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请点击“关注”按钮,以便后续继续推送类似的文章给你,也方便大家讨论分享,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李勉之
编辑 | 林华
“慈禧嘴里的夜明珠,分开时是两片,合上时是一个圆球。分开时,它透明无光,合上时,却发出冷冷的绿光,夜晚百步之内都能照得你头发丝亮亮的……我让雨农把这颗夜明珠送给蒋夫人。”
东陵盗墓案发生于1928年,多年后,此案的始作俑者、民国著名盗墓军阀孙殿英吐露了众多墓中出土珍宝的下落,才有了上述的自述。
众多宝物中,除了九龙剑、玉西瓜外,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便是夜明珠,据说能使尸体不腐,价值八亿。
据孙殿英当时所说,这颗夜珠是他送给蒋夫人宋美龄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夜明珠几经易手,不再属于蒋氏家族,而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并存放在一家私人博物馆中。
那么,戒备森严的清东陵为何会被孙殿英盗走?夜明珠又是如何落入美国人之手的?
孙殿英
1928年,与宋美龄结婚后,受到江浙财阀扶持的蒋介石重新掌权,并联合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地方军阀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目的是消灭盘踞在华北和东北的奉系军阀。
由此可见,当时国民党虽然名义上服从中央统治,但内部派系分化明显,蒋介石作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甚至需要联合其他派系推进北伐战争。
由此可见,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必然造成行政、司法的混乱,为盗墓等违法行为的猖獗创造了社会条件,而国民政府对此曾屡禁不止。
1928年春,第二次北伐战争进展顺利,国民革命军一路进军河北。
其中,为了追击溃败的直路联军残部,当时已被蒋介石收编的第六兵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一路向冀东地区推进,最后在清东陵旁的马兰峪将奉天军奉天军团团包围。
按理说,奉天军大败北退时,马福田军团已退至马兰峪地区,山海关近在咫尺,完全有机会摆脱孙殿英部队的追击,返回奉天军总部。
他们此时之所以被孙殿英的部队困在马兰峪,根本原因无非是一个“利”字。
原来,北伐失败给原本由土匪组成的马福田一伙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为了筹集军费和满足贪欲,撤退期间,马福田一伙竟未经允许直奔清东陵,意图掘墓敛财。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马福田的部队被清东陵隐藏的财富困住时,孙殿英的部队已经临近了。
击溃马福田的部队后,孙殿英的部下向孙殿英汇报:
“前年南口之战,直鲁军有一部分驻扎在益州西陵,当时西陵献殿的祭器全部被军队夺走,这次军队又驻扎在东陵,有将士提到西陵献殿的五尊祭器都是金子做的,就想把东陵献殿的祭器抢走,后来有人更进一步,把墓葬都挖了。”
孙殿英摸了摸自己越来越稀疏的头发的头,一个大胆的想法渐渐在他脑海里形成。
当时北伐军正在战场上快速推进,各派势力都忙于争夺地盘,无暇顾及其他,清东陵的巨额财富就在眼前,天时地利人和,不趁现在出手,更待何时?
对于一名部队领导来说,严格的军纪是行军作战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有些军纪严明的将领,在攻下一座城池、一个据点之后,甚至会对自己的士兵进行严厉的约束,严禁士兵抢劫财物、扰乱居民。至于盗墓,更是被大多数将领所鄙视,视为军队中不可触犯的禁忌。
毕竟,当一支部队和盗窃财产扯上关系时,势必会导致腐败风气、人心不安,根本就无法形成战斗力。
但孙殿英根本不关心这些,因为他并不是一名真正的军人。
孙殿英家境贫寒,自小流落街头,所谓黑社会八招,他样样精通,开赌场、买鸦片,甚至还担任过当地道教的教主。
后来又煽动信徒跟自己一起当土匪,居然发展成了割据势力,被当时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军阀们看重,改编为正规军,毫不夸张的说,孙殿英把民国乱世玩得炉火纯青。
不仅如此,野蛮出身的孙殿英还是一名好战士,否则蒋介石也不会派人来劝降。
也正是因为前半生浪迹江湖的经历,让孙殿英浑身充满了江湖的不羁之气,自然没有一个将军该有的自我认知,带兵盗墓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1928年夏,孙殿英赶走了周边地区残余的奉天军后,以休养为由将部队驻扎在蓟县马身桥地区。
这里与清东陵仅一山之隔,孙殿英准备效仿他的前任曹操,赚取现代史上或许最大的一笔死人财富。
东陵事件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始建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
随着朝代的更迭,247年间,这里共埋葬了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子、3位王子、2位公主等161人,其中就包括乾隆裕陵、慈禧定东陵等。
一向奢靡、热爱敛财享受的慈禧,对自己死后的安息之地自然十分在意,为了到遵化观摩“千古吉地”的风水,她甚至愿意从北京出发,乘轿子跋涉二百里,实在是费尽心机。
为了获得“寿宫”穴位的吉祥,她还把自己视为珍宝的“十八珠手链”扔进了墓穴,作为加强墓穴风水的宝物。
此后慈禧又陆续将中外奇珍异宝放入其中,慈禧在世时,定东陵的修建费用远远超过乾隆的定陵,据说仅棺材的制作费用就达到了天文数字。
令慈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掠夺人民血汗修建的定东陵,最终却成了别人的嫁衣,连半个世纪都撑不住。
如果说发动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是清朝的掘墓人的话,那么孙殿英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掘墓人,让满清老幼亡国之众丢尽了脸面。
在正式开始盗墓之前,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对清东陵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清理。
清朝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后,在袁世凯的承诺下,北洋政府给予清皇室诸多优待,其中之一就是保留皇室世代传承的机构,其中就包括皇家陵墓保护处。
当时东陵不仅有守陵人,还有旗兵、绿营兵驻守陵墓,并设有宗室、礼部等机构掌管陵墓的一切事务,规章制度细致严谨。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清皇家享有的特权相继被废除,陵墓保护制度逐渐瓦解。
等到孙殿英策划盗墓时,东陵的守墓人只剩下十分之一,剩下的一些人,就有人打着守墓人的幌子,勾结外人,倒卖墓外的珍宝。
即使如此,为了避免在探明成功之前消息走漏,孙殿英还是以演习需要埋设地雷为由赶走了守陵人,封锁了周围的关隘,并命令荷枪实弹的士兵全面戒严。
农历五月十八日,孙殿英的部队正式展开行动,不过,这次他们只是盗走了陵墓外隆恩殿礼器库房收藏的金银祭器,并未对陵墓内部造成任何破坏。
1928年8月26日《新京报》刊登的《东陵盗墓事件详录》透露了其中原因:
“(地宫)用厚二尺、宽长四尺的玉石砌成,共十三层。墓门有三层,外层用厚一尺多的玉石砌成,第二、三层为铁质,包金。墓门内,一石球重达数千斤,由门外的巨绳牵引,使之自动滚入门后的框槽内,将墓门封住。墓门外还有一道厚五尺的墙保护着。因此,由于建筑坚固,没有时间砸开。”
见地宫无法直接打开,孙殿英便命令柴云升师第七旅旅长韩大宝率第二营、工程营赶赴东陵,直接让古老的地宫大门感受到新时代炸药的沉重。
十八日下午,随着大白天的一声雷响,东陵周围地面突然震动起来,慈禧耗费半生心思筹划修建的地宫大门被打开了。
盗墓者的狂欢持续了七天,据周围村民回忆,直到当月二十五日晚上,孙殿英才率领部队离开东陵。当他们赶到现场时,东陵里外一片狼藉,地上依稀可见一些文物残片散落一地。
参加行动的士兵后来回忆说,地宫被打开后,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都疯狂地涌向陪葬品,为了抢夺他们梦寐以求的宝藏,不惜进行战斗。
三位军官为了争夺被盗的财宝,互相射击,打得你死我活,有的士兵甚至连夜带着被盗的财宝逃跑,以为卖掉之后,衣食无忧。
在发掘东陵之前,孙殿英的部队因担心兵力不足,就到周围村落招募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民作为劳动力。
而当士兵们将宝物瓜分完毕之后,这些劳工们也都得到了一些东西,其中有珍珠等财宝,可见鱼岭和鼎东岭蕴藏的宝藏数量之庞大。
作为这次盗墓案的主谋,孙殿英自然是最大的赢家,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最值钱的宝物全部成了孙殿英的私藏。
虽然这次盗墓行动到此结束,但是,这次恶性事件对于孙殿英来说却只是一个开始。
战利品分配后的匆忙结局
东陵案发生之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满族势力比较集中的北平,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此时清朝已经淡忘了此事十余年,但至少在北京城里,满族遗民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此事若处理不好,可能给北伐军进入北平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安抚满清遗民的感情,也为了执行法律,消除此案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国民政府对此案十分重视,蒋介石特派以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总司令尚震、北平卫戍司令张荫梧等为首的各方代表组成审判团,调查、审理此案。
北京地方法院派出检察官前往东陵调查慈禧的灵柩,声称如有必要,可以将灵柩运回北京检查。
经过国民政府的操作,乍一看,似乎这一次很难和平解决,孙殿英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但实际上,这只是闹得沸沸扬扬、收效甚微而已,仅仅过了几个月,该案的影响就在国民政府的运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孙殿英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依然逍遥法外。
并升任安徽省主席,仕途顺风顺水,这一切都是从孙殿英盗取东陵之后的一系列举动开始的。
这个人是无辜的,但是却犯下了私藏宝物的罪行,而且孙殿英所获得的财富都是不义之财,很容易引来他人的觊觎,如果孙殿英处理不当,可能真的会落得个无法挽回的下场。
但孙殿英自少年时代便浪迹天涯,深谙人情世故,又岂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弊,当即就将东陵之变中得到的奇珍异宝分了。
裕陵出土的最珍贵的陪葬品是一串108颗的帝王珠,是孙殿英送给戴笠的。
剑面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镶嵌着宝石,是孙殿英让戴笠送给蒋介石的(一说是何应钦,但戴笠飞机失事身亡后,此剑下落不明)。
慈禧棺木中充当枕头的玉西瓜成了宋子文的收藏;此外,孙殿英还送给孔祥熙夫妇一些宝石。
至于文章开篇提到的那颗“能使暗室明亮,使尸体千年不腐”的夜明珠,则是孙殿英送给宋美龄的。
宋美龄明白蒋介石的意思,在他耳边低声劝说,一再推迟开庭日期。
国民政府大佬们得到了孙殿英的利益,纷纷显露才华,颠倒黑白,最终审判结果竟然是孙殿英是受了谣言污蔑,并没有参与东陵事件。
如此腐败的政府,如此草率的审判,实在令人发笑。
审讯期间,孙殿英除了互相送礼之外,也十分忙碌。他率部协助张宗昌攻打烟台,在围城中立下大功。孙殿英表面上为党和国家卖命,实则想借助烟台这个中外通商大港,把自己得到的珍宝赶紧卖出去。
不管是东南亚,还是东方,西方,只要你能把宝物卖出去,转化成现金流,你就成功了。
无数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瑰宝流落海外,是中华文明的损失,即使在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这些流失的瑰宝也少之又少。
如今,我们走进国外各大博物馆,常常能发现属于中国的文物,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都藏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文物。
在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人博物馆里,那颗照亮慈禧墓的夜明珠就在那里熠熠生辉。至于它为何会出现在大洋彼岸,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夜明珠的下落
宋美龄出身名门,含着金汤匙长大,见过无数奇珍异宝,许多所谓的古董在她看来都平淡无奇,但当这颗夜明珠被赠送给她时,她立刻流露出喜爱的神情。
由于这颗夜明珠可以分成两半,所以她特意请工匠以精湛的技艺,把夜明珠镶嵌在靴子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宋美龄飞赴美国治病,并寻求美国的援助。
在此期间,宋美龄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聚会,并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希望增加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以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社会捐助。
宋美龄在国会的演讲使她在西方社会闻名,美国上流社会的许多成功人士都以认识宋美龄为荣,其中包括约翰·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靠石油发家,小约翰·洛克菲勒的父亲,也就是著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立了美国第一家垄断企业埃克森美孚,约翰本人也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位亿万富翁。
小约翰在一次演讲活动中结识了宋美龄,宋美龄的演讲技巧和优雅的谈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与这些相比,宋美龄穿的那双缝有夜明珠的鞋子更让他兴奋,凭借着多年磨练出来的眼光,小约翰判断出,这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绝对不是普通的物品。
于是事后,小约翰特意找到宋美龄,直接表示想购买这双鞋,并表示愿意给出一个宋美龄绝对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向蒋介石政府提供经济和物质援助。
小约翰的提议正中宋美龄下怀,她之所以穿这双抢眼的鞋子出席宴会,就是为了吸引这些顶级富豪的注意,为接下来的“生意”谈判创造空间。
听了宋美龄生动的讲解后,小约翰得知鞋子上的珠子其实是中国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对这件物品价值的判断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最后宋美龄以极优厚的价格和物质援助的承诺将夜明珠转让给了小约翰,这件珍宝后来成为洛克菲勒家族博物馆的藏品,从此销声匿迹。
至于宋美龄从洛克菲勒家族得到的利益,究竟是投入了抗日战争,还是用在了内战中,或是被家族收入囊中,则不得而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追查民国时期流失的文物。
其中就有东陵事件中被盗的陪葬品,据文物专家估计,当时夜明珠的价值可达8亿元。
当然,当一件文物的价格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数字本身早已失去了意义,只能体现出它已经定价缺货。
颇为遗憾的是,当我国文物局派人员与洛克菲勒家族进行交涉,希望赎回夜明珠时,洛克菲勒家族却拒绝了这一请求,这件珍宝只能流落他乡。
东陵事件后,流出海外的古董远不止一颗夜明珠,如慈禧曾经珍藏的一颗莲花形玉球,被孙殿英带出东陵,几经转手,最终被收藏在美国博物馆。
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代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责任为文物的传承尽一份力,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让它们流向国外,必然会被人鄙视和永远被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