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基于权威来源,文末有引文)。
2017年,钱其琛因病去世。这一消息引起了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的慰问。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礼堂里,在庄严的气氛中,包括他的继任者李肇星在内的前同事和后辈前来告别,共同缅怀这位为国家谋和平、为人类架起桥梁的伟大外交家。
战略大师
钱其琛不仅以其卓越的政策智慧在国内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且以其独特的外交策略,带领中国走向了全球舞台上的许多关键转折点。
他的外交生涯跨越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每一步都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见证了从孤立到开放的历史性飞跃。
钱其琛于 1982 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并很快被提升为部长,并一直担任该职位至 1998 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由保守到开放的根本性转变,钱其琛的战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的外交哲学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始终坚持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力求通过建立多边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1990 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关键时期,钱其琛领导中国外交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外交行动,有效地将中国定位为一个日益增长的国际大国。
他特别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推动中国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这一战略不仅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而且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1995 年至 1996 年台海危机期间,钱其琛与美国的沟通大大缓解了紧张局势。
通过积极的外交和幕后谈判,他帮助确保了美中关系的稳定,这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钱其琛在任内还高度重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主张对邻国采取“亲、诚、利、忍”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处理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复杂关系时。
钱其琛除了在多边外交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外,还是一位善于利用双边关系推进国家利益的战略家。
他为深化中俄关系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他的推动下,中俄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协议,标志着后冷战时代中俄关系的全面升温。
教育智慧
退休后,钱其琛投身教育领域,持续影响和塑造新一代外交人才。
1999 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任院长,将自己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带到了学术界。
钱其琛对国际关系学院的定位非常明确: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摇篮,也是未来外交官的培训基地。
他认为,外交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靠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熏陶。
因此,他积极推动学院与实际外交活动的结合,并定期邀请在职外交官到学院讲学和研讨会,让学生直接从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方法方面,钱其琛强调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他本人曾多次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处理复杂国际事务的经验,详细描述了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外交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国际矛盾。
钱其琛还非常重视学院的学术研究方向,鼓励师生关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
在他的倡议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安全、经济合作和环境政策等领域开设了许多新课程。
他认为,这些领域是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外交需要关注的方向。
钱其琛在培养学生中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他的推动下,该研究所设立了几个实习计划,鼓励学生在外交部和国际组织实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并适应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外交服务的工作环境。
在钱其琛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迅速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外交人才培养基地。他不仅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还大大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声誉。
在他任职期间,学院与许多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师生之间频繁的国际交流,为学院带来了新的学术资源和视角。
晚年的思考
钱其琛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休,进入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在上海的家中,钱其琛开始准备他的回忆录《外交十记》。这本书被认为是对他外交生涯中重大事件的反思。
钱其琛决定选择他认为最关键的 10 件外交事件,亲自记录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旨在为未来的外交官和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历史信息和决策参考。
在写作过程中,钱其琛非常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和叙述的客观性。他花了大量时间梳理档案资料,回忆自己的经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接近历史真相。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钱其琛特别强调简洁明了的表达。他拒绝使用复杂的官方文本,坚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外交事件。
他希望这本书能被广泛阅读,不仅让外交官,也让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外交的历史和复杂性。
钱其琛还特别关注这本书的教育价值,希望能激励未来的外交官在面对国际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力。
《外事十记》的完成出版,是钱其琛多年外交生涯的巅峰之作。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中美建交、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等重大事件,还详细介绍了他处理这些事件的策略和思考。
在出版时,钱其琛特别要求,不得在书的封面上使用自己的肖像,以强调书中内容的普遍意义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很欣赏钱其琛提供如此直接和深入的内部观点的能力。
外交部也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推荐在一些官方外交培训班中使用。通过这本书,钱其琛继续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教育领域发挥影响力。
外交大师
2017 年 5 月 9 日,这位一直站在外交前线的老兵在北京去世,享年 90 岁。
5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钱其琛遗体的告别仪式。在这一天,许多政界、学术界和外交界的重量级人物都到场向这位伟大的外交家表示敬意。
欢送仪式上,多位曾与钱其琛共事的同事发表了讲话,回忆了与他共事的日子。
他们赞扬了钱其琛在外交领域的突出贡献,特别是他在处理复杂国际局势中的智慧和韧性。
钱其琛的外交策略和决策被视为中国近代外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工作方法和成就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告别仪式结束后,钱其琛的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里埋葬着许多中国政军领导人。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