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金陵古迹——栖霞南朝石刻(上)
寻古金陵——栖霞区南朝石刻(二)北家边孝梁王墓
寻访金陵古迹——栖霞南朝石刻(三)梁平中侯孝景墓石刻
寻古金陵——栖霞区南朝石刻(四)梁安城康王萧修墓石刻
萧荣,字有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五子,梁武帝萧衍同母异父的弟弟。南齐永元三年(501年)继位萧仪,被东匈奴侯萧宝卷擒杀。齐梁之变后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追封萧荣为抚军将军,封桂阳王,谥号建[1]。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张家库的萧荣墓,位于现栖霞区炼油厂小学操场内,墓内有两方辟邪石刻,操场对外开放,纬四路有一小门可供进入。民国时期,朱希祖、朱克父子在考察文物时,因缺乏实证资料,怀疑这可能是齐巴东先武公萧应州墓的石刻[2]。1980年,南京石化因基建,在石刻西北约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南朝墓葬。根据出土的两方墓志,可以判定该墓为梁桂阳王萧荣与其妻王沐绍合葬。因此断定,两尊煞神像是萧荣墓神路石刻的遗物[3]。
建康兰陵六朝墓葬调查[2]
建康兰陵六朝墓葬调查[2]
孝荣王穆绍墓后壁【3】
萧蓉墓碑拓片部分[3]
现存两座石妖精石大致分为南北两座,南座石妖精石修缮较多,已无法看出其原貌。本文记录了北座石妖精石的现状,重点介绍南座石妖精石的修缮状况。
萧荣、王慕邵墓石刻
南皮妖:南皮妖为雄性,整体风格端庄庄重。石质多处斑驳、裂纹。整体来看,身体大部分有劈裂、修补的痕迹。头部上颌、鼻部、眼球下方嘴部上部为新修补,嘴部右下半部为新修补。长舌伸出至胸部,前胸及舌头为新修补。左前腿外侧为新修补,左前足为原件;左后腿大腿为新修补,小腿及左后足为原件;右前腿为新修补,右前足为原件;右后腿大腿为新修补,右后足为原件。左右臀部为新修补。尾部除尾尖外均为新修补,为原件。 Pixie 的底座上有许多“T”形凹槽。
南極人
南極人
南極人
北辟邪:石座上有“T”字形凹槽,前后各两条,左右各三条。北辟邪昂首阔步向前,右前腿与左后腿有明显的跨度,显示出雄壮的气势。右前腿有三条卷轴如铠甲般覆盖在前膝上,卷轴后方有16片鱼鳞连接着腿后的六只翅膀。右后腿可见有三条从背后延伸的卷轴覆盖在腿前。左前腿上的花纹与右前腿基本相同,但六只翅膀比右短。左后腿整体倾斜约45度,有向后蹬地的动作,更具动感。头仰舌下垂,眼鼻五官完好,上下口各有牙齿17颗,其中中间门齿七颗,门齿外有两颗獠牙,两侧各有五颗臼齿。长舌伸出,垂至胸前。胸前依稀可见舌尖延伸出的卷云纹,可惜数量难以辨别。北妖尾部完好,下垂后如水般散开,流向基部,线条优美自然。北妖前安放着一尊小妖,应为原神道柱顶遗物。
北方驱魔
北方驱魔
头
底部有尾部图案
后视图
翼
小皮蝰:小皮蝰站立在圆形盖板上,头部已折断,胡须垂下,向一侧卷曲。两只前足下有蛇形物体,右前足压在“蛇身”后半部分,左前足微微抬起,足下有“蛇身”前半部分和卷曲的“蛇头”。整体雕刻感觉头部、颈部和前身比较大,后身较小,但因为头部已折断缺失,显得比较匀称。身子中空,四只脚和尾巴凿出,尾巴垂在圆形盖板上。两只后足紧贴着尾巴,中间有一个圆孔。前足后方还有飞翼残迹,与大皮蝰相同。
小魔怪前线
小魔怪侧面
在萧荣墓前看完避邪石像后,我看见避邪石像南边操场上的草地刚刚被割过,便往草丛里多走了几步,意外的发现。在两尊避邪石像之间的中轴线南侧约十米处,草丛里有两块青石,只有顶端露出地面。石块材质颇为古老,可能是当年神道石刻的遗迹。
萧荣墓其他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延寿《南朝史》卷四十一《梁室宗亲传》上
[2] 朱克民国,《建康兰陵六朝墓葬研究》
[3] 阮国林,南京博物院,《南京梁桂阳王萧荣夫妇合葬墓》,《文物》1981年第12期
【4】民国朱可《南京名胜古迹集》
[5]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南京及周边地区古迹调查报告》,《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第7期
[6]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南朝梁王司空安成康王刘孝绰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