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抚顺监狱的监狱长接到了一位服刑犯人的请求,这位犯人想和监狱长单独见面。这位犯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末代皇帝”溥仪。监狱长虽然对溥仪的请求感到疑惑,但还是答应了。
等到典狱长出现,溥仪撕开自己那件破旧的棉袄,从里面拿出几块珍贵的黄玉,告诉典狱长,自己要把这些珍宝捐献给国家。溥仪从小在宫中长大,见过的珍宝数不胜数,他能把这些玉石随身携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典狱长赶紧将此事上报。
这些玉器究竟是什么?溥仪为何将它们藏在衣服里?又为何选择在此时将它们上交国家?
1945年,苏联军队入侵满洲国,日本支持的政权垮台。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在逃亡途中被捕。溥仪在苏联集中营享受优待,甚至希望永远留在苏联。然而,1950年,苏联决定将他引渡回国。溥仪不愿回国,因为他知道自己将面临审判。
溥仪在苏联集中营里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当他被遣送回国时,却被关押在抚顺监狱。在这里,他被判处10年改造。溥仪对此感到惊喜,并积极接受改造。然而,抚顺监狱的生活与他在苏联的日子截然不同,他必须学会照顾自己。
监狱工作人员经常和溥仪交谈,帮助他学习生活技能。溥仪逐渐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开始把自己视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朝鲜战争爆发后,抚顺监狱将囚犯转移到哈尔滨监狱,因为哈尔滨监狱地理位置靠近战场。
在狱中,溥仪等战犯认识到了自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没有受到严惩,而是接受了改造,感恩国家的包容,在国家需要帮助的时候,纷纷捐出了自己的财产。
溥仪在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的时候,想到了自己棉袄里藏的宝物。第二天,他要求与典狱长私下会面,趁着会面的机会,他撕开棉袄,拿出了里面的宝物——田黄三链印。
田黄三连宝是乾隆年间的珍品,由一整块田黄石雕琢而成,十分珍贵。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套宝印,经常在书画中使用。1924年溥仪离开紫禁城时,将田黄三连宝藏在棉袄中,成功带出宫外。
溥仪在抚顺监狱得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决定把这枚国宝上交国家。田黄三连环印被认定为国宝,送往故宫博物院。为纪念此事,邮电部还发行了纪念邮票。
溥仪在狱中表现良好,成为首批获得特赦的人之一。出狱后,他受到国家召见,在国家的安排下开始了新生活。溥仪后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多次公开表达对新中国的感谢。