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买不起墓地,有些人会买房子来存放骨灰。
人终究会化为尘埃,好好的死是最迫切的,但如果经济实力实在不允许怎么办?
在墓地价格与汤臣倍健的上海,一群人“另谋出路”,想出了一个不算解决办法的办法:
他们用这所房子作为存放亲人骨灰的地方,并定期前来吊唁!
在上海选择一个价格适中的墓地,单价是10万-20万,这个价格只是20年的租金。 20年后,您将续签租约或搬出;但如果是在上海周边的县城或者崇明地区,几十万就能买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还能贷款。
虽然房子的价格比墓地高,但它的使用寿命却比墓地长很多,有20年。而且,房子的面积比墓地要大得多。它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空间,可以同时容纳许多家庭成员的物品。不仅如此,骨灰还可以转售,以备资金短缺时的紧急情况。是不是很美妙?
但住在这些“房屋墓地”旁边的活着的业主们却并不高兴。他们连“有坟墓的墓地”都接受不了,更何况是住在“墓地”旁边呢?
这些“墓地”平日里很安静,但一到清明节就变得热闹起来:
有的人搭起灵堂,门上挂着黑色的对联;有些人在走廊里烧纸钱,空气中弥漫着烟雾。还有人在门的正上方挂了一块“X氏宗祠”的牌匾……
半夜如此曲折,寒风刺骨,谁敢出门?
“我认为这种行为过于自私,缺乏公共道德。”
虽然这样做“不道德”,但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采用骨灰存放等不占用、不占用的方式。更少的土地。也就是说,从法律角度来说,买房存放骨灰并不违法。
但随着媒体曝光度的不断增加和社区业主的强烈抵制,上海人“买房存骨灰”的中式风格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房子存骨灰”的新模式却已悄然兴起。保存完好。直到现在,在天津等地仍能看到这种极其火爆的“宅墓地”的火爆程度。
各国新的丧葬方式
土地资源有限,但死亡人数却每秒都在累积。墓地资源短缺是全世界人民面临的一大问题。这时,“化繁为简”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土地资源较为严峻的日本,为了解决黑社会的“住房问题”,日本千叶县催生了一种名为“共享墓地”的新产业:一个墓地可同时埋葬35人!
具体使用方法是:墓碑中间有一块电子屏幕,礼拜者携带带有蓝牙功能的“护身符”来激活屏幕。激活后,屏幕上会显示死者姓名、死亡日期等。香客们单独给祖先上香,互不打扰,墓地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在巴西,由于当地不允许火葬,土地资源更加稀缺。既然水平空间不够,就要利用好垂直空间,“垂直墓地”就这样诞生了。
从表面上看,这些墓地就像是房间很小的建筑物,但不要小看这一举措。可使巴西墓地的利用空间增加8倍。
在美国,甚至还有“极乐太空埋葬”服务,将骨灰装入卫星,撒入太空。既可以浪费土地资源,又可以隆重安葬,真正做到“与太阳并肩”。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有意出台政策引导一些新的殡葬方式,希望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海葬”等生态殡葬方式。
例如,在上海撒骨灰时,每人将获得4600元的安慰补贴。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死者尊荣、安葬”的丧葬思想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然而,随着“天价墓地”的泛滥和土地资源的短缺,埋葬方式或许有必要改变,无论是对祖先还是子孙后代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