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很多农村,有一种让很多北方人难以理解的文化,那就是祠堂文化。一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祠堂,如果村里有多个姓氏,那么可能会有多个祠堂,就像我们村里主要有王、程、朱等。目前已经建起了王氏祠堂、程氏祠堂、朱氏祠堂。一般来说,有重要活动的时候,都会在祠堂里举行,比如婚礼、葬礼等。有的家庭会安排在祠堂里唱黄梅戏,很多村民都会去现场观看。如果是祭祀的日子,同姓的人也会在祠堂里商议。可以说,很多地方都把祠堂变成了村民交流互动的场所。当然,由于祠堂里也会安放一些家族祖先的牌位,所以在里面举行任何活动还是比较隆重的。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很多农民有能力为家庭做点事情,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也希望通过祠堂让子女了解家族的过去和发展情况。因此,按姓氏重建祠堂在南方很多农村地区盛行。当然,按姓氏修建祠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理清姓氏的来历,很多时候需要跑遍全国很多地方,把家族成员的世代排列好,做成相应的名单,同时还要走一些审批手续。与普通住宅相比,祠堂的建筑面积大多超标,如果修建了有“天井”的房屋结构,格局就会有所不同。在农村修建祠堂,微视认为需要考虑两大问题,一是建设资金的问题,二是如何让祠堂发挥应有的作用。
1.农村兴建祠堂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1、家族成员自愿出资。建造一个大型祠堂需要的资金不小,如果用一些手工雕刻的古董,内外花费300-500万元是正常的。如果建造一个200平方米的祠堂,费用往往在100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这笔费用往往难以承受。但人多力量大,家族成员能出点费用,往往事半功倍。可以说,农村的祠堂大多是各家出力建造的。当然,这需要遵从他们自己的意愿。
2、确定一定的筹资比例。老一辈农民宗族意识很强,特别是生活在互助互助环境中的,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团结,所以认为建宗祠是必要的。比较可行的操作是将资金总额分割,按照成员人数确定比例。就像我们村建祠堂时,筹资标准是每个成年男性1000元,女性不用出钱。当然,如果你要求300-500元的资助,也是可以的。确定统一的标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3、成功人士捐款更适当。虽然人不分阶级,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平凡,而有些人相对成功,经济实力也比较好,这些人可能希望捐款多一些。我们在募捐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政府机关上班的,捐款基本都在2000元以下。如果在外面当老板,大部分捐款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捐款1万多元。当然,具体捐款多少,还是看个人意愿,不会有强制要求。很多人也希望同一个家庭能有一个聚会场所。
4、上级财政支持。说实话,修建祠堂能得到上级财政支持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时候还是要村民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上级能尽快办完审批手续就好了。不过有些祠堂也能得到一定的财政支持,因为有少数祠堂年代久远,可以说是古董了,用我家乡的话来说就是“古迹”,有些古建筑可以说是文物了。这时候如果对一些古建筑进行修缮或修复,并得到上级的批准,就有可能得到专项资金。
2、如何发挥农村祠堂更大作用?
1、定期请人照看,加强日常维护。有些地方,祠堂建好后,大部分时间大门紧闭,只是偶尔在里面举行一些活动。会发现这样的祠堂很容易腐朽,过几年就会出现漏水、倒塌等现象,就像农村一些老房子一样,无人居住的房屋3-5年就会逐渐腐朽。要想让祠堂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学会爱护,村民们也要齐心协力,想办法保护好。可以安排人定期入住,并做好日常维护,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特别是南方农村,雨季湿度大,木质材料容易腐朽,需要良好的通风。
2、增加祠堂的使用频率。如果一个祠堂的使用频率非常低,比如只在节日的时候开放,那么它建造的意义其实就失去了。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把祠堂作为村民聚会、举办活动的场所。比如村民办酒席的时候,可以安排在祠堂里,如果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商议,也可以把人聚集在祠堂里。充分利用祠堂,尽可能在里面举办一些村民的集体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修建祠堂的好处,祠堂的作用就会更大。很多人都很怀念过去农村互助的氛围,你家有什么困难,他家都会主动过来帮忙,不需要任何报酬,他家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会站出来。这种氛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风俗、一种文化,合理利用祠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3、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有的村子把祠堂文化搞得很好,也传递出很多积极的意义。比如我高中同学住的村子,每年除夕夜,全村的男人都要到祠堂干活,打扫卫生,准备年夜饭,女人当天不用干活,晚上在祠堂举行自助餐,全村人一起吃年夜饭,同时准备一些表演节目,给老人和小孩发现金红包,一派热闹的景象,过年的气氛也别有一番情趣。还有的村子,高考结束后,一些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会在祠堂里受到奖励,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如果开展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祠堂所发挥的作用就会有所不同,它会成为村民心目中的文化中心。
4、将祠堂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兴衰,往往伴随着一种文化的兴衰。一个兴旺发达的家族,必然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老一辈指导年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果把这种文化充分地利用起来,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因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在农村里形成互帮互助、互帮互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幸福相处的氛围,村里的集体经济建设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一些农村地区修建祠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需要理性看待。有条件的年轻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建设,特别是在前期的规划中。可以采用一些古今结合的方法,使祠堂具有一定的古韵,同时与今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的祠堂建设往往是一种精神寄托。在正确的引导和老一辈的传承下,这样的祠堂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