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项羽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虽然他死后失去了尊严,但当他在乌江自尽时,他的遗体却成为人们获得权力和财富的“钥匙”,引发了一场争斗。可笑的是,曾经英勇作战的汉军将士为了争夺项羽的遗体,又一次牺牲了。最终,得到项羽遗体的有五个人,分别是王邑、杨熙、吕马通、大夫吕胜和杨武。
王邑抓住了首领,其余骑兵纷纷踩踏项王尸体,死伤数十人,随后杨熙、吕马通、大夫吕胜、杨武四人各分得了一部分尸体。
国王的身体给五个人带来财富
项羽的英雄事迹经久流传,许多人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有人感叹“仍怀念不肯渡长江的项羽”,也有人赞扬他“生为英雄,死为鬼雄”的英雄气概。然而,肢解项羽的五个汉人勇士却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没有男子气概,卑鄙无耻。但这五个人却坚持“不喜欢就是错”的信念,无视楚人的怨恨。或许他们的行为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从中获益匪浅。
关于项羽被杀前的一个细节,记载着他在战场上注意到了汉军中的吕马童。或许吕马童早已认出了项羽,只是因为不好意思而躲避了他。项羽认出吕马童后,便称呼他为“故人”,这迫使吕马童不得不转头看向项羽,两人对视一眼。虽然是旧识,但项羽并没有责怪吕马童,知道每个人都应该侍奉自己的主人。此刻看到故人,项羽应该会感到更加难过。他选择将自己最后的价值留给吕马童,说道:“我听说我的头颅可以换一个万户侯,就把我的头颅送给你吧。”
他回头一看,看见汉军司马鲁马通,便问道:“你不是我的故人吗?”马通转过身来,指着王邑说:“这是项王。”
项羽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刘邦那样历练,最终也失去了江山,但却在后世赢得了美名。提起霸王项羽,后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盖世英雄”。然而,一个人无论生前多么威风,一旦死了,就再也无法震慑天下。虽然项羽当众向所有人许下承诺,将自己的人头交给了鲁马童,但当他自杀时,却没有人理会他的“遗言”。
最终,项羽的人头被王邑得到,而杨熙、陆马童、陆胜、杨武四人则各自取了项羽的一部分尸体,作为他们杀死项羽的证据,也成为他们获得爵位的“金钥匙”。
这五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各自有着辉煌的半生。
王邑被封为杜燕侯,得到了项羽的人头,一生享尽富贵,死前也得到了很好的结局。
吕马通跟随骑兵将领投奔了刘邦,在刘邦集团中参加了两次重要的战役,一次是灭龙居之战,一次是灭项羽之战。同时,他也用项羽的身体换取了财富。吕马通在汉朝也过着富足的生活,享受了半生,用财富换取了“故人”的性命,或许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偶尔会感到愧疚。但不可否认,他确实得到了好处。至于项羽和吕马通的关系,项羽为何愿意把自己的头颅送给他换取财富,历史留下了很多疑问。
但是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项羽和吕马通确实相识,交情深厚,否则项羽也不会在混乱的战场上认出他来。吕马通之所以避而不见,或许是意识到项羽的处境已经发生变化,不想与他扯上关系。当项羽认出吕马通的时候,吕马通立刻表现出与项羽划清界限的态度,指着王毅说道:“这就是项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吕马通是一个懂得随波逐流的人,不会为了老朋友项羽做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当项羽的人头终于出现在王毅的手中时,人们不禁对项羽之前的承诺产生了质疑。毕竟这种当众的承诺,是被很多人见证的,王毅为何敢如此大胆地去抢?是他不顾面子了吗?或许,王毅抢走项羽的人头的可能性不大吧。更有可能是吕马童主动送给他的,然后抢走项羽剩下的东西来讨好王邑,这跟之前吕马童认定项羽身份的情况很吻合。
王邑擒获其首领,其余骑兵与项王交战,践踏项王,项王死者数十人。
杨武被封为武方侯,封邑七百户,一生过着太平日子。但他的儿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犯下罪行失去了爵位,父亲辛苦打拼出来的财富也毁于一旦。
卢胜被封为聂阳侯,虽然记载不多,但由此可以推断,他应该度过了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