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工作全面启动,黄河以北42处地下文物点和2处地上文物点全部发掘,黄河以南37处地下文物点被确定为2006年文物保护项目。安排6处文物点在丹江口库区试点启动。一年来,在全国34家考古发掘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共发掘古城遗址5处、古遗址25处、古墓葬54座,总发掘面积达26万余平方米。据初步统计,全年共发掘古墓葬3600余座、灰坑3900余座、灰沟250余条、陶窑30余座、房址70余座、陶灶110余座、车马坑5座、水井40余眼,其它遗迹120余处,并有一批重大考古发现。这是记者在昨天河南省文物局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工程2006年度文物保护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首席记者 张体翼
出土文物数量:27500件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共出土各类文物27500余件,其中不少是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淅川徐家岭墓地一座战国早期楚贵族墓中出土一件铭文清晰的小口鼎,共49字,极为珍贵。鹤壁关庄墓地发现一座清代西安府驻军墓,出土一批金冠,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特别是一件喜鹊登梅纹金冠,工艺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安阳固安墓地首次发现一块明确年代的东魏砖碑,为研究豫北北朝时期的丧葬习俗和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卫辉大司马墓地出土齐福龄夫妇“西河开国公兼国使”合葬墓两块墓碑,补充了《北史》、《隋书》等官方史料的记载,为研究隋唐官制和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资料。荥阳薛村遗址发掘汉代至唐代墓葬300余座,出土陶器、玉器、铁器、铜器、瓷器、陶俑等文物3500余件,其中一件唐代白瓷马,制作极为精美,为研究唐代瓷器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博爱聂村墓地出土唐代三彩碗4件。其制作工艺精细,造型优美,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发掘古城遗址数量:5
去年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考古发掘中,发现5处古城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豫西北地区首次发现龙山文化时期古城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蔡全法介绍,新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址位于焦作市温县武德镇徐堡村东、沁河南岸,虽部分被沁河冲毁,但面积仍达20万平方米,发现了龙山时代的城墙、壕沟、大台等遗迹。该城址的发现,填补了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龙山城址的空白,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研究早期夏文化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位于河南禹州市八里营村南的杨堤古城遗址,由武汉大学考古系发掘。该城址出土了大量瓷器,其中钧瓷梅瓶是钧瓷中罕见的品种。瓷器大致为金元时期,发现的遗址也是同一时期。杨堤古城的发掘,对于了解金元时期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非常有价值。
永梁古城位于禹州市古城镇古城村、狮子口村一带,在很多史料中被称为“永石城”,相传是黄帝命大臣永石制作杵臼的地方,故而得名。但经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已证实城址始建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多次加固修缮,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城址内发现战国时期的陶片铭文“永石二年”,与史书关于城名“永石”的相关记载相符,为将城址命名为永石古城提供了当时文字记载上的铁证。
在荥阳娘娘寨遗址,我们发现了西周、战国时期的城垣、护城河,战国时期的陶灶、水井、蓄水设施等,基本恢复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场景。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介绍说,娘娘寨遗址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城墙、宽近50米、深12米的护城河,以及西周早、中、晚时期的遗存。特别是发现了与都城遗址相符的高规格青铜器和玉器。其地理位置、文化内涵、时代等与史书记载的东郭国相符,极有可能是东郭国的遗址。如果推测正确,娘娘寨遗址应是郑州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封建城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发掘古墓数量:3600座
在去年的考古发掘中,发掘了大量的古墓葬,出土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在淅川丹江口库区徐家岭墓地,清理出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的墓葬,其中一件器物上的铭文多达49个字,墓主人的姓氏和器物的准确铸造日期都得到了研究。墓葬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对于深入研究楚国的历史发展、楚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中国器乐的发展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镇平程庄战国墓地、汤阴五里岗战国墓地等地发现了大量战国墓葬,为研究战国丧葬习俗、诸侯国相互关系、中原民族关系等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完整资料。辉县大官庄墓地发掘了一座一墓九室的大型汉代墓葬,为深入研究当时的家族墓葬规制和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安阳固安墓地发掘了144座墓葬,有的年代准确,规格较高,还发现了一块用朱砂书写“年星”二字的道教符石,与墓地的风水有关。鹤壁官庄墓地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孙振仍为杞县北阳镇南阳人,与《杞县志》记载相符。出土的金饰更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新乡老道井墓地的一座墓葬,当地人说是“太子墓”,是明朝藩王鲁建王长子早逝的墓。
考古人员对出土的人骨、动物骨骼进行了性别、年龄、病理及DNA等鉴定。武汉大学还对辉县大官庄墓地一座九室大型汉代墓葬发掘现场进行了三维重建,利用近景摄影测量进行综合测绘,并利用数字测绘、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考古物件的真实三维模型,保存了考古物的数字化状态数据,形成了最原始、客观、完整、准确的大规模考古信息集。
可以看作是河南历史的一个缩影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2006年考古发掘工作的主要成果,首先体现在时间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本次发掘的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先商、商、西周、战国、两汉、北朝、唐宋、清,跨越数千年;有遗址、城址、大型墓葬,遗存十分丰富。其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价值很高,堪称河南历史的一个缩影。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表示,今年他们将加强发掘资料整理,发布考古报告。同时,位于郑州市东丽路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展示馆已建成,下半年南水北调工程出土文物将向公众展出。
▲南水北调总干渠河南段2006年开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布图
①王门汉墓出土陶猪
②雪村唐墓出土的彩绘白陶骑马俑
③徐家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
④ 雪村唐墓出土彩绘白陶官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