启用,英国移民因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又遭遇疟疾肆虐,短短十年间,这片坟场就已人满为患。安葬在此的多为地位显赫的西方人士,他们主要是权贵阶层、军人和传教士。推动中环进行首次大规模填海工程、重塑核心区风貌的遮打爵士及其夫人,也长眠于此。何东,20世纪上半叶香港的富豪与华人领袖,成为首位获准在香港山顶安家落户的华人。因其身份尊贵,他与原配麦秀英夫人一同安葬于跑马地香港坟场。吴泳攀指出,该坟场位于中心地带,紧邻墓园教堂与喷泉池,“地理位置极佳”。

杨衢云,这位港产革命家,兴中会首任会长,于墓园的“6384”号“无名碑”下安息了整整110年,令人感慨万千。他的墓碑呈方形,旁边配有圆柱,寓意天圆地方,碑面四周雕刻着青天白日的图案。然而,碑上断裂的圆柱直指苍穹,吴泳攀曾指出,这象征着逝者英年早逝,未能实现其宏伟抱负。杨衢云遭刺身亡,幸得友人四处奔走,方得安葬。为防止清廷对坟墓进行破坏,亲友们慷慨捐资,为他树立了一座无名的石碑。

杨衢云之墓之上,零星散落着几束已经风干的鲜花。1901年1月10日,杨衢云不幸于中环结志街遭到清廷刺客的暗杀。这些鲜花,或许是在几个月前杨衢云的忌日,有人前来祭奠时留下的。

人如同散落的珍珠,四处飘散,而历史则像一条既柔韧又坚韧的细线,将那些珍珠一一串联,构成了社会。即便是权贵富豪,在香港的墓地也仅能占据一席之地。何佩然教授指出,即便是名流显贵,在香港长眠也只得安息于“狭小”的墓地之中,而且,不同时代对于不同领域的名人,评价也各有差异。

跑马地香港坟场与基督教信仰的墓园相邻,此外,还有其他五个来自不同宗教的墓园,包括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琐罗亚斯德教徒以及佛教徒,他们共同安息在同一片土地上,宛如一个“微型联合国”。吴泳攀更是将其誉为“香港多元文化汇聚的最佳例证”。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从印度迁至香港的祆教信徒,对香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经,多达13位担任上海汇丰银行董事的成员均为祆教信徒,他们不仅创立了天星邮轮,还建立了律敦治医院。

绕至港岛南部,眼前呈现出一幅全新的画卷,碧空如洗,大海湛蓝,群山苍翠欲滴,众多文学巨匠纷纷踏足此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一代才女张爱玲在此创作了《倾城之恋》这部不朽的杰作,雨巷诗人戴望舒在薄扶林之畔挥洒笔墨,辛勤耕耘。北大创始人蔡元培、著名作家“落花生”许地山,以及深受爱情滋润的女作家萧红,他们在此地留下了永恒的芳名。

孙中山的母亲杨太夫人于1910年离世,其后,她的家人和同盟会的同仁们共同将她安葬于香港飞鹅山上的百花林。

1935年,许地山成为香港大学历史上第二位担任教授的华人学者。遗憾的是,1941年,他因过度劳累不幸突然离世,其骨灰被安放在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位于薄扶林道的坟场。

张爱玲潜心于《倾城之恋》的撰写,而萧红则在浅水湾编织着她的感人篇章。到了1941年年末,萧红未能战胜病魔,留下了“我与蓝天碧海共永存”的遗言,便离我们而去。这位热爱大海的作家,其一半骨灰被安放在浅水湾,另一半则被埋葬在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花园里。

唐绍仪,民国首任总理,安息于香港仔华人永久墓地,该墓地三面环抱青山,一面面向大海。其墓碑上镌刻着“温良恭俭”的谥号,据香港历史学家丁新豹推测,这可能是溥仪所赠,颇具深意。

蔡元培先生的墓安放在香港仔的华人永久墓地。1937年,他因病赴港疗养,不幸于1940年在香港离世。据其孙女蔡磊砢透露,蔡元培的墓最初仅有一块简陋的小石碑,位于一个狭窄的普通墓地之中。大约30年前,在台北大学生的倡议下,墓地得以重修,墓碑选用的是来自台岛花莲的青麻石,碑文则由叶恭绰先生亲笔撰写。

余光中诗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拜访了蔡元培先生的墓园,并创作了诗句:“在那墓中,六十年前,曾有一双臂膀热情地摇曳着摇篮,摇篮里的婴儿,乳名唤作五四……”。(完)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