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是循环经济理念,以“设计阶段”为核心,连接“使用阶段”、“制造阶段”和“废弃阶段”,最终形成闭环(Close Loop)。
“外循环”在内循环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行业发展经验,对应可执行、可操作的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分为七种商业模式。
我只在乎曾经拥有过什么,不在乎它能持续多久!使用阶段重点关注买卖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商业模式一:(产品共享)
产品所有权属于供应商,并且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被不同的最终用户(End Users)多次使用。代表案例有Ubike、Uber等。当然,很多人会质疑,这些例子是否意味着“循环经济”想要抢走“共享经济”的风头。不过,如果你看看近期中国大陆共享单车热潮后,令人震惊的自行车坟场照片,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循环经济”“非常重要!”
商业模式二:(产品服务化)
就是循环经济中经常提到的“租买”模式。从原来的商品一次性买断、交钱后商品所有权从供应商转移到用户的模式,转变为长期拥有属于供应商的权利的模式并使用它。用户按“性能”或“使用量”为单位计费。这种模式建立的主要前提是供应商和用户需要建立长期的合同关系。代表性的例子包括照明设备租赁、工发组织化学品租赁等。
你的废物就是我的原料!制造阶段重点是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商业模式三:Re-(修理和翻新)
产品所有权仍属于用户和回收商。产品尚在其生命周期内,原供应商或第三方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修理或翻新其外观,包括:修理(纠正故障或损坏,使产品恢复原来的功能)、翻新(修复产品)原有功能)产品外观翻新),代表案例有二手车、二手电器、二手家具等。
商业模式四:再造
产品所有权仍属于用户和回收商。在零件或产品寿命结束时,制造商启动一系列再制造程序,将其恢复到新的或更好的功能,并包括保修承诺。代表性案例包括服务器报废后的部件重新组装、佳能回收打印机等。繁殖等
商业模式五:共生(副产品与产业共生)
产品在工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从一个流程或价值链中的废物或副产品转变为另一流程或价值链中的投入。代表性案例有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高雄临海再生产业等。园区等。这些生态工业区内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附近的其他企业合作,相互交换多余的能源和资源。
商业模式六:(再生料替代原生料)
使用回收或可再生原材料,例如从已达到使用寿命的产品中提取原材料,而不是从自然资源中提取初级原材料,例如与远东新世纪的回收技术合作,将海洋垃圾回收成体育用品鞋;此外,还采用生物可再生原料作为原料。例如,侨福材料科技利用生物质原料制作农用地膜来替代传统的塑料片。农用地膜的可生物降解特性可以返回土壤以增加肥力。
美丽的转世!废弃阶段的重点是在各种轮回中复活产品。商业模式7:(资源再生与回收)
过去,台湾绿色企业的优势在于回收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寿命,并将其作为另一个价值链的投入,包括:
1.闭式循环:材料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进行回收,并在同一价值链中重复使用。闭路循环的特点是材料保持完整性,可以多次甚至无限循环利用,例如贵金属回收。
2.向上回收:已达到使用寿命的原材料或产品被用来生产另一种更高价值的产品。例如,戴尔电脑与名人 Nikki Reed 合作,用贵金属提炼主板,并将其重新制成 18K 金首饰。
3. 向下循环:已达到使用寿命的原材料或产品被用来生产另一种较低价值的产品,例如用于铺路的钢铁工业道碴。
用好“两大循环”“七大模式”,让企业从循环经济商业模式中获取利润
对于商业模式的应用,并不是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种模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拼盘上的七道主菜。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行业所在地以及外部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以医疗器械领域的循环经济商业模式为例,其业务模式包括产品共享、产品服务化、维修翻新、再制造、再生料替代原生料、资源循环利用六大类。
最后提醒一下,没有必要比较哪种商业模式更好或更差;循环经济高度重视以合作代替竞争。在于我们如何向身边的合作伙伴学习、分享,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重新思考企业运营、改变商业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如何让公司和老板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可预测的利润!
注:电子垃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