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
1、公墓使用年限有何规定?我国公墓分为农村公益性公墓和城镇公墓两种。农村公益性公墓利用农村集体土地中的非耕地,通常建在荒山上,不需要购买;城镇公墓又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前者主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存放骨灰的场所,后者允许市场资本运作。这让很多人疑惑,既然允许市场资本运作,为何公墓使用年限是20年?其实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死前住的地方产权是70年,你死后“住”的地方“产权”是20年。因为在我国,公墓就像商品房,使用期限是有限制的。在商业公墓为亲人购买墓地,严格来说不叫“买”,而是“租”,就是取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一般租期是20年。20年期满后,如果还想维持原状,就得交纳一定的费用,重新租约。民政部1992年颁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墓区域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逝者无权自行买卖、转让。对此,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来说,20年是墓穴管理费的征收期限,而非墓穴的租赁期限,因为1992年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商业公墓一次性征收墓穴管理费不得超过20年,但并未对公墓的使用年限作出明确规定,所以人们买墓穴花的钱实际上只能使用20年。1997年,国务院发布《殡葬管理条例》,首次规定墓穴有使用期限,具体期限由省级政府确定;而1998年民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则规定,墓穴和骨灰盒存放空间使用年限原则上为20年。此外,民政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也解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20年使用周期,是基于20年为一代人的考虑。 2、到期怎么办? 按照1992年的《办法》,近几年20年的使用期限已到期。 记者发现,目前山东、北京、辽宁、重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地都出现了墓地“到期潮”。 到期后怎么办? 如何续期? 事实上,直到今天,对于公墓使用期限到期后面临的后续问题,至今还没有相关立法,国家层面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一些地方出台了一些规定,但续期价格、续期期限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