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虎地秦简又称水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水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至27.8厘米,宽0.5至0.8厘米,文字为秦篆,用墨书写,约在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的过渡。其内容主要包括秦代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药著作以及有关吉凶时辰的占卜书等,为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考证,墓主人姓“奚”,曾任县令,参与“狱政”,这些竹简可能是墓主人根据工作需要抄录的秦朝律例、法律文书。
睡虎地秦墓现存竹简1155片、残片80片,现分为《秦律十八种》、《有效律例》、《秦律杂集》、《律例问答》、《封治典章》、《历代志》、《语书》、《为官之道》、甲、乙类《日用书》等十种。其中《语书》、《有效律例》、《封治典章》、《日用书》为原书,其余为后人纂撰。竹简长23.1至27.8厘米,宽0.5至0.8厘米,文字为秦篆黑墨书,书写于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
水虎地也是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云梦县西郊,距云梦火车站东南仅百米,这里曾发现一组战国晚期秦代至秦始皇时期的墓葬群。考古学通常有以地名命名考古发现的习惯,故称之为云梦水虎地秦墓。
据《左传》、《国语》及司马相如《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王狩猎之地,称为“云梦”。云梦地区十分辽阔,东部为武汉以东、长江沿岸的大别山、幕阜山麓一带,西部应指宜昌、宜都以东,包括长江以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部大致延伸至随州市、钟祥、荆山一带,南部以长江为界。境内有山林、河流、湖泊等各种地理特征,还有一湖,名为“云梦泽”。“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但两者指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在先秦古籍中,“云梦”一词并非专指云梦湖,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的统称。《国策·楚策》载:“楚王出游云梦,车马万千,旌旗蔽天,野火如云蛇,犀虎啸声如雷。”从楚王在云梦狩猎生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云梦指的是茫茫的山林而非湖泊沼泽。
【相关日志】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