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徐光远:学者“守陵”与他的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4-09-28 09 浏览: 66

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拜访许光远老师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天。在拜访徐老师之前,对于要拜访这位被严崇年老师称为“中国清代妃子、研究清代墓葬第一人”的清墓研究者,我感到有些不安。 ,心情既激动又有点难以想象。徐老师不仅是中国研究清代后妃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研究清帝陵墓的第一人。然而,当我看到徐老师的那一刻,我心里的所有不安都烟消云散了。

当我们见到徐光远老师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了。徐老师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他热情地向我们所有人打招呼,并把我们介绍到他的房间坐下。房间不大,没有电脑。书桌、沙发、床、书柜构成了徐老师的日常生活。徐老师就是在这样简朴的环境中完成了一部又一部清史研究的专着。

茶几上摆满了水果,这是徐老师特意准备来迎接我们的。还有一大盘樱桃。徐老师说,这些樱桃是他家院子里的樱桃树上种的。今年的樱桃长势特别好。树枝密密麻麻的。我们很幸运,赶上了采摘樱桃的最佳季节。坐了一会儿,徐老师就热情地带我们去他的小院子里摘樱桃。

于是,我们在采摘樱桃的兴奋中开始了对徐老师的专程拜访。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与传统的面对面采访不同,徐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许多常人找不到的清代墓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座清墓的研究。学者们理解并敬佩他们。

“当我看到Ling时,我非常兴奋。”

与其说徐光远先生是清墓学者,我更愿意称他为清墓爱好者。徐先生对他毕生研究的领域充满热爱。正是这种强烈的、近乎痴迷的兴趣和热爱支撑着徐先生。在这一研究道路上,相继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参观陵墓的路上,徐老师告诉我们,他两年前做过手术,所以行动不便了。他的话里充满了悔恨。但在我们看来,他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却完全不像一个病人。每次我们参观陵墓,徐老师总是冲在前面,带领我们穿过草地和艰难的泥泞小路。到达陵墓后,他非常兴奋、兴奋地向我们介绍轶事。陵墓里埋葬的王公贵族,陵前的石碑,石碑上的文字,都是宝贝。

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

徐老师正在介绍丰盛女士的花园卧室

徐光远老师出生在著名的古镇马兰峪,毗邻清东陵。这样的地理位置,一度让这里非常繁荣。这个小镇曾经有石墙、防御瞭望塔和炮塔。城内有王宫、护大臣府、孝陵礼墓衙门、金银器库、孝东墓内务圈、卫城、御粮库、御书阁、东陵衙门等,大多与皇陵事务有关。有关的。这种地理优势,让马兰峪自清代以来逐渐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陵墓文化”氛围。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满族。他们大多是清代守墓人的后裔。徐光远老师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徐光远老师也可以称为守墓人的传人。

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再加上徐光远老师的父亲也是当地知名的文化人物。在父亲的影响下,徐光远老师从小就对文物和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靠近陵墓区,徐老师从小就经常在陵墓周围闲逛。高中时,每个周末,在遵化县读书的徐老师经常带着同学回马兰峪参观陵墓,并担任导游。作为一个角色,他高兴地向学生们介绍了他最喜欢的坟墓及其背后的故事。

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徐老师在惠灵殿前巡视石刻

因为喜欢,徐老师在清史的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采访中,徐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多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厚厚的手写书。其中,包括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徐老师一笔一划地抄写了整本书,抄写了三卷大卷。每卷都用牛皮纸封口,字体工整工整,没有任何涂改的痕迹。徐老师笑着回忆说:“小时候抄书很专注,很少出错,但现在做不到了。”另外,像这样的手稿足够装满一个柜子了,里面的书籍也不少。笔记、文章和专着显示了艰苦的研究。

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徐老师手写的《岳阳楼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徐先生未能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他回到马兰屿继续务农。后来,当时的大队干部觉得徐老师是个文化人,就安排他到大队指挥部当通讯汇报组长和现金出纳员。很快,又增加了专职民兵教官、团支部书记、技术组长等职称。后来大家发现他对医学也颇有造诣,就安排他担任大队合作医疗室的会计、药剂师。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

徐老师手绘故宫平面图

那时,农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不仅填不饱肚子,而且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钱。如果想要换取盐、火柴等生活用品,就得去几十里外的山里砍柴,然后扛到市场上去卖。无论工作多么忙碌,生活多么艰难,都没有减弱他对王陵的兴趣。有时,他背着百斤重的柴火走在山路上,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

“回、回、秦、平、糜、成、玄、丁、梁、邑、戎、马、兰、布、邑、辛、元、殷、文、常、乐……二、七、九、十一、五……”前21个字是康熙景陵妃园中11位妃子和10位贵族的头衔,后5个数字是乾隆裕陵妃园每排的冠数。

1977年6月,马兰峪公社党委书记宁玉福调任清东陵保管所任书记、所长。他很了解徐光远老师,也知道他对清墓的热爱和研究,于是就将徐老师调到清墓文化保护研究所工作。今年7月7日,徐老师正式从秦皇陵爱好者转型为历史文物研究者,终于能够进入自己热爱的领域从事研究。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浅

徐老师与法国国家科学院汉学研究员王伟在一起

采访中,徐老师也多次提到了自己对陵墓文化的热爱,“看到陵墓的时候我很兴奋,我想看看它,研究它,研究它的主人、它的建筑、它背后的文化”我可以整天呆在陵墓里,我愿意一直住在那里。”说起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清代皇陵,他总是意气风发,欲罢不能。虽然徐先生的家离工作单位不远,但他很少回家,经常留在工作单位专心研究。由此可见徐老师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

当被问到东陵中最喜欢哪座陵墓时,徐老师想了想,说从最喜欢的角度来说,每座陵墓他都喜欢,但定东陵和裕陵对他来说意义更大。

2000年,徐老师陪同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鲁迅先生考察唐岭。

“我要重新安葬慈禧”

1977年,徐光远老师进入清陵工作后,恰巧迎来了清陵清理的高潮。这为徐老师正式从事清墓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此期间,他先后参与了乾隆裕陵地宫、慈禧定东陵地宫、乾隆荣妃(香妃)地宫、乾隆淳惠帝地宫的清理工作,探秘了乾隆承妃和康熙保姆宝生夫人的地宫、雍正之子郭亲王居住的红螺园地宫、康熙之子郭亲王整理慈禧遗物的地宫亲手尸检,找到了“香妃”头骨,并将“香妃”头骨带到北京,供有关专家鉴定。这件事成为徐先生研究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他最兴奋的事情。每次提到这件事,他都会兴奋不已。

在徐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曾提到过他亲自布置过慈禧的遗体。 1984年1月5日,徐老师跟随清理队第三次进入慈禧陵地宫。据徐老师回忆,当时大家都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手套。所有动作都在摄像机的镜头下进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

第二次打开慈禧内棺(右边白衣的是徐老师)

文章中,徐老师描述了清理慈禧尸体的过程:“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把蓝色缎子马甲和黄色缎子长袍脱下来。把黄色缎子长袍拿走后,下面有一个黄色缎子球。大龙被在同事的帮助下,慢慢地卷起黄缎被子,露出来的确实是一具比较完整的尸体,她的头朝北,脚朝南。她的脸和上半身都裹着黄色的丝绸。

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浅

徐光远老师(左二)正在测量慈禧棺材内的情况

“人们不敢相信,眼前的木乃伊是慈禧的“老佛爷”,曾统治中国48年,连皇帝看到她都害怕。慈禧本人也不会想到,在她去世仅仅20年后,地宫被抢,她的玉体和金身都会被扔出棺材,让她的尸体暴露数十天,她万万没想到,她的尸体竟然被埋在同一口棺材里。”

因为这段经历,徐老师对青陵地宫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正是因为多次亲自到地宫参观,才能够了解到青陵地宫可能面临的问题。即使现在,徐先生已经从清东陵文化管理处退休,但他心里仍然牵挂着清陵的情况,多次呼吁清理被严重盗掘的地宫。尤其是康熙帝的竟陵地宫,以及晚于竟陵地宫修建的乾隆裕陵地宫,都存在着严重的裂缝和变形,都需要石柱支撑,更何况地处地质地带的竟陵。断层带!由于地宫内没有排水沟,地宫内积水严重,棺木和残存文物长期浸泡在水中。

清理地宫并不是打开地宫。必要的清理可以保存文物,对研究皇陵地宫的规制有很大帮助。清理完毕后,地宫即可再次关闭。徐老师多次呼吁抢救和清理竟陵地宫,“你们能容忍创造‘康干王朝’的康熙皇帝的尸体在水里泡了三百多年吗?这太可悲了!” ”

徐老师视察修缮中的景陵碑楼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研究陵墓。”

与徐老师接触的短短几个小时内,我多次听到徐老师感叹“我的时间不够”。徐老师说,清史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他研究的只是屈指可数。但即便如此,据统计,徐老师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省市报刊和政协文史资料上介绍清代皇陵的文章共100余篇。水平。他先后解决了20多个清墓学术项目,与同事一起组织了10多个文物展览。其作品被90余种大型词典收录。中国大陆及台湾出版:《清皇陵秘史》、《清朝十二妃》、《清帝陵解读》、《清朝十二帝陵》、着有《亲游清帝陵地宫》等专着20余部,被誉为“中国研究清代帝王及后妃陵墓第一人”。

台湾刊物发表介绍徐先生书籍的文章

《环球人物》杂志介绍徐老师的文章

近日,徐老师的新书《一张图看懂明清皇陵》正式出版。说起这本书,徐老师也是感慨万千。本书主要以图表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明清两代皇陵的分布情况。 、基本风格以及重要单体建筑的名称和构成,都是科普读物。与徐先生此前出版的专着相比,《一张图看懂明清皇陵》更多的是一本科普读物。

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摘自《一张图看懂明清皇陵》

对此,徐老师表示,“皇陵不仅仅是一座陵墓,它更多的是中国历史和人文的载体,包括建筑、艺术等领域的传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皇陵越来越少了,老祖宗留下的美好东西不能就这么埋葬了,所以我也希望能出版一些这样的科普读物,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明清皇陵的奇观,很多人都知道,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也会出版更多的科普专着,让更多的人对皇陵感兴趣。”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浅

徐老师视察果公县王源宿舍

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浅

徐老师等人在定王冕恩(乾隆之孙)地宫前合影

徐老师曾担任唐山市政协委员十余届,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术领域,他结识了王启衡、戴毅、罗哲文、单霁翔、严崇年等专家和著名清史专家。人。退休后,徐老师仍然忙于各种社会活动,去澳门讲学,做客中央电视台、河北卫视,还做客搜狐网与网友交流。

2010年,徐老师开通了新浪微博,微博认证为“清代墓葬与妃嫔研究员徐光远”。微博开通后,徐老师感觉自己更缺时间了。 “现在我每天有一半的时间花在微博上。”我们也笑说徐老师大概是微博上最踏实的学者了。对于每一个在他微博上留言的粉丝,他都会一一回复。徐老师也将一一解答粉丝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对于一些自己不确定的问题,他会不遗余力地进行研究,然后再与粉丝交流。 。徐老师治学严谨,不会为了吸引读者而加入未经证实的个人假设来误导公众。所以,如果你看徐老师的微博,你会惊讶于他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他的耐心和严谨。正是因为他的耐心和学术严谨,徐先生迄今为止在微博上积累了超过17万粉丝,发表了超过15000篇博文。

徐老师做客搜狐

“虽然发微博要消耗很多时间,但能和这么多庆铃爱好者交流和分享,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

清皇陵地宫浅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

徐老师在第一篇博客

不发微博的时候,徐老师仍然坚持每天写作和研究。谈及接下来的写作计划,徐老师表示自己想写的书有很多,其中一本就是专门介绍《清史录》中的轶事。 “《清朝实录》中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平时很少被人们提及,但却能真实地反映清朝的宫廷生活,揭示清朝皇帝的个人魅力。” ”。

徐光远老师举了几个康熙皇帝的例子,“我最喜欢的是康熙皇帝,他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好皇帝,比如他三度亲征噶尔丹,与众大臣将军一起冲锋陷阵,到了扎营的时候,天正下着雨,群臣都劝皇帝先进帐篷,康熙帝却说要等所有的官员和百姓都安顿下来。自己进去之前的帐篷,有几个领导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时间确实不够,要研究、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会研究古墓,下辈子也是。”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浅

安亲王悦乐帝宫前的徐老师

清皇陵地宫考古视频_清皇陵地宫亲探记_清皇陵地宫浅

徐老师在台湾刊物发表的文章

后记:

我们离开的时候,阵雨刚刚停,月色稀薄,空气中栗花的香味更加清新。徐老师拿着手电筒一路把我们送到车道上,叮嘱我们一路上要小心。离开时,徐老师笑着说,今天很开心。我可以和年轻人聊这么长时间。当我看到我们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徐老师还告诉我们要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就我们而言,徐老师为清史研究留下了太多宝贵的财富。希望徐老师能够照顾好自己,让更多的后来者能够研究未竟的事业。

徐光远先生的研究领域虽然不那么热门,但他以兴趣为支点,依靠毕生的热爱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他努力奋斗,终于如愿成为一名青灵研究员,为自己奉献了一生。理想的。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这样一位庆陵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是那么的善良、谦虚、令人敬佩,尽显风采。所谓众人皆如此,谦虚低调,既为师又为友,无限令人敬佩。

(本文根据与徐光远老师的对话整理,参考了《农民学者徐光远》、《我体现慈禧》、《追梦人问历史——缅怀著名陵墓专家徐光远》等文章中的部分文字,等感谢徐光远、徐新老师提供的珍贵图片!)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