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苏州园林局将虎丘剑池的水放干,淤泥全部清除后,在池底发现了一个洞穴……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要建造下面的坟墓。
虎丘的名字由来已久,而巧合的是,虎丘中的剑山其实是吴王阖闾的陵墓……
剑池的来历就比较好解释了。据说,武王阖闾死后,新武王夫差为死去的父亲准备了三千把阖闾最爱的宝剑,作为陪葬品埋葬。因此,阖闾王的坟墓附近的地方就叫剑池。
据说,虎丘之所以叫虎丘,是因为武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富察氏要为父亲阖闾举办葬礼。
没想到,葬礼即将结束时,一只巨大的白虎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巨白虎怒吼一声,震得送葬者肾胆俱颤,随后跳入埋葬阖闾的剑池之中。
当时人们封建迷信十分浓厚。当他们看到一只老虎,气势非凡,一头白毛,只咆哮而不伤人,便以为是吴王阖闾化身。于是人们把发现白虎的地方称为虎山。
阖闾原名公子光,吴王诸藩之子。吴王守孟是吴王诸藩的父亲,有四个儿子。前三个儿子都依次继位。四子季历最能干,却屡次拒绝。三弟余枚死后,季历继续推衰皇位,大臣们不得不任命新人。
这时,暧昧三子中的长子辽站了出来,接受了吴王梦寐以求的王位,成为吴王辽。
但光公子却不愿意接受皇位。他觉得既然四叔季厉不接受皇位,无论如何也得让长子朱繁这个长子的儿子做吴王,所以心里有种埋藏的感觉。他觊觎武王的王位。
几年后,吴王辽王起兵攻楚,吴国局势紧张。光王在楚人伍子胥的劝说下加紧发动政变。
于是光王就策动吴国军队造反,同时派家臣刺杀吴王辽王。结果,计划进行得很顺利。
大多数军队都依赖他,而这位统帅在成功杀死廖之后很快就自杀了,没有给其他人留下任何谋杀的线索。
于是公子光改名为“阖闾”,意思是“聚集天下之民”,然后登上了吴王的宝座。
吴王阖闾是一位优秀的国王。他大力发展生产,将吴国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最终给了吴国争霸的机会。
但吴王阖闾的结局却十分悲惨。不幸的是,他在与越王勾践的战斗中受了重伤,回到儿子夫差身边时已经奄奄一息。
吴王阖闾问夫差:“你能忘记杀父之仇吗?”富察大声回答说他不敢忘记,于是阖闾听到儿子的回答后,因伤重失血过多而死。
夫差继位后,将其父阖闾葬于虎丘剑池。在父亲陪葬的三千把宝剑中,还有一把举世闻名的宝剑——鱼肠剑。
鱼肠剑是朱楚刺杀吴王辽王时所使用的神器。据说,制作这把剑的材料极其珍贵。用这些材料锻造出了五把剑,其中一把就是鱼肠剑。
吴王阖闾曾得五剑中的三把。为了保证特公子成功刺杀吴王辽王,他将这些剑交给了死去的士兵使用。
刺杀吴王辽王前夕,太守将鱼肠剑藏在鱼腹中,趁机接近吴王辽王。武王喜欢吃鱼,就让太守把鱼拿来给他吃。
专楚抓住这个机会,拔出鱼肠剑,结束了廖的生命。他本人也惨死在愤怒的卫兵之下。
1955年,为了清理虎丘剑池常年淤积的淤泥,苏州园林局将剑池内的水排掉,准备清理淤泥。
在清理淤泥时,他们在淤泥下面的池塘底部发现了一个洞穴。有人怀疑这里就是武王阖闾墓的入口。
于是大批专家前来进行考古,却惊奇地发现里面有盗墓的痕迹。他们继续往深处走,发现面前有几块石板,那似乎是墓室的墓门。
不过,要想打开墓门,就必须破坏地下支撑结构,而墓门顶部又连接着另一处历史遗产——虎丘塔。如果强行破坏,虎丘塔就会倒塌。
于是,专家们按照指示,先行出了山洞。在更好的挖掘技术帮助之前,没有人打算打开这座坟墓的大门。
(主要来源:《苏州虎丘剑池之谜:池底阖闾墓中是否藏有宝藏?》——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