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4月17日电(记者朱小娟)记者今天从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5年文物保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年初启动的荥阳市薛村遗址等11个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考古发掘成果显著,实际发掘面积达4.41万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收获。有关专家表示,这为深入了解当地古代历史文化风貌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于去年4月正式启动。经过河南省文物局和各考古发掘单位的共同努力,截至去年底,已先期启动的荥阳市薛村遗址、娘娘寨遗址、温县陈家沟遗址、方城县平高台遗址、淅川杨安岭墓地、新乡老道井墓地、鹤壁刘庄遗址、安阳固安墓地、黄章遗址、郭里墓地、汤阴油河遗址等11个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际发掘面积达4.41万平方米,取得重大成果。
据孙英民介绍,此次发掘的11处文物遗址年代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先商、战国、汉、唐、宋等历史时期,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遗迹包括城垣护城河、房址、陶灶、蓄水设施、水井、陶窑、墓葬、祭祀坑、马坑、道路等。其中,荥阳市娘娘寨遗址发现了西周、战国时期的城垣护城河、战国时期的陶灶、水井、蓄水设施等。
目前,2006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黄河以北总干渠、黄河穿越工程已全面开工,黄河以南控制性工程也将先行开工,这将涉及河南省黄河以北43处地上文化遗址和2处地上文化遗址,黄河以南36处地上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