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光可以倒退两年,来自上海的闫女士绝对不会选择在江苏昆山购买墓地。直到最近,她才恍然大悟,一座墓地的使用权只有20年,而上海的墓地使用权却是70年。
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多数不了解地方殡葬法规的人认为,买墓地就像买房子,土地使用权可以保留70年。但事实上,很多地方殡葬法规或公墓管理办法都规定,墓地的最长使用年限是20年。
这则消息一经传出,在人群中犹如惊雷,在墓地价格涨幅快于房价的时代,人们不仅为找不到地方埋葬亲人而发愁,现在也开始担心墓地使用期满后,该将亲人埋葬在何处。
墓地属于什么土地?“购买”墓地属于租赁行为还是购买土地使用权?
20年续约管理费
或者说是20年的使用权?
让闫女士感到不安的是,昆山这片墓地的投资方是一家民营企业,她担心“等到地卖出去了,钱收齐了,民营业主就走人了,我上哪儿找人讲理去?”
据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杰介绍,目前从墓园性质上看,主要有四种情况,一种是国有背景,一种是国资与集体资产合资,一种是私人承包,一种是产权和经营权都是私人所有。
根据规定,设立公墓需经当地民政、规划、土地等部门批准。与房地产行业类似,公墓用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
但与住宅类商品房购买不同,对墓地使用权的规定并不十分明确,根据1992年颁布实施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公墓一次性征收墓地管理费使用年限不得超过20年”。
对此,民政部社会司副司长李波表示,“公墓使用年限20年”的说法是一种误解,所谓“20年”并不是指公墓的使用年限,而是指公墓保护费,20年内按时缴纳。
但民政部的上述规定事实上成为了很多地方政府在制定葬礼或公墓管理法规时规定坟墓使用年限不得超过20年的依据。
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商业公墓内的墓穴、塔型陵墓内的塔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一次性征收墓穴(塔)管理费不得超过二十年。使用期限届满后需要使用墓穴(塔)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续期手续,并缴纳使用费。”
浙江省公墓管理办法规定,“骨灰安置所墓穴使用期限为20年。首次使用期限届满前6个月内,使用者可以向骨灰安置单位提出延长使用期限的请求,并就墓穴继续使用相关事项达成协议,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0年。”
显然,两省将《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墓穴管理费一次性征收期限的规定拓展到了使用期限。
李波说,公墓的使用年限与土地性质、使用年限有关,一般为50年、70年。
墓地证不是财产证
不是土地使用权证
李波还表示,墓葬是一种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但法律上,成立租赁关系,不代表有使用权。以房地产为例,买房后,会同时拿到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但如果是租赁的房子,就没有产权证。
有趣的是,很多人发现,购买墓地后,墓地会给买家出具一份《墓地证》。闫女士拿到的《墓地证》上,明确标注了这份证的性质其实是一份“认购证”。同时,还明确规定墓地使用权依法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购买者购买墓地后有权使用,但不得转让或转卖。但对墓地使用权的归属只字未提。事实上,《墓地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各地殡葬管理办法或公墓管理办法中,都没有对此作出具体规定。
因此,购买墓地后取得的所谓“墓地证”,绝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证或者房地产权证。
此外,《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的墓葬管理费,显然和人们买墓时缴纳的费用不一样。据媒体报道,买墓者缴纳的一次性费用主要包括墓地费、墓穴费、墓碑费、墓地保护费、设施费、绿化费和人工费。墓葬管理费到底指什么呢?
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闫女士决定放弃这座“租期”只有20年的墓穴,“哪怕注定只付‘使用权’费,我也想买更长的期限。”
然而在这两年的奋斗过程中,上海的墓价却不断上涨,这让闫女士非常愤怒,这一涨幅甚至远远超过了上海房地产市场近两年的价格涨幅。
以上海墓地出售价格为例,2008年,一个1.38平方米的墓地售价约3万元,而现在已涨至8万多元,两年多时间涨幅达167%。“从经济成本上讲,现在一个人的最终归宿都负担不起了。”距离她的亲人安顿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亲民殡葬”政策为何“叫得响却不受人欢迎”?
新华社
清明节临近,记者跟踪采访发现,在一些人高呼“死不起”的同时,一些地区推出的“亲民殡葬”政策却“得不到普及”,陷入“推而广之”的尴尬境地。这种怪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背后又暴露出哪些问题?
五年内售出不到 40 具“壁葬”
3月23日,原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张柏等12位逝者的骨灰,在成都郊外一处公墓内被鲜花安葬。张柏的妻子陈云说,用生态安葬来支持环保,是爱人生前的心愿。
张柏等人是四川省第一批花葬,也是四川“亲民殡葬”政策的受益者。与很多地区一样,四川省近年来也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低价墓穴、百元骨灰盒、减免丧葬费等服务,每年还向社会捐赠一定数量的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环保、节省空间的墓穴。
但像张柏这样选择环保、节省空间的安葬方式的人并不多。据统计,去年四川省免费向社会提供环保、节省空间的墓穴560个,但截至目前只有200多人申请。
在墓地价格较贵的北京、上海等地区,公益壁葬也陷入了“人气不旺”的尴尬境地。北京昌庆园公墓自2001年建成以来,骨灰盒壁葬只使用了五分之一;去年,上海7家公墓计划推出1万个公益墓,售价2000元左右,但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晋升难”的秘密
“亲民殡葬”政策推行为何如此困难?有业内人士揭秘。
——变相拒售。虽然大多数墓地都有廉价墓穴,但墓地销售人员在介绍“生意”时,却讳莫如深,有的甚至用迷信的手段“忽悠”人们不要买廉价墓穴。
——“附加”服务。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目前殡仪馆对基本火化服务收费较低,但利用行业垄断优势,对附加服务强行收费。
——市场混乱。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公众通常对“惠民殡葬”政策关注度不高。一些殡葬“连锁”利用信息不对称,先以低价“惠民殡葬”政策吸引消费者,中间再乱收费,使惠民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导致一些群众搞不清“是惠民还是骗民”。
——比较是原因,传统陋习导致“亲民殡葬”政策“难以推行”。
“强有力”行业监管推动“丰富养老、简单安葬”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亲民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末期,全国80%的火葬区将建立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推行文明绿色葬礼,使地葬、不留骨灰逐步被民众接受。但好政策重在落实。针对一些地方“亲民殡葬”政策遇到的困境,相关专家建议,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快改革等方式,打破行业垄断,加强行业监管和问责。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认为,关键在于打破行业垄断,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政府要像修建保障性住房一样,保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
从社会层面看,进一步弘扬“富葬、简葬”理念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