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最神秘、最豪华的帝王陵墓,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始皇陵。很多朋友也参观过秦始皇陵,看到了震撼人心的兵马俑。
但作为秦始皇陵墓的核心部分——秦陵地宫,为何历经两千多年我们仍然不知道地宫内部是什么样子呢?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骊山以南,渭水以北。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条支脉。相传此山形似栗色(即黑色)马而得名。从风水角度来看,这里是建帝陵的理想之地。
秦始皇陵的规模、建造人数、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嬴政13岁登基时就开始修建陵墓,但直到他去世才竣工。直到胡亥即位后继续修建一年,才完全竣工。总共花了三十九年的时间才建成。消耗了近80万人力。
陵墓初建时有内墙和外墙两堵墙。内城呈长方形,周长3840米。外城呈长方形,周长6210米。城墙内有一座巨大的宫殿建筑。土封呈水桶状,分为三级,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玛雅金字塔。
然而,无论最初建造得多么豪华,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它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果秦始皇看到自己的陵墓像现在这样,他大概会反思自己的奢侈,节俭开支,爱护他人。
虽然古代帝王的陵墓有各种防盗手段,但盗墓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但在地下巨大财富的诱惑下,而且地宫里已经没有活人了,有多少人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从笔者查到的资料来看,我国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没有被盗的屈指可数。不仅有个别盗墓团伙,一些军阀也加入了盗墓行列。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我们奇特的高粱“碰金船长”曹操了。
此外,还有妖僧杨炼真甲。他打着合法身份的幌子,率领手下和蒙古军队,盛大盗掘宋朝皇帝的陵墓,甚至还夺走了理宗的头骨,做成了酒器。
所以说,秦始皇陵是以豪华、豪华而闻名的。一般来说,秦陵应该早就被盗了吧?
《史记》《高祖文选》记载:“项羽烧秦宫殿,掘始皇帝陵墓,私掠其家产。”
据太史公记载,项羽不仅烧毁了阿房宫,还洗劫了秦始皇陵。
《水经注》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项羽入关发发,三十三万人,三十日运货,不可竭。”
含义:项羽入关后放火烧秦陵,率领三十三万人盗秦始皇陵墓。里面的金银财宝已经三十天没有运走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01年至2002年,由中国科技部组织、百余位顶尖科技专家参与的“863秦陵考古工程”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专家们一致认为,秦始皇陵内的地宫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保存完好。
钻探资料显示,秦始皇陵地宫周围有4米厚的宫墙。宫殿的墙壁也用砖块包裹着。发现了数条通往地宫的走廊。发现廊道内的五花土并未受到人类的扰动。符号。
但还是发现了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不过,这两个劫洞距离地宫较远,还没有进入秦始皇陵的地宫。
此外,专家还证实,截至目前,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汞,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对此,《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秦始皇陵内的水银被制成江河湖海的形状,依靠一些机械控制呈现出流动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苏世皇的万年吉祥之地,波涛汹涌。
众所周知,汞是一种重金属,提取起来特别困难,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死亡。秦始皇时期,他从哪里得到汞呢?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与一个名叫巴清的寡妇关系很好,而这个寡妇的家族世代靠经营朱砂等矿产为生。要知道,朱砂是炼制汞的重要材料。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根据秦始皇与清寡妇的密切接触,清寡妇很可能是负责提炼秦始皇陵墓内所需水银的重要人物。
这位清寡妇后来受到了秦始皇的重赏,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纪念馆,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
古代人也知道水银剧毒,尤其是在密封的地宫中。空气中充满了毒气,足以致命。盗墓贼应该更清楚这一点。
所以,就算地宫里有无价之宝,盗墓贼们还是要担心自己的性命。
基于封层尚未被挖掘、地宫墙体无破损迹象、地宫内水银有规律分布等情况,可以断定地宫基本完好,未曾被破坏。被严重破坏或挖掘。
因此,司马迁、郦道元关于项羽掘墓引发地宫火灾的说法是不可靠的。据估计,项羽可能盗毁了陵园的附属建筑。所以,始皇帝陵地宫自建成以来,就不应该有人进入。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秦始皇陵既然没有被盗,为什么没有被挖掘呢?
难道是像传闻中那样,害怕地宫里的陷阱和水银?其实那些器官和水银对于今天的考古学家来说根本不构成威胁,更不用说始皇地宫里是否存在器官了。就算有,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到了今天,要么就失去了原来的功能,要么就生锈了,无法使用了。
汞还可以中和硫。
事实上,秦始皇陵之所以没有被挖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定陵的痛苦。正是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禁止挖掘皇帝陵墓的红发文件的诞生。因此,现在我国古墓葬考古的基本原则是保护性发掘,对于完好的墓葬我们不会主动去挖掘。
人类历史上虽然有无数的记载,但永远无法展现历史的全貌。这些缺失的内容正是考古学家考古工作的意义所在。
其实,获得令人惊叹的文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梳理这些遗址和文物背后的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样,我们就能找回那些失去的记忆,重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向世界各国朋友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